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成
(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常州 213025)
習近平總書記在題為《攜手合作,共同發展》的講話中指出:“我們將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相協調,建設美麗中國。”在教育的過程中,作為班主任需要重視學生的需求,滿足學生的需要,班主任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道路上有所發展,成人成才。班主任是一個班級各項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教育者,擔負著德育工作的具體實施的職責。班主任必須充分認識五年制高職學生的特點,了解五年制高職班級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思考并實施有效的班級管理模式。
五年制高職的學生普遍學習基礎較弱,學習的主動性不高,自我管理能力較差,遵守紀律的意愿不強,因為年齡偏小,思想上也較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習慣和風氣的影響。學生處于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渴望獨立,不喜歡束縛。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習慣、品德等的形成有一定的反復性和不穩定性。管束型的班級管理模式,有可能會在部分學生身上產生叛逆情緒,使得班主任和學生之間情緒上出現對立,情感上出現僵化,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也自然很難再進一步開展并產生積極作用。學生自主型的班級管理模式,管理思想上相對比較開放,有利用讓學生接受并參與,有利于學生理解學校的管理和規定。這樣的班級管理模式也符合班級教育管理的目的。在學校的總體教育思想的引領下,組織學生開展教育活動,使班上的每個學生在教育活動中得到全面發展,形成良好個性。學生自主型的班級管理模式,是班主任把管理的權利與學生共享,培養學生自主制定目標,自主進行管理,自主實現發展。班主任指導學生自主管理,班主任對班級的事務和班級的發展也始終保持著可控可管,充分調動每一名學生的責任心和主動性,確保班級的每項事務都能職責明確到人,人人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來。
學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思想健全的社會公民,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一代。學生自主型的班級管理模式是以尊重學生個性,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為目標的,培養有獨立人格和創新精神的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訴求為基點,以促進學生成長發展為主線。放手讓學生參與班級工作,讓學生關于班級問題有話可說,讓學生決定班級事務上的選擇,讓學生有機會體驗計劃、決策、執行和總結的過程。這樣的實踐過程是學生非常需要的生活體驗和社會經驗。同時,也能讓學生從自我的角度審視班級管理的難度,理解班級的意義,克服自私心理,培養集體觀念和責任意識。
學生自主型的班級管理模式中,班主任并不是成為了局外人,并沒有因為讓學生自主管理而“無事一身輕”。對于班主任而言,必須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水平,對于班級工作的處理必須準確而高效。
由于受到學生觀念意識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學生自主管理班級的過程必然會出現多種問題,因此,班主任對于班級管理目標的準確引領,對于管理過程的科學指導,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班主任的引領和指導,能夠保持班級自由、民主的氛圍,各項班級工作在學生的自我實踐和自我約束下順利進行。在正確目標的引領下,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的潛能,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習慣。
班主任推行學生自主型的班級管理模式,讓學生有一個可以自我實現的自由空間,在班級建設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還必須保持著適當的控制,能夠清晰了解班級事務的進行狀況,班級的發展情況和形勢。如果班主任是“只放不收”,那么很有可能導致班級管理的混亂,甚至失控,到那時再要挽回局面就困難重重了。
學生自主型班級管理模式,形成了自由民主的班級氛圍,而從某種角度看,似乎弱化了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權威地位。這就意味著,班主任不能只依賴學校制度上的身份差別,和專制、命令來建立威信,必須通過更實質有效的辦法,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威信,獲得學生的充分信任。首先,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需要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生才會對班級產生情感,認可班級的意義,從而認同班主任的工作,信任班主任的為人。其次,不論班級的大小事務,班主任必須保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班級事務需有規則有程序,不可由情緒左右,隨意決斷。再次,知識信息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學生在許多方面接受的內容都已超過老師。班主任既要加強學習,跟上時代步伐,也應保持謙虛的態度,不斷嘗試了解新鮮事物,理性客觀地看待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保持欣賞、接受的良好心態。這樣可以跟學生有更多的共同語言,相互有理解,相互有尊重,相互有信任,也能收獲更多的威信。
管束型的班級管理模式,是以實現班上學生聽話,整齊劃一。學生自主型的班級管理模式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嘗試和探索。突出對學生的尊重,鼓勵學生自由發展,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建立科學民主自由的班級管理體系,使得學校培養出的學生個性有特點,符合社會時代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