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為
(松原職業技術學院馬列教研部,吉林 松原 138005)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主要培養面向從事平面廣告設計與媒體廣告設計等崗位,在各類傳播媒介廣告部門、廣告代理公司、廣告設計公司、文化傳播行業及企事業單位從事廣告策劃與創意、廣告設計與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平面廣告設計與媒體廣告設計的理念、樣式、文字、效果等要素對社會公眾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效果。因此,加強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研究,提升專業人才思想政治素質顯得極為重要。
(一)專業立身之本,立德成功之要
縱觀古今,凡成事者,必以專長優勢立身,以道德情操立業,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藝術設計或廣告設計學生的作品能否得到企業和社會的認可,要看作品設計的生命力。作品的生命力在于融入時代元素,而不是過分地標新立異;作品的生命力在于融合主流價值,而不是嘩眾取寵;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引領潮流,而不是被動適應。高職院校藝術設計或廣告設計專業學生要想設計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作品,不僅僅要有扎實的專業功底,更要有較強的思想政治素質與之相配合。因此,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需要加強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
(二)集優勢聚合力,補短板齊育人
很多高職學生,包括部分家長片面地認為:高職院校就是開設與學生就業相關的專業課程即可,對高職院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表示不解。這也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效果較差的原因之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針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屬于意識形態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有其自身優勢,也存在專業針對性不強的短板。但它的地位是無法取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改革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課程思政是落實“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重要體現。實質是一種課程觀,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實現潛移默化地育人鑄魂。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輔相成,優勢互補,達到最優化的育人效果。
(一)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要因事而化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需要因事而化,也就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專業課教師要將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相融合,提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加強與思政課教師、企業代表、行業精英等人群的溝通協調,共同參與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化改造。例如:藝術設計專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構建形式多樣,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努力做到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完美融合。
(二)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要因時而進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需要因時而進,也就是要與時俱進。專業課教師在講授專業課程時,要在恰當的部分融入新時代、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發展理念、美麗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新驅動、法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等思政教學內容。例如:在講服飾設計時,可以引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之亞洲文化嘉年華活動,讓學生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進行觀察、比較、總結、學習、借鑒、融合,在理解各國國情、各國文化的基礎上理解服飾文化,尊重文化的差異,提升服飾設計的能力和水平。做到因時而進。
(三)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要因勢而新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需要因勢而新,也就是要改革創新。在高職院校項目化課程改造的背景下,專業課程均實現了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項目化課程改造,深受學生們的喜歡。專業課教師結合課程思政的新要求,在現有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課程改造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思政教學內容的融合。在整體設計、單元設計、任務表單、教學環節、小組合作、考核標準等方法均要融入思政元素。例如:以承接黨政機關宣傳展板,媒體宣傳設計、企業文化宣傳設計、校園自媒體宣傳設計等內容的教學項目為依托,根據任務書的評價標準和要求,讓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留給學生充分時間進行自學和借鑒,經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初稿。再由專業課教師、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主管宣傳的負責人、思政課教師對學生作品進行評析。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知道自己作品的優點和不足,努力完善好自己的作品,使其在新時代背景下更具生命力。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需要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企業代表等多方面形成合力,潛心研究,共同努力譜寫好課程思政的新篇章,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