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曉云
(忻州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忻州 034000)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實力正在不斷提升,社會需要的人才逐漸向多元化發展,這給我國高職生帶來較大壓力,而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為高職生心理壓力的有效疏導提供了保障。對于高職院校如何才能將思政與職業教育進行融合,更好增強學生心理承載力和健全人格,這是所有高職院校所重視的問題。以下對此進行探究,明確兩者融合的必要性,并制定完善的融合策略,從而提升高職院校教育水平,也為高職生未來良好發展提供有力條件。
首先,能夠對高職德育路徑進行創新。立德樹人一直都是教育工作的重點,而德育在高職教育當中一直都是關鍵工作。而受多元思想的沖擊,對于高職生的思想引領是德育教育中最為關鍵的部分。正因這一點,對于高職生的德育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也標志著高職院校中思政與職業教育間融合是優化和創新高職德育工作的重要過程,只有對以往的德育狹隘教育觀進行轉變,并建立高職生德育觀,才能為該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其次,實現素質教育思想的全面落實。實際教育工作當中,素質教育核心就是為了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實現學生全面發展,這不單單要重視學生的理論素質和技能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也要重視職業素養的增強,從而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保障。而在高職院校中,實現思政與職業教育間有效融合,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職業素養,讓學生能夠身心全面發展,從而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最后,體現高職教育的職業導向。職業人才的培養關鍵陣地就是高職院校,而社會所學的職業人才的核心素養,不單單要具備較強的職業技能,也要求學生要具有較強職業素養,由此才能為學生更好地走向社會提供保障。實現思政與職業教育良好融合,能夠更好地拓展德育維度,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的情況下,也能推動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這樣可以更好地體現出高職教育中的職業導向。
針對高職院校中的思政與職業教育相融合,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意識形態,這就需要注重思想意識的引導,并積極有效地統一高職生思政與職業教育的融合理念。因此要注重對學生開展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念的引導,這是全國各族人民思想共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職院校中也要將其視為重點,才能為思政與職業教育相融合奠定有力保障。另外,要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引領重點,貫穿于高職教育的各方面工作中,從思想角度來確保相應教育工作有效開展,從而為兩者有效融合奠定堅實基礎。
對于學生素養的形成不能以單一的形式和因素作用來完成,應是注重知情意行等多種因素進行作用來完成的。在高職院校中,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培養中,重要環節就在于運用教學形式為主,因此要求高職校園要更好地打通不同學科之間的界限以及局限性,轉變以往狹隘教育觀念,真正將思政與職業教育進行融合,以思政教育為主要陣地,并結合理論課、專業課以及實踐課等,由此滲透思想道德以及職業素養教育,從而為建立完善的思政與職業教育相融合的課程體系提供保障,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也能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奠定堅實基礎,重要能夠為高職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提供堅實有力的基礎,也能讓高中生在未來社會發展中實現長足發展的要求。
在人們發展中文化是會對其帶來較大影響的重要部分。而高職院校中的思政與職業教育間融合,應積極有效發揮文化紐帶的作用,并通過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班級文化等形式,使得學生能夠在思政與職業教育相融合的文化環境當中更好發展。因此要積極有效地發揮校園文化的紐帶作用,通過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并將思政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的重要內涵滲透到其中,并加強班級文化、校園環境以及校園網絡平臺等建設工作,為深化思政與職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奠定堅實基礎。
針對我國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轉變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思政與職業教育相融合的意義以及重要性,進而更好地拓展和推廣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及其優勢,由此能夠形成良好的融合思想,并為兩者更好融合在一起制定和完善體系,從而為高職生未來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