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燕
(中共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委黨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6)
領導干部無論是落實政策還是與群眾溝通最重要的就是語言的溝通,其語言風格直接關系著工作的開展情況。所以,領導干部一定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貼近生活實際的語言和群眾進行交流。領導干部在向群眾傳達黨的方針政策時必須要通俗易懂,使群眾真正明白其所要表達的內容,明白黨的意圖,從而知道該怎么做。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領導干部在與群眾交流時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而是習慣于講官話和套話,這樣的語言讓百姓聽不懂,也很反感,達不到交流的目的。領導干部要加強學習,學會講通俗的語言。例如,毛澤東同志的“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鄧小平同志的“摸著石頭過河”,習近平總書記的“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著的人才知道”。這些語言就非常通俗易懂,群眾不僅能夠聽懂,而且能夠記住,有利于實現與群眾溝通的目的。領導干部在與群眾溝通時還要放下架子,少說官話、套話,避免出現假大空的語言,適當的時候也可以用一些幽默的語言與群眾進行交流。總之,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學習總書記的通俗易懂的語言風格,從而取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推進各項事業順利開展。
只有帶著情感的語言才能使溝通更順暢,即在與群眾溝通時必須要把群眾放在心里,這樣在與群眾交流時就不會高高在上,也能得到群眾的支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群眾在我們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這也就說明了情感交流的重要性。所以,各級領導干部在與群眾交流時一定要帶著情感進行,而非華麗的辭藻。然而,有些領導干部卻不愿意與群眾面對面的交流,有些領導干部則是假裝親近群眾,實則只是為了造聲勢。這樣的語言交流不僅不能拉近群眾的情感,而且還會疏遠關系。領導干部拉近與群眾的情感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一要樹立群眾觀點,牢記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從而在思想上尊重人民群眾,在具體行動上為群眾著想,始終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二要正確認識干群關系。領導干部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權利是人民所賦予的,一定要為人民服務,這樣在與群眾溝通時才能帶有強烈的情感。三要樹立正確政績觀。領導干部要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腳踏實地的開展工作,要避免一些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這樣就更有利于加深與群眾的感情。
我國的語言豐富多彩,而各個地區群眾語言各不相同,不同地方的特色語言都很生動鮮活,作為領導干部只有融入當地生活,了解當地習俗才能講好群眾語言,得到當地群眾的支持和理解。領導干部的語言代表的是黨和政府的觀點,其職位越高,影響力也越大。領導干部只有講話恰當得體才能贏得民眾的掌聲。群眾語言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生產生活中所創造出來的,常常包含代表地方特色的一些方言、諺語、俗語、口頭語等,這些語言雖然聽起來不是特別正規,但是能夠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形象化,比較生動,具有親和力。例如,在東北就要學會用東北語言和群眾交流,在廣東就要學會用廣東語言和群眾交流,否則群眾可能無法正確理解領導的意圖。為了更好的與群眾進行溝通,領導干部一定要學會使用地方群眾語言,要經常下基層,深入到群眾中隨時隨地的向當地百姓學習,用群眾耳熟能詳的語言與群眾溝通交流,運用當地的群眾語言把一些比較難理解的政策法規表達出來。
在互聯網時代,網民數量與日俱增,網絡意見也成了民意表達和訴求的一個重要渠道。廣大人民群眾紛紛在微信、微博上發表自己的看法,隨之也產生了一些網絡時代的群眾語言。各級領導干部作為服務群眾的人民公仆,一定要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通過網絡語言傾聽群眾的聲音,讀懂群眾的語意。同時,也要學會用全新的方式打出時代節拍。然而,由于部分領導到干部缺乏學習,致使他們在網絡面前很尷尬,無法讀懂網絡群眾語言,自然無法了解群眾的呼聲。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學會用“網言網語”與群眾互動互通。當然,網絡中的語言紛繁復雜,有各種各樣的聲音,這就要求領導干部要堅持堅定的政治立場,認真分析鑒別,分辨出哪些是群眾的訴求,哪些不是群眾的訴求,從而正確使用網絡語言。習近平總書記就非常注重運用網絡群眾語言,例如,在2015年元旦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的各級干部也是蠻拼的”,“我要為我們偉大的人民點贊”。“蠻拼的”、“點贊”都是網絡上比較有時代味道的群眾語言。各級領導干部應該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掌握與時俱進的網絡語言,從而更好地密切干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