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月琴 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大渡口鎮中心小學
“傳道、授業、解惑”是傳統意義上對教師角色的界定,強調的是教師的權威地位。長期的應試教育使眾多的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最終讓不少學生感到數學難學、枯燥,產生畏學、厭學情緒。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是循規蹈矩,善演繹而不善抽象,善模仿而不善創新,逐漸喪失了探索、創新的能力,對事物和現象缺乏敏銳的直覺,不會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會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師不再只是課堂教學中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逐步向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轉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真誠地與學生合作,共同創造一種新的課堂文化。教師要鉆研教材,發掘教材,努力找到課本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最佳途徑。下面我想就數學教師角色的轉變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探究者和開發者,新課程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主體作用。教師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更應該成為課程的探究者,投身教學改革,并認真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實施。教師充當課程的積極探究者、設計者與開發者,用研究者的眼光觀察和分析課程內容、教材教法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從而突顯教師教學的個性化、人性化,實踐性和創造性。這就使得我們數學教師要以一個探究者的身份進入課堂教學實踐,并成為一個對自己的實踐不斷反思的“反思實踐者”。
新課程教材的開發,教師教的方式與學生學的方式的開放,強調教學內容要回歸生活,密切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要學習“生活化的知識”和“有生命力的知識”,讓學生懂得學以致用。強調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大膽置疑,敢于向權威挑戰。從教師與學生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要幫助學生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認知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學習提供各種便利服務,形成一個接納性的、支持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氣氛。
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數學教師的責任就是為學生的學習做好鋪墊:用話語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產生學習的興趣,激勵他們不斷地探究鉆研并最終解決問題;用自己的“不懂”引出學生的疑,用他們的“錯誤”指導他們自己找到原因改進錯誤,從學會到會學;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把學習的過程留給學生,把思考的空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總結方法并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
新課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跑道,在這條跑道上,教師是學生的朋友,師生心靈交匯,彼此溝通,平等交流,共同前進,同時教師又是學生不斷發展、個性張揚的指路人。合作意味著參與,意味著一種師生之間的共同體驗,從而可以使學生生成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在新課程的數學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合作是極為重要的。沒有合作的教學是難以實施新課程的,或者說是無法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這就要求我們數學教師要從講臺上走下來,轉變角色,成為學生的合作者,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探索、創新的主體。
新課程注重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的培養,這也是新課程的特色之一。在現代教育中要重視賞識孩子,這是每個教師都明白的道理。要知道世界上并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聰明以及聰明的程度問題。即學校中沒有所謂的“差生”存在,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我們教師應該學會用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優點,用縮小鏡去看待孩子的缺點。這樣我們就容易發現學生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發現并發展孩子的潛能。所以,數學教師的一個重要角色,就是做孩子的賞識者。善于賞識孩子,不失為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之一。
總之,課程改革對于發展中的國家來說意義是深遠的,對于發展中的教育來說無疑也是一場機遇,但對于廣大習慣了傳統教育模式的我們數學教師來說,更是一場挑戰。怎樣使課程改革深入到課堂實際呢?這就需要我們數學教師進行自身角色的轉變,這種轉變包括思想觀念的更新、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和心理觀念的更新,并不斷地深入實踐、總結和反思。教師只有將自己的角色進行徹底的轉變,自身的素質才會提高,課程改革才會順利進行,才能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生終身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