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麗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線上教育的蓬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也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互聯網+教學”模式是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活躍教學課堂、豐富教學內容的創新型教學模式。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大量的詞匯積累與嚴謹的語法知識是學好英語的基礎,但是語言最重要的功能是用來交流與溝通,所以英語應用能力才是衡量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指標。“啞巴英語”是社會淘汰的學習方式,利用互聯網信息平臺,可以為大學英語教學創造更加貼近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英語應用水平不僅是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方向,更是經濟全球化時代對國際化人才的要求。
隨著網絡教學環境軟硬件設施的更新升級完善,各類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開始出現,當下主要有四種形式(1)學生單獨完成的自主學習模式(Autonomic learning);(2)學習伙伴間進行的合作學習模式(Cooperative Learning);(3)網絡環境下學習模式(Electronic online Learning);(4)混合教學模式(Blended Learning)。
混合教學模式(Blended Learning)起源于網絡化學習(E-learning),1996年美國《培訓雜志》上首先提出網絡學習的相關概念,2003年華東師范大學對混合學習進行了系統性的介紹,中國著名教育學家何克抗認為,混合教學模式是將傳統教學方式與自主學習、網絡化學習方式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既要發揮教師在教學中引導、監控、啟發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激發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參與性。
混合教學模式是傳統課堂教學和網絡化教學的有機結合體,傳統教學重視教師的主體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網絡化教學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處于積極主動學習的狀態。網絡教學平臺和豐富的學習資源為混合教學模式提供了技術支持,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讓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利用豐富多樣的網絡課程資源自主制定學習內容與進度計劃,網絡平臺的創建有利于師生進行教學與反饋的雙向交流。
混合教學模式是一種“雙主體”的互動型教學模式,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學生是自主學習的主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要貫穿始終,避免學生陷入學習的誤區;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與體現,避免回歸到“填鴨式”教學,兩者有機的結合才能發揮混合教學模式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認知體驗感,實現教學效果。混合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在教學目標范圍內,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及學習進度,自由安排學習內容,并在規定的時間內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做積極的引導,學生之間要互助合作,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學習,是培養學生溝通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
大學英語教學涉及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混合教學模式對大學英語教學這四個層面的教學課程設計都提出了新的方式與要求。
(一)混合教學模式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聽力學習由于各個省份教育水平的不一致,高中階段有些省份是直接忽視聽力學習的,在大學階段對于重新進行聽力學習的學生具有抗拒感,同時聽力學習也是學生語言學習能力提升的瓶頸。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聽懂主旨大意、特定信息、細節信息,且能根據語境推斷出隱含的意義,對于非英語母語國家的學生,需要長期積累學習并且重復訓練才能達到教學目標的效果。傳統的錄音播放聽力訓練枯燥乏味,讓學生聽的昏昏欲睡。利用混合教學模式,可以選擇貼近大學生實際生活和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聽力課程設計。例如從熱播美劇、BBC新聞熱點、TED-talks等網絡資源中選取聽力視頻材料,去掉英文字幕,反復播放視頻,增加聽力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默寫聽力對話并進行翻譯。可視化的聽力訓練,可以呈現情景模式,降低聽力訓練的枯燥性,同時在布置課下訓練作業,降低學生的抗拒性。
(二)混合教學模式在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英語的口語能力是決定英語應用能力與考核學生交際能力的關鍵環節。采用混合教學模式將口語教學課程設計分為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過程中,口語練習的對話可以結合聽力訓練課程,對聽力訓練課程進行改編,模擬相似的情景模式,進行角色扮演,這樣既能克服課堂口語練習的簡單重復性,又能增加課堂活動的實用性,教師應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與學生一起完成口語練習任務。大學英語的課堂學習時間是很少的,運用網絡課程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基于計算機的口語練習操作系統,學生在進行口語練習時,系統可以實時反饋語音、語速、語調的問題,然后進行針對性的模
擬訓練。教師應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積極的引導,推薦語音糾正軟件、英美廣播節目、脫口秀等具有可觀性的節目,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練習口語的熱情。
(三)混合教學模式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一般分為精讀與泛讀,精讀是為了全面理解文章內容,學習語法、語句表達方式以及詞匯的應用等多方面進行解析理解,泛讀是為了興趣或者獲取相關信息而閱讀,一般會擴大詞匯量。混合教學模式對大學閱讀課程設計體現其閱讀背景與閱讀廣度的優勢,教師在對大學英語教材的文章進行精讀講解時,應利用網絡資源與多媒體教學設備,對文章的背景知識進行簡單的學習,包括歷史文化及風土人情以及生活俗語的應用,這樣可以有利于學生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并且拓寬閱讀視界。網絡時代,更能第一時間獲取原汁原味的歐美文章,金融時報、國家地理、自然、讀者文摘等電子刊物很易于獲取,這些期刊雜志涉及面廣泛,可以增加學生閱讀廣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分享閱讀的文章,進行英文演講,這是一種自我精讀,更可以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四)混合教學模式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聽說讀在一定程度體現的是對英語學習的形式化,寫作能力更能衡量對英語的掌握程度,正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要表達的意義是英語寫作是衡量詞匯、語法、修飾表達的重要形式。寫作不是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英語寫作是對聽說讀的一個反饋與體現,網絡課程資源為大量廣泛的閱讀提供了素材,大量廣泛的閱讀是提高寫作能力必要的輸入訓練。混合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微課、翻轉課堂都可以應用到混合教學模式中,擴大學生對英語素材與背景文化知識的輸入訓練,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練習與講解,自主學習階段,教師選定話題,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溝通交流。
混合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應用教學的過程中體現在英語聽說讀寫的各個方面,通過利用互聯網信息平臺,豐富多樣的網絡課程資源,都是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實踐性。
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教學+學生”的教學改革是勢在必行不可逆轉的趨勢,混合教學模式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創新型途徑。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利用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網絡課堂形式不僅拓寬了學習渠道和豐富了學習內容,更是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混合教學模式讓大學英語課堂教與學的氛圍更加活躍與自由,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英語溝通交流機會,提高英語交際運用能力,這是符合高等教育教學發展的趨勢,也是符合社會發展培養國際化人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