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觀榮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教育部高校思政課教指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巖,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王震,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教育工委宣傳部部長、委廳新聞辦主任趙益真,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農毅,宣傳部部長陳松青出席研討會。開幕式由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鄧國峰教授主持。農毅副書記、王巖院長、趙益真部長先后在研討會上致辭。農毅副書記在會上重點介紹了該校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基本概況、學校近年來在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王巖院長也重點介紹了上海交通大學馬院在課程教育、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學術研究等方面進行的嘗試與探索情況。趙益真部長表示,希望桂電以此次與上海交大馬院結對共建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制機制,強化全校思想理論武裝,強化陣地管理和“教師思政”,強化“三全育人”,著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巖作了《當前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育的思考》主題報告發(fā)言。他從如何看待學術科研中思政調查數(shù)據(jù)與官方公布數(shù)據(jù)的差別之間的關系導入,對當前我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育提出了八點反思。一是新時代下如何看待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現(xiàn)實問題,讓青年學者、青年學子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做到真學、真懂、真愛、真做。二是當前青年學者和教師在思政課教育教學中出現(xiàn)了泛娛樂性的現(xiàn)象,他強調馬克思主義應該是科學嚴謹?shù)模嗄陮W者和學子應該加以反思。三是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教育的實效性之間的矛盾。馬克思主義教育教學應該有自己獨到的評價體系,不是按照大一統(tǒng)的評價體系,不是課堂上簡單廉價的掌聲和歡呼聲,而是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內質。四是正確的學術方向與學術話語的嚴謹性之間的關系,思政課教師在世界觀教育時要注意處理好政治話語與學術話語的區(qū)別。為此他還歸納了當前我國對十九大報告的解讀發(fā)生的五個方面重大變遷,變即時宣講為精神解讀、變情感解讀為理性審視、變精神領會為科學見解、變政治表達為學術見識、變條款解讀為見解,說明了如何正確處理政治話語與學術話語之間的關系。五是如何領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系。他提出,要遵循核心進、經典進、方法進的“三進”原則,注重馬克思主義的一般觀點和方法的講解。六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教育的向善性和知識觀教育的向真性之間的關系。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教育的基本定位一定是世界觀,要按照實踐把教材話語轉化為世界觀教育的新話語。七是如何從辯證的角度看待現(xiàn)代化教育方法多樣性與傳統(tǒng)教育方法之間的矛盾。他提出的教學理念是思政課教師在授課時要有優(yōu)雅的肢體語言、一手標準的板書、一節(jié)課的大綱、得體的PPT、一堂精彩的微課、一篇精致實用的教學文章、精彩的演講,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需要我們傳承并加強與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的結合。八是對話語體系構建的一元性與話語體系的時代性之間的矛盾,提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材有它的重要性,要對馬克思主義專業(yè)和學科進行具體的分析,并不是都需要構建話語體系。
長江學者、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張文喜作了《社會主義法律理論的構建的哲學基礎》的主題報告發(fā)言。他主要講了四個問題,一是馬克思法學批判的理論貢獻,二是資本主義法律法規(guī)的特征,三是如何處理馬克思主義與法律理論之間的關系,四是社會主義法律理論的基本原則。他講到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法律基礎的分析和批判,揭露了資本主義法律文明的限度。同時他也將社會主義法律文明和資本主義法律進行了對比,指出了資本主義法律具有高度發(fā)展但充滿野蠻性,將社會等同市場的特性,沒有體現(xiàn)平等,而社會主義法律文明是超出國家的民主和范疇的。
河海大學教授、博導黃明理作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念意蘊》的主題報告發(fā)言。在講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念意蘊時,他提出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時要特別關注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講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新部分內容,還要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理論的話語表達來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另外,他還指出馬克思主義誕生不僅是基于當時的社會背景,更與馬克思和恩格斯個人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深刻認識及自身的見識有關,廣大師生要多增長見識和開闊眼界,讓我們對自己和社會有更深的認識。
浙江大學教授、博導成龍作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體系及進課堂探析》的主題報告發(fā)言。他從其本人進行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體系研究和浙江大學思政課團隊如何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進課堂的探索兩個方面講述。一方面,他從自己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項研究和浙江大學馬工程專項課題研究導入講解新思想的“新之處”,指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構成的基本要素及其邏輯關系。他還對國內外關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做了梳理,分為追溯性研究、專題性研究、整體性研究、國外習近平時代研究,并總結了當前研究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五個結合”的研究方法,即政治層面與學術層面相結合、文本研究與時政研究相結合、傳統(tǒng)文化研究與現(xiàn)代文明研究相結合、大眾研究與專業(yè)化研究結合、國內研究與國外研究結合。另一方面,他在“習近平思想如何進課堂進頭腦,調動學生積極性,使思政課取得較好效果”的問題上總結分享了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團隊探索、集體備課的經驗,浙大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的策略主要體現(xiàn)專題安排、專題程序、專題評價及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等方面。
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博導龍柏林作了《在曲高和眾中講好中國故事》的主旨報告。所謂的“曲”即教師教學,“和”即學生接受程度。龍教授從什么是曲高、怎樣曲高起來、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來“和眾”等方面講解如何講好故事,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首先他結合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委宣傳部講師團的一次對于廣州九所高校的“你覺得習思想深講還是淺說比較好”調研活動情況來闡述。他認為中國擁有很多好故事和大故事,分別有源遠流長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故事、烽火歲月的紅色革命歲月故事、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砥礪故事等三類,指出這些中國故事背后包含了“三理”,即講學理,講道理,通事理。好故事就是曲高,需要不斷挖掘傳播。講好中國故事只有道理伴著故事講,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講故事的效果,才能“和眾”。同時,他多次強調立德樹人在高校思政課的重要作用,要向學生充分講解概論課蘊含的大智慧,講透做人的道理。
下午,來自國內的專家學者還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新時代“三全育人”作了交流發(fā)言。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熊輝教授、中山大學袁洪亮教授、上海師范大學何云峰教授、長沙理工大學余乃忠、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沈永福、河北大學李維意教授、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代表、《廣西社會科學》雜志社編輯代表、賀州學院教師代表等分別進行了交流發(fā)言。他們從法律保障、制度保障、近現(xiàn)代史角度、歷史人物、思政課如何傳播正能量等方面內容展開了交流,共同探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新時代“三全育人”的關系、教育理念、機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