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昊良 嚴紅霞 徐文韜
(東南大學成賢學院,江蘇 南京 210088)
2017年,東南大學成賢學院與德國雙元制應用技術大學、太倉市政府、太倉歐商協會及在太倉德資企業四方共同舉辦“中德合作太倉雙元制人才項目”(以下簡稱項目),項目引進了德國雙元制教育的模式,學生在學校完成3個月理論學習,在企業完成3個月項目實訓,循環往復,實現企業人才需求的個性定制。該項目列入了江蘇省與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合作項目,在引進海外優質教育資源的基礎上,立足國情校情,將國際化與本土化相融合,填補了國內雙元制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空白。
在“中德合作太倉雙元制人才項目”中,企業根據自身的崗位需求,設置了18個月的培訓計劃,安排實訓項目,學生經過輪崗、頂崗等環節熟悉崗位流程,了解崗位職責,最終實現企業人才需求的個性定制。那么,企業實訓環節的考核評價標準和質量保障體系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
(一)項目實踐內容
1.引入移動學習平臺
該項目引入校友邦實踐教學平臺、微信群、QQ群等網絡在線工具,結合企業需求和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建立校企合作項目動態教學管理機制。引進現代技術手段,通過企業考勤和工作情況,將實習實訓環節落到實處,通過校友邦實訓管理平臺,及時上傳實習過程管理資料,圖文并茂,分類保存,真正助力學生的職業成長。
2.建立校企聯合的實習環節考核標準
在德國雙元制大學的指導下,項目建立了實踐環節考核評價標準。結合企業崗位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要求,以企業項目為載體,學生完成實習任務、實踐報告和項目論文,企業主管通過考勤情況、工作情況、項目論文情況進行綜合評分,校內指導老師根據平臺資料情況、論文規范情況進行評分,雙導師共同做好實踐階段的質量監控。學生的實習成績由企業評分和校內指導老師評分構成,著重考察學生的工作態度和實習效果,培養自學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適應企業動態變化的人才需求。
3.引入校企合作雙導師制
針對學生的實際需求,項目設置了校企合作雙導師制,企業導師負責學生的實訓計劃、項目指導,校內導師關注學生的適應情況、專業學習情況以及畢業論文指導,通過校內校外結合的雙導師制,保障學生的實訓質量,提升學生的工程素養。
(二)項目實施效果
1.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項目以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為導向,依托機械產業集群,打造校內企業兩大實踐教學平臺,實現校內與校外相結合、課堂與企業相結合的模式,搭建基本技能培養層、綜合能力培養層、工程應用能力培養層和創新能力訓練層的多層次結構,形成了“兩大平臺、三個結合、四個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
2.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項目成立了四方代表組成的領導小組、工作小組、教學督導委員會,保障項目的德國標準。學校建立學生評教、學風監控、專家督導、教學團隊評價和學工管理等為主體的五重質量監控體系,對教學過程的相關環節進行有效地跟蹤、監控與反饋。建立了校內外教學效果反饋點,企業以員工管理體系對學生進行管理,強化職業教育;指導老師借用信息化手段關注實習過程,批閱周志,及時反饋;德方學校每三個月來華實地考察,保障教學質量。項目建立了多方協作、過程跟蹤、效果反饋的監督與循環改進機制,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升。
3.基于移動學習的校企合作管理平臺建設
根據企業實習實訓的要求,依托移動學習平臺,建構基于交互的在線自主學習,基于大數據分析的企業實習活動組織,創建課后延展教學支持服務體系,根據實習要點進行教學組合,建設視頻、課件、學習指導書、文本材料、PPT、案例、實例、討論主題、測試、作業等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平臺建設。以圣誕節、感恩節、企業年會、企業周年慶等多元化載體,組織各項專業匯報、文化活動,以達到實踐育人和立德樹人的工作目標。
4.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建設實習環節考核體系
通過移動學習平臺,進行數據分析,對學習行為和學習過程進行量化、分析和建模細化學習分析對象,構建不同應用模式,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與策略,教師通過運用大數據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行為和學習過程,因材施教,實現人才培養的個性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