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菲 趙曉航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臨床醫學系,河南 南陽 473000)
兒科學臨床教學在醫學教學以及培養合格的兒科醫生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醫學生在進入醫院科室工作前,都需要經過專業的臨床學習。但是面臨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以及兒科的特殊性,很多醫學生都轉向其他科室。下文將詳細分析兒科學臨床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提升兒科學臨床教學質量的措施,緩解兒科醫患關系緊張的現狀。
兒科醫患關系緊張一方面是因為家長都高度關注孩子的健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部分醫生的臨床處理能力不足導致兒童治療過程不理想。提升兒科醫療實效,首先需要改善兒科學臨床教學的現狀,具體現狀如下:
(一)課程體系與兒科醫療現實脫節
兒科學教學過程中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臨床教學為輔。但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案等都相對陳舊,沒有隨著當前兒科病患情況及時更新,增加新的案例。這就導致兒科學的課程體系與兒科醫療現實出現脫節,導致兒科學生缺乏相應的經驗。待到臨床教學環節,部分兒科基礎處理也都是紙上談兵,學生沒辦法做到靈活運用課本知識,嚴重增加了兒科學臨床教學壓力和教學時間。
(二)兒科學生溝通能力不足,顧慮過多
有人曾經說兒科是全醫院最危險的科室,這是因為到兒科就診的患者都是孩子,陪伴孩子的家長通常有著較多的顧慮,在與醫生溝通和交流的時候更是會比較激動和急躁。除此之外,部分患兒由于年齡較小,在治療過程中很難配合醫生,醫生在詢問他的病癥的時候也很難獲取到有用的信息。這樣的兒科現狀讓很多兒科醫學生在學好臨床的基礎上,在正式工作選擇的時候選擇了別的科室。這一問題的存在更是增加了我國兒科醫生資源的匱乏。
(三)醫學生專注考研,對臨床學習積極性不足
考研成為很多醫學生在大學五年之后的選擇,因為很多醫學生認為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考研才是正確的道路,如果沒有碩士學歷,可能連工作都找不到。這就導致兒科學臨床醫學教學過程中面對一群學習積極性不足的學生,學生為了準備畢業以及考研等事宜,在兒科臨床學習中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不耐煩以及應付心理。這樣的情況不僅導致兒科學臨床教學效率不足,更是大大降低了臨床教學教師的教學熱情,不利于兒科學臨床教學的長效發展。
提升兒科學臨床教學質量,是為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儲備兒科醫生的關鍵,也是打消部分醫學生對兒科的抵觸心理的關鍵,具體路徑建設如下:
(一)改善兒科學課程教學結構,加強學校學習與臨床實際的聯系
提升兒科學臨床教學需要改善兒科學課程教學結構,將最后的集中臨床教學分段跟進。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讓學生看到真實的兒科科室的情況,幫助其打消對兒科科室的恐懼和抵觸心理,還能夠在學生心目中樹立相應的信念,激勵他們努力學習醫學知識,最后幫助患兒擺脫痛苦。兒科學課程教學結構的改變,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未來兒科醫生數量,也能夠通過高質量和責任感的兒科醫生的培養,逐步恢復兒科醫生的社會地位和社會信任度。
(二)加強國家對兒科醫生權利和人身安全的保護,營造良好的醫患關系
國家以及相關政府部門應該推進醫生人身安全保障機制的構建,真正地為兒科醫生的安全提供相應的保障。針對部分蠻不講理的患兒家長,應該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在法律的支持下,兒科醫生也能夠更有底氣。國家在這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宣傳片等形式,宣傳醫患良好關系的重要性,加深醫患雙方對彼此的了解和理解,營造良好的醫患關系。通過這一舉措,能夠更好地消除部分兒科醫學生的心理顧慮,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兒科醫生資源匱乏的問題。
(三)強化臨床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提升學生對兒科學臨床醫學的學習興趣
兒科臨床教師因為面對醫院考核以及病患過多等現實問題,所以對學生的關注度不高。在之后的發展中,通過增加兒科醫生數量,也能夠增加兒科臨床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在這一過程中也能夠更好地為學生解惑,幫助學生打消一些不必要的顧慮。通過溝通和交流,也能夠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對兒科臨床醫學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兒科學臨床教學效率的提升。
綜上所述,兒科學臨床教學現狀并不容樂觀,這是這個時代的結果,也是病患及其家屬對醫生不信任和不理解導致的錯誤結果。為了有效改善這一情況,緩解我國兒科醫生數量不足的問題,需要從法律法規建設、課程結構改革以及師生溝通交流等方面入手。通過上述措施,能夠有效提升兒科學臨床教學質量和效率,在溝通中打消醫學生對兒科科室的抵觸心理,為未來兒科醫學發展儲備更多的兒科醫生,改善我國當前兒科醫患關系緊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