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 瑩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廣東 珠海 519041)
我國社會的發展主要指的是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領域的全方面發展,文化領域也稱作為教育領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領域在新形勢的推動下進行不斷的創新,高校作為當前教育領域中的重要場所,文中對高校的教育管理機制如何創新進行以下研究。
隨著社會的進步,政府相關部分認識到教育領域的重要性,對其進行探索性的創新,并制定相關文件,對各大高校的改革提供一定的條件。各大高校根據自身的發展現狀制定教育管理的機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教育管理的有序進行。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我國的傳統的教育理念已經在高校管理人員和教師心理根深蒂固,在高校教育的管理制度制定過程中,其內容依然采用傳統的教育理念,導致其管理制度中的內容比較欠缺,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教育的發展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教育管理制度中的內容比較具有強制性,要求學生必要嚴格遵守規章制度進行學習,從而使部分學生對此產生一種反感的情緒,從而影響管理效果;然后,對教師的管理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教育領域不斷進行改革,但是在改革過程中仍然堅持傳統的教育管理理念,在實質內容上并沒有取得明顯的改革效果,這種傳統的教育管理理念嚴重阻礙高校教育機制的創新,降低教育管理水平。同時教育管理的內容也比較落后,在高校的教育管理機制中,經常出現與行政內容相似的教育管理內容,與高校具體的情況和學生的發展情況產生了嚴重脫節的現象,從而降低了教育管理的效率。
評價體系是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全面評價的有效標準,通常情況下,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評價體系包括教師評價體系和學生評價體系,完善的評價體系對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但是在實際教育管理體系中,評價體系的制定缺乏科學性,評價方式比較單一,一般情況下,高校教育管理評價體系中“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比較嚴重,對教師的評價不合理,不利于教師充分發揮其自身的作用,影響其教學效果;對學生的評價不合理,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影響其學習效果[1]。
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是高校進行教育管理的主要條件,因此高校管理人員應該改變傳統的管理觀念,根據自身發展的具體情況,進行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創新。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才能促進教育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首先,教育制度應該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案,對管理人員進行權責分明,落實個人的職責,并實現管理的公開化,提高管理制度的公信度。然后,制定獎罰制度,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動力,使其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提高教學效果和管理水平。
高校教育管理是一個比較綜合且復雜的管理過程,高校是綜合性的學習場所,因此其管理的內容比較多,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管理體系,但是各大高校中管理體系中的內容基本一致,缺乏各自的特色,導致其管理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對教育管理內容進行豐富創新很重要。首先,根據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教育管理,使其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全面發展;其次,根據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制定相關的教育課程,使學生能夠與時俱進,學習新的知識,提高專業水平;最后,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對教育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實現管理機制的創新。
在教育管理中實施完善評價體系,可以促進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首先,高校中相關的管理人員,應該改變傳統的教育思路,也就是重結果輕過程的態度,學習成績在學生通過學習后獲得的結果,是學生學習的最后部分,教師一味的強調結果的重要性,忽略學生學習中的過程,對學生的發展是有不利的影響,因此需要完善學生的全面評價體系,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然后,制定完善教師評價體系,使用高質量來進行學生的整體過程評價,發揮好學生的自身作用,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使用這兩種方法相結合,有利于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根據當前社會的發展形勢,社會對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高校進行教育管理機制的創新,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創新教育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制度中的內容,并制定完善的評價體系,從而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學效果,促進社會教育領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