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佩
(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課教學部,陜西 咸陽 712000)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理念的深入人心,現代技術手段及新媒體(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的應用,各個領域都在興起微改革,教育界也迎來了以微課為主要載體的教育微時代。微課的出現給高職英語教學帶來新的變革和活力,微課的運用必然會提高教學創新能力,提升教學質量,有助于進一步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相對來說較低,學生英語基礎差、底子弱,缺乏自信,很多學生從心理上懼怕英語學習、壓力大,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久而久之,學生在學習動機、學習習慣、自我認知水平等方面都呈現出一種低水平狀態。
目前高職英語教學仍以傳統課堂教學為主: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機械式地被動接受知識,即“滿堂灌”式的教學。傳統教學造成了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并且老師也無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造成了教學效率低下,學習效果不理想。
據維基百科記載,2008年,美國圣胡安學院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以“知識脈沖”(Knowledge Burst)的形式正式提出“微課”這一概念,這是微課最早的雛形。國內率先提出“微課”的是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老師,胡老師在發表于《電化教育研究》的文章《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中,提出了“微課”,他認為: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簡稱,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節,是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網絡課程資源。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微課授課時間較短,僅限于5-10分鐘,短小精悍的特點讓學生避免長時間學習,在短時間內注意力集中,做到高效率學習;教師也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能力的不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課程中的重難點知識。
微課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它是以單個知識點為教學內容,結合音頻、圖片、動畫等多元教學素材的教學視頻。微課的運用縮減了教學時間,內容則是課程的精華、重難點的詳細講解。學習的針對性更強,學生更易接受,從而達到高效率、高質量的學習目標。
微課教學與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截然不同,微課呈現的是生動形象的視頻形式,內容上包含了較多的教學元素諸如PPT、音頻、動畫視頻等,隨之帶來的強烈畫面感更能深入人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保持學生亢奮的學習精神狀態。
高職英語教學是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基本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引入微課教學要求教師要充分備課做好教學設計,根據內容設計視頻,作為教學課件導入到課堂,讓學生進行觀看和思考,使學生明確教學任務及教學目標。新穎的設計和導入方式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微課教學跳出了傳統教學模式,易于被學生接受。在高職英語微課教學中,教師通過網絡平臺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復習,通過共享PPT、音頻、動畫視頻、視頻剪輯等資料和資源,使學生根據自身水平選擇適合的資料進行學習和探索,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當今社會已經步入了信息化時代,英語教師必須調整和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要具備基本的信息素養,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技能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具備信息收集處理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真正了解了信息化教學環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在教學中開展“為了學生(For the student)、基于學生(By the student)、歸于學生(Of the student)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思維”。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微課作為新興的教學手段和工具已經呈現出積極作用和運用價值。把微課應用到高職英語教學,提高微課的利用率,給傳統課堂注入新鮮血液,讓學生能真正快樂學習,學以致用,需要廣大英語教師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養,提高教學創新能力,做好微課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從而提升課內外教學效率,進一步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