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清 夏慧玲 林小芳 杜曉東
(南通理工學院商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2)
運籌學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新興學科,借助數學工具,對問題進行分析、構建問題的數學模型、結果驗證、量化等最優化理論和技術,對各領域中的人、財、物等有限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從而尋求各種問題的最優方案,使問題系統達到整體最優,為決策者科學制定優化方案提供依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運籌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強化概念、原理、方法及技能的教學,幫助學生建立運籌學思想、提高運籌學理論知識水平,又要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優化軟件的教學,要求學生熟練使用Lindo、Lingo及Matlab等優化軟件并具備基本的算法分析和較強的編程能力,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以及相關的科研項目,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實踐及創新能力,達到運籌學教學目的及人才培養目標。
為了深入了解運籌學的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我們選擇了我校物流管理專業的《運籌學》課程教學為研究對象,通過深入課堂、訪談及問卷調查等方式,分析發現運籌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運籌學的分支較多,每個分支都涉及到問題的識別、抽象、模型建立、模型求解等方面,學生要想真正學會這門課程,需要具備扎實的數學和經濟學等理論知識,其前期必修課程包括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課程。而且運籌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通常非常復雜,需要借助優化軟件編程進行求解,同時還需要掌握相關學科的背景知識。而我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中絕大多數是文科生源,數學思維相對缺乏,數學基礎更是相對薄弱,所以很容易對運籌學的學習產生畏懼和抵抗心理,從而認為這門課程枯燥、晦澀難懂,缺少學習的積極性。
運籌學需要學習的分支問題很多,而課時安排一般都比較少,若想要課堂上把每個分支問題都講授到,那勢必會出現各分支問題的學習浮于表面,并不能深入具體,而且無論是教師或是學生都潛意識的把運籌學課看成是一門純數學性質的課程,從而造成老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向學生講授那些晦澀難懂的原理、公式的推導,以及例題的計算,學生也需要在課堂和課余時間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聯系來提高自己的解題技巧以及鞏固理論學習。不可否認,理論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正如人們所說,感覺到的東西不一定深刻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的東西才能很好的感覺到它,這就是理論的重要性,理論來源于實踐,理論指導實踐,理論高于實踐。但理論知識的詳細講解會占用很多的課堂時間,這樣勢必會減少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教學環節,與運籌學課程本身的性質不符,同時也不符合管理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不到運籌學的實際應用價值。
運籌學體現的就是一種最優化的思想,最優化也是對人們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我們要求教學過程最優化,也就是要求老師和學生所用的時間最少而獲得的效果最好,并且能在關鍵時期找到關鍵問題從而給出關鍵建議。一種方法的改革能帶來多大的效益?集裝箱的出現給全世界經濟帶來巨大效益。集裝箱港口效率主要體現卡車能否快速實現集裝箱轉運。同樣我們也可以設想能否用集裝箱方法來提高教學效率?下面將從幾個方面探討集裝箱理念對運籌學教學改革提出一些思路。
就如集裝箱與貨物的關系一樣,集裝箱裝貨,首先要確定應該裝入集裝箱的貨物,再根據貨物特性確定是適合裝入集裝箱的貨還是最適合裝入集裝箱的貨,同樣的道理,在確定教學內容上,要根據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的實際需求,來確定運籌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另外,針對每一個教學內容,在選取實際案例和確定授課深度以及劃分重難點時要結合獨立本科院校學生的實際水平,保證教學內容的傳授是在學生可接受的范圍內。
為了保證學生集裝箱式的學習方法有效的實施,達到同組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教師還要定期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的內容以課堂上的教學內容為主,結合一部分延伸的內容,在考核方法上,課堂教學內容通過閉卷考試的方式進行,最終各組學生的考試成績取組成員的平均分,對于延伸的內容,教師可結合科研及數學建模競賽的一些案例,以任務的方式下發給每組的學生,各組學生結合實際任務分工合作,完成具體問題的建模,并自學計算機軟件進行求解,達到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