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紹良
(遼寧財貿學院,遼寧 興城 125105)
2009年中國第一個微博信息平臺——新浪微博產生,由于其優于論壇、即時聊天通信工具等網絡傳播媒介,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進而,各大主流媒體平臺相繼開通微博服務,微博使用者的快速增長,也使得微博的影響力漸增。“微時代”在信息技術和多種客戶端的交互影響下悄然到來。我們可以將“微時代”理解為依托微博、微信等新興傳播媒介,以傳播速度快捷、傳播內容短小、傳播范圍廣闊為特征的時代。
(一)加強思政隊伍建設,正確認識微時代
目前,有些高校的思政課程教師對于微時代認識不夠到位,片面性地覺得微信只是單一的通信軟件、微博只是學生通過網絡記錄生活的一個平臺、微視頻就是時間短的視頻而已,這些不全面的認識,直接導致教師在思政教學中,難以準確借助微時代優勢特征促進教學活動有序開展,造成課堂學習氛圍不佳,學生普遍覺得教學內容“過時了”,教師普遍覺得學生“不好學”,形成了惡性循環的局面。基于此,高校要加強對思政教師隊伍的建設,通過多種培訓活動,轉變思政教師對微時代的固有看法,讓教師能夠逐漸形成正確、全面的微時代認識,樹立起現代化教學思維理念,提高自身借助微時代特征和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實施教學活動的能力,從而提高思政教學質量,推進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
例如,高校可以定期組織思政教師開展“微時代教學交流會”的活動,讓教師能夠說出自己對微時代的看法,分享應用新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策略,使所有教師可以形成良好的微時代共識,積極利用互聯網平臺搜集相關知識,豐富自己的理論基礎,革新對微時代的看法,促進教學工作中微時代的有效應用。
(二)借助微載體,拓展思政教育途徑
針對當代大學生普遍應用微博、微信等微載體的實際情況,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中,要積極借助深受學生歡迎的微載體,拓展思政教育途徑,由以往的單向“教師教學生”轉變為雙向的“師生互動教學”,增加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機會和平臺,表達自己的看法,以便學校及時掌握學生目前的思想政治水平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思政教育措施提高學生思政觀念和綜合素質。
例如,學校可以開通官方微博賬戶,在平臺上發布思政教育知識的同時,應用微博平臺抽獎活動、投票活動,讓學生可以參與到“你不喜歡思政課程的原因是什么”,“敢不敢說出你的心里話”等活動中,這些新穎的活動方式更好地吸引了學生注意力,在虛擬網絡世界中,學生的心理防備較少,能夠有勇氣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學校將學生的投票和心里話應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整合與分析,深入研究后科學調整思政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發展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組織微活動,豐富思政教育內容
微時代視域下,當代大學生的互動方式、語言表達、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順應社會發展腳步,做出相應的創新改變,不能單一依托思政課程教材為全部思政教育內容,而是要積極組織微活動,搜集更多生活中、實踐中、網絡環境中的思政教育內容,使學生的思政學習視野可以不受教材局限,得到充分延伸拓展,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讓學生能夠將課本中的思政知識與實踐活動聯系到一起,在微活動中得到心靈的洗滌、思想的升華。
例如,就目前大學生頻繁使用手機、電腦打字而削弱漢字書寫重要性的現狀,高校可以組織一次“漢字的魅力短視頻征集活動”,學生活躍思維從不同角度挖掘漢字的魅力。有的同學拍攝了文化館中的漢字書寫作品,配以古香古色的民族音樂,制作成15秒的短視頻;有的學生到當地的小學生書法比賽活動中進行實地拍攝,將視頻素材認真的整合、篩選,制作成“少年強、則國強”的5分鐘短記錄片;有的學生別出心裁,將自己每天寫一篇漢字字帖的視頻結合到一起,制作成“靜心品味漢字書寫魅力”的微視頻,學生們在征集活動中,不僅加深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情感,也意識到漢字書寫的重要意義,同時促進了學生創新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達到了一舉多得的活動效果。
總之,微時代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正確的認識微時代特征,借助微時代提高思政課程教學水平,拓展思政教育途徑,豐富思政教育內容,教育學生正確的引導,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媒體素養和信息素養,從而充分發揮出高校思政教育的意義,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