李金萍
(金陵科技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9)
我國高等教育目前已經全面進入了大眾化階段,高等教育擴招使得畢業生數量激增,但是高等教育的質量卻令人堪憂。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是由專科升格而來,教育理念、師資水平、辦學硬件等急需更新。要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思路來培養學生,培養應用型技術型的學生,培養企業急需要用的學生,增強學生就業創業的能力,以創新驅動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
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歷史都比較短,大部分都是專科或者職業高校升格而成,行業內的資源比較缺乏,校友在行業企業內擔任要職的也比較少,而土木工程專業所依賴的校企合作大部分是要靠企業與高校的私人聯系,如院長或者副院長與某些工程項目經理熟識,就有機會與企業聯合辦人才培養基地或者實訓基地。采取的模式有派遣學生到工地實習,幫助學生積累工作經驗、豐富畢業設計選題內容,有和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仿真模擬實驗室等方式。
土木工程方面的項目例如建設橋梁或隧道,工地開工到結束一般都要三到五年時間,時間跨度較大,學生想要深入細致了解一個項目實施的完整過程比較難,因為派遣去的學生都只能學到零星的知識,無法形成完整系統的工程實踐能力。企業自身施工現場比較繁瑣忙碌,更是無瑕顧及學生的學習和培訓,因此校企雙方都難以達到共贏交融的局面。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標是培養適應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應用型人才,而企業特別是土木工程項目施工單位的目標是高效率地完成施工任務,在這樣目標不一致的情況下,想要合作去培養學生,高校就必須派遣教師到工地掛職,提供先進科技服務工程項目。企業需派遣經驗豐富的高級工程人員到高校指導學生畢業設計或者實驗實訓。教師需要在校給學生上課,企業高級工程師也有要負責的項目,這樣就很難全力在工地指導學生,導致一些教學效果達不到理想狀況。
應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管理者不應該只局限于私人的關系聯系實習實訓單位,而是應該公開招聘合作單位,學校出臺一定的優惠政策吸引企業與高校共同參與,特別是課程改革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要邀請一定數量的同行專家到高校參與討論,提供企業對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的質量要求,讓高校提前將要求內化到課程和人才培養方案中進行改革。在每年的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前,高校要采取前往合作企業調研,與設計、施工、監理等方面合作企業的項目部經理、人力資源部經理和項目具體負責人以及項目的總工程師進行商談交流,請企業指出學生畢業初入工作崗位時存在的問題,給出培訓的建議。
高校要有長期計劃與企業合作,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貫穿大學四年,大一和大二的認識實習和測量實習都可以安排在暑假,集中兩個月時間跟隨工地技術人員現場訓練,學校教師也利用暑假時間深入工地,收集教學案例,帶回學校更新到最新的論文和專著中,更新到課堂的幻燈片里展示給學生。學生也提早對將來的工作環境和內容有了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實踐知識結構也將是漸進的和連續性的,對學科和專業會從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經歷一個質的飛躍。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實踐性還體現在高校教師的科研項目上,包括縱向和橫向項目。雙師型的教師一般都是在教學一線和生產一線鍛煉的專業技術人員,同時擁有教師專業資格證和工程技術資格證。高校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這些教師成長開辟了成長的環境,也增加了利用科學技術與企業簽訂橫向課題的機會。對于學生參與教師橫向課題或者科研項目,高校要制定一些政策進行激勵,以鼓勵教師培養出實踐性和技術型較強的學生。
應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學生打通了實踐教學體系與就業通道,是一項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高校應主動聯系項目施工單位,培養雙師型教師,利用學生在教師的橫向課題中實習來保證教學質量。這是土木工程專業優秀人才培養的必然途徑,是適應地方區域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對人才質量要求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