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超 姚 明 武曉暉 唐 良
(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江蘇 鎮江 212013)
英語作為全球工程技術界通用的語言,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國內外同行的研究現狀和技術水平,有助于同行之間的相互溝通和合作。學習交通工程專業英語可以讓學生了解并熟悉交通工程專業的國際前沿及研究熱點,提高學生運用現代工具獲取交通工程專業最新信息的能力,培養交通工程專業學生的國際視野及競爭力,使之成為既懂得交通工程專業知識,又能夠運用專業英語進行溝通交流的創新復合型專業人才。但當前交通工程專業英語的教學手段相對比較單一,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較低、不易產生學習興趣。如何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能動性,優化交通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是當前教學改革中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問題[1-2]。筆者在近幾年的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逐步探索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雨課堂”在傳統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方法將實時的信息融入到課件PPT和手機APP中。借助這一媒介工具,教師可以提前將做好的PPT課件及其它課外參考資料等推送到學生手機APP上,幫助學生提前了解每節課的學習內容,便于學生提前做好課前預習。學生有問題可以及時在平臺留言,教師在線實時解答,從而實現了師生溝通及時反饋,搭建起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互動的橋梁。針對交通工程專業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對每節課學生所學的交通專業詞匯掌握情況進行測驗摸底,針對學生掌握薄弱部分加大教學課時投入,從而做到有的放矢。此外,學生通過學習交通工程專業英語這門課程,需要對交通工程專業的國際學術期刊有清晰的了解,進而掌握期刊文獻的查找、下載及閱讀的方法。通過雨課堂教學演示,給學生提供最直觀的感受,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文獻查找及閱讀技巧,進而讓學生了解當前交通工程專業的現狀及國際研究的熱點趨勢,使交通工程專業學生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
研討式教學法主要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式,通過由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然后師生共同查找文獻資料,通過進一步討論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目前高校大部分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模式還相對單一,普遍的情況是教師在講臺上只是簡單地講些單詞和語法,與普通英語的教學模式類似,而學生絕大多數時間都在被動接受,學生感覺課程枯燥無聊,對專業英語課程學習缺乏積極性。針對交通工程專業英語這門課程,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進一步發展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筆者在交通工程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針對部分教學內容就嘗試采用了研討式教學方法。即針對某一具體的交通工程問題,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讓每組學生在課后查找資料,并在小組內部開展討論;每個小組通過討論、比較、歸納出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并在課堂上通過英語口頭表達將方案闡釋清楚;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全班同學針對每組提出的不同方案進一步探討比較,從而確定最優的解決辦法。
交通工程專業英語教學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就必須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改變傳統的“老師臺上講,學生下面聽”的模式。而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可以避免上述問題,即教師在課前發布教學信息,學生基于有限信息需要進一步深入挖掘,完成自主學習。隨著互聯網及移動通信技術在學生中的普及,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去獲取多種優質教育資源,教師更多的責任是去解答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這些使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變得可行和現實。以交通工程專業英語為例,基于之前的“雨課堂”教學,學生已經掌握了獲取交通工程類文獻的方法。在這一環節上,前期首先讓每位學生去查找自己感興趣的交通工程類文獻,然后選擇一篇認真閱讀,針對文獻內容制作PPT,最后在課堂上每位同學輪流做10分鐘PPT匯報,匯報全程使用英語,老師及班級同學現場提問作答。通過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之前課堂所學的交通工程專業知識,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翻譯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
本文結合筆者自身多年的學習及教學實踐經驗,針對當前高等學校交通工程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提升教學質量的多元化改革措施,具體如下:
(一)通過雨課堂教學,教師與學生可以實時互動,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二)通過研討式教學,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話題討論中,培養小組內成員間的相互溝通與合作能力,有利于交通工程專業知識的掌握。
(三)通過翻轉課堂教學,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高學生文獻挖掘、文獻閱讀及理解能力,通過課堂上全英文PPT匯報及問題作答,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及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