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玲 劉 珺
(南昌航空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0)
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嚴峻,導致大學生在求學的過程中,心理壓力比較大。我國社會正處在改革開放的社會思潮劇烈變化時期,大學生的思想雖然已經有了初步的脈絡,但還沒有成型,一些大學生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思潮的影響,產生一些錯誤的思想傾向,形成消極厭世的觀點,對心理健康的發展非常不利。
音樂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在產生之初,就可以凝聚人心、鼓舞力量,給人以無窮無盡的美的享受[1]。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心理壓力較大,獲得文化知識的途徑也比較多,因而,教師要重視音樂教學在大學生健康心理培養過程中的作用,促進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1)音樂是創作者思想的集中展現,大學生可以通過音樂這扇窗戶,看到不同的情感悲歡,了解到人生的真諦,從而獲得對抗命運、應對挑戰的勇氣。(2)很多流行音樂是對大學生群體思想精神的集中體現,大學生在接受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被“看見”被“認同”,從而在音樂當中獲得共鳴,減少孤獨感與失落感,獲得精神上的慰藉,遠離亞健康的心理狀態。
南昌航空大學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學生調查活動,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學生,會在課余時間聽流行音樂。不過,也有超過百分之三十的學生,在接受采訪的過程中表示,學校舉辦的各類音樂活動過于老套,沒有吸引力。針對上述調查結果中顯示的問題,學校的教職人員與學生團體,群策群力,舉辦了多種趣味性的音樂活動,通過音樂教學方式的改變,為學生創設了更加年輕化的音樂感受空間。
南昌航空大學開展了多次專題知識講座,邀請學校各個專業的學生代表,在專題研討活動上建言獻策,大大提高了教師群體對于音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的認識,這些探討活動的主題,主要有以下幾類:第一,轉變對流行音樂的看法與觀點。南昌航空大學的教師利用數據存儲技術,將專題知識講座當中各個學生對于音樂教學的意見記錄下來。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與接受方式的特點,對目前的音樂教學過程進行了重新的分析。第二,教師改變了傳統的音樂曲目選擇方式,更加注重流行音樂在當代學生音樂分享中的應用。剔除了比較過時、落后、古板的音樂曲目,增加了更多的網絡流行音樂元素。例如,學生在研討會上向教師推薦了毛不易的歌曲,使教師更加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心理活動,從而采用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對大學生展開心理教育活動。
南昌航空大學的教師還創辦了多種類型的學生音樂社團。一方面,學校在每學期新生入學的時候開辦百團大戰活動,為學生提供場地和活動資金上的支持,吸引新入校的學生參加各種各樣豐富類型的音樂學生社團。鼓勵學生在社團當中展現自己的音樂天賦,通過音樂活動找到自己的伙伴,建立深厚的友誼。另一方面,學校為各個音樂社團的日常活動提供場地空間、指導教師方面的支持。并舉辦多種類型的音樂文化節,例如校園歌手大賽、紅歌傳唱、抖音熱門歌曲改編藝術節等等。激發學生在這個過程當中的好奇心與想象力,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對音樂元素進行改造。
南昌航空大學的音樂教師,還開展了多種類型的音樂實踐教學活動。將學校的音樂教育,和學校音樂社團的各種活動結合在一起,通過學生社團,開辦音樂學習班,采用教師牽頭、學生組織的方式,鼓勵學生在周末的時候為學校的學生進行表演,為大家提供豐富的音樂活動[2]。除此之外,南昌航空大學的師生還采用廣場音樂會的形式,邀請校園內外的知名歌手在音樂會上為學生進行表演,吸引學生參與到表演歌曲創作的過程當中來。
音樂鑒賞能力是大學生的和諧音樂素養能力之一,提高音樂鑒賞能力,有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建設。南昌航空大學的學生,開辦了多種類型的音樂沙龍,并不定期的舉辦音樂講座,提高當代大學生對于經典音樂知識的了解程度。教師在音樂沙龍與音樂知識講座當中,鼓勵學生針對某一作品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并采用音樂批評的方式,幫助大學生了解到音樂作品當中深刻的思想內涵。學生在這些活動當中,可以真正的走近音樂、走進音樂,提高音樂鑒賞的水平,從而更好的在日后的學習生活過程當中,利用音樂知識,增強自己的精神力量。
綜上所述,音樂作為文化傳播的一種獨特方式,可以顯著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增強大學生的精神力量。從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中的音樂教育,有助于大學教師從全面的角度出發,看待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因而,我們要提高對于音樂教學作用的認識,幫助大學生通過音樂,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