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檸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
首先,手機新媒體會減弱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1]。第二,助長了大學生個人利己主義思想。第三,不利于大學生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形成。
手機往往價格不菲,相關調查表明,手機價位超過1000元的比例達到了74.1%以上,且手機更新換代十分迅速,許多大學生在手機消費中迷失自我,攀比現象屢見不鮮,不顧實際經濟能力盲目熱衷于最新款的手機。
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了當代大學生的標準配置,在課堂上,大學生用手機聊微信、看小說、玩游戲的現象屢禁不止,不僅影響了教師的授課情緒,同時也對其他同學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
手機新媒體的興起拓展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其有著海量信息接收軟件,且信息接收有著實時性的特點,其中蘊含著大量的教育資源,能夠打破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局限,以微信公眾號、微博信息、QQ等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學生傳遞富有正能量的教育資源,從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師生面對面在課堂上進行教學,這種教育方式有著內容枯燥、方式單一的缺陷,手機新媒體的應用則能夠解決這一問題,例如通過論壇、微信群、QQ群等方式來為大學生提供交流和討論的平臺,以生動形象的教育手段提升大學生學習動力,打破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
每一個大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其生長環境有著一定差異性,這不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材施教的實現。教師通過手機媒體來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不僅能夠了解每一名學生的思想動態,還能夠在短時間內將教育內容傳達給學生,提升效率。
2014年出臺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中將網絡思想教育作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職業功能,手機是大學生上網的重要工具,因此,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積極拓展手機媒體平臺,利用手機通訊的實時性,以QQ、微信、微博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實現師生之間的實時交流,借助手機媒體讓大學生敞開心扉,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從而針對性的開展教學。
高校可以針對性開展相關培訓,而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自身則應當轉變觀念,熟練掌握手機功能,掌握QQ、微信等大學生喜愛的軟件功能,以此來更好的利用手機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當代大學生個性鮮明,有著較強的叛逆性和獨立性,崇尚自由和個性,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滯后。手機新媒體的出現則有利于改變這一現狀,其能夠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將枯燥的思想教育知識形象、生動的展示出來。針對這一特點,高校可以積極利用手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相關活動。
手機媒體的傳播效應與網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些不健康信息往往通過網絡進入手機,從而對學生思想帶來負面影響。因此,高校應當積極引導大學生合理的使用手機,避免手機新媒體對學生思想的負面影響。首先,高校應當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積極引導學生不要沉迷于手機,尤其對于女大學生來說,其大多思想敏感,在利用手機社交軟件交流的過程中很容易走進感情誤區,甚至上當受騙,這需要高校在心理疏導的過程中要積極注意;第二,高校應當加強對學生手機倫理道德的教育,保證學生有著正確的思想,提升大學生辨別是非美丑的能力,明確自己的立場,不要在手機新媒體魚龍混雜的信息中迷失自我,避免攀比之風、作弊之風的出現。
綜上所述,手機新媒體是時代的產物,高校要合理的應用手機新媒體,發揮其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從而創新傳統的教育模式,深化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