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恩明
(中國共產黨阜新市委員會黨校,遼寧 阜新 123000)
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四個全面”理論布局。并根據我國的基本情況,科學系統地分析了當前我們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繼而提出了“四個全面”理論布局,這一理論布局,是黨和國家在各方面工作上的總引領,所以我們對“四個全面”理論布局,需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首先建成小康社會,我們目前面對的核心問題是全面。雖然目前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還有一些缺陷。比如,我們城鄉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還是存在貧富差距大,發展不均衡等問題。所以全面均衡協調發展,是當前建成小康社會主要的問題。全面改革也是深化改革的主題與關鍵,還有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和從嚴治黨。這些思想內容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四個全面”的理論布局是實現中國夢的理論依據,也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了實踐的指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中國夢的實現起到了推動作用。從嚴治黨為中國夢提供了組織保證,全面依法治國為其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為其提供了動力支持。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的,并與中國的實際國情相結合,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引領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種戰略布局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強調實踐的特點。只有實踐才能發展。“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發展離不開實踐,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創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發展成果。
“四個全面”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為主題,并且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社會主義是什么?社會主義該怎樣來建設?這些問題鄧小平理論都為我們回答過。因此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這一觀點在黨的十八大也有明確的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布局即“四個全面”,我們應該堅持戰略布局,推進各方面的全面發展,并且從四個方面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步。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對小康思想的發展。建設“小康之家”首先是鄧小平提出來的,當時含義比較簡單,主要是經濟上和數量上的小康。黨的十六大之后,小康水平雖然在不斷發展,但是還是低水平和不全面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轉變,雖然二者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義卻有很大的不同。這不僅意味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意味著其他方面,如:更美好的環境,越來越廣泛的民主,以及更強的文化力量。同時也意味著我們一直為之奮斗的目標即將實現。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的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標和任務。在改革開放理論的基礎上,改革不斷升級。全面深化改革把之前改革開放理論中的不合理不適應國家發展的情況都進行了重新的布置,豐富和拓展了原先的改革理論。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新境界是依法治國。綜合性的法治治理開辟了中國治國法治的新紀元,拓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在四個全面的“理論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嚴格管理黨。這四個方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最后,全面從嚴治黨是對黨的建設思想的重大發展。這個理論是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重要部署和“四個全面”戰略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并順利地依法推進國家的保證。這是黨在新時期建設的一大創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凝聚了中國幾代共產黨人和人民的智慧和努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使人們的生活幸福和美麗,實現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是有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繼承和發展,有利于改善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