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筠霏
(青海大學組織人事部,青海 西寧 810000)
政治素養是指在一個人的政治立場、品質和水平等政治素質方面的修養。較高的政治素養是做好民族地區高校行政工作的首要條件,這也能夠保持民族地區高校行政隊伍的穩定性。在民族地區高校正常的運轉過程中,人們普遍比較關注高校的教學質量和科學研究產出,最容易被忽視的則是為這些群體提供服務的行政人員。民族地區高校行政人員的政治素養對學校的穩定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有針對性地健全民族地區高校行政人員政治素養提升的路徑尤為重要。
民族地區高校是我國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民族地區學生教育的重任,也是為民族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提供人才的供應地。而高校行政人員是高校各項政策的制定、執行者,是高校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這一責任要求民族地區高校行政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政治素養。但是目前民族地區部分高校行政人員思想政治素養提升方面還有部分問題亟待解決。
(一)民族地區高校行政人員政治素養提升機會少
放眼全國,高校行政人員的思想政治素養普遍是較高的,但是部分高校行政人員的思想政治素養還是有所欠缺,尤其是民族地區因為政策滯后、交通不便、思想保守等原因,仍然存在政治素養提升路徑較窄、學習機會較少、交流機會不多等問題。
(二)民族地區部分高校行政人員政治素養提升參與度不高
工作干的好、積極性高的行政人員需要加強政治素養的提升;工作消極,出現職業倦怠的高校行政人員更要通過政治素養的提升來強化民族認同感。而目前民族地區高校行政人員政治學習參與度不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日常行政工作較為繁忙,無暇顧及自身政治素養的提升;二是一般行政人員能夠接觸到和參與的政治學習方式都較為單一,基本都是通過自學或者單位組織的短暫理論學習;三是通過網絡聽課學習,把網絡學習當成一種負擔。這些學習方式通常難以激起學習人員的學習熱情。
(三)民族地區部分高校不重視行政人員的政治素養的提升
民族地區部分高校經常認為高校行政人員政治素養提升沒有實際意義,可學可不學,重視人才科研成果輕視德育的傾向明顯。一些集中提升政治素養的機會,經常會傾斜于領導干部和院系優秀的教學科研人員,一般機關行政工作人員很少有機會參加,經常把思想政治素養提升定位成“只是對領導干部的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講話特別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這為高校思政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學校要想提升政治素養,首先要從學校教師,尤其要從高校行政人員的政治素養抓起。因此,民族地區高校行政人員的政治素養提升也是刻不容緩。
(一)拓寬民族地區高校行政人員政治素養提升的途徑
民族地區高校應通過邀請政治理論專家和有較高政治素養的黨務工作者為行政人員做專場培訓。也可以通過不定期的針對民族地區高校行政人員的紅色愛國主義專題教育,加大對典型榜樣的學習等方式,達到耳濡目染熏陶和滲透式教育的效果。從而使民族地區高校行政人員具備明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的政治立場和較高的政治素質。在實際的行政工作中將自身較高的政治素養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優秀的模范行為帶動他人。
(二)增加民族地區高校行政人員政治素養提升多樣性
增加民族地區高校行政人員政治素養提升的多樣性,從而提高政治素養提升的實用性。民族地區較為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對民族地區高校行政隊伍思想政治素養提升有一定的阻礙作用。為改變現狀,有關部門應加強對高校教師的政治素養提升方法的多樣性研究,更要做好民族地區高校行政人員思想政治素養提升工作的創新,要將“創新內容”和“創新方式”相結合,激起民族地區高校行政人員思想政治素養提升的熱情,從而提高政治素養提升工作的實效性,跨上民族地區高校行政人員思想政治素養提升的新臺階。
(三)加大對民族地區高校行政人員政治素養提升的重視
政治素養的提升不僅是單純的政治理論知識的傳授,更是政治理論由內而外的升華和相應的道德情操陶冶。這種政治素養提升的首要目的就是使民族地區高校行政人員擁有積極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在政治素養提升的過程中,民族地區高校應將高校行政人員的政治素養提升與優良的職業操守提高擺在同樣重要位置,充分發揮民族地區高校黨委在思想政治素養提升中的引領作用,繼續加強民族地區高校行政人員思想政治素養提升與行政工作的實際性聯系,實現“教育、管理、服務、”三者的密切結合,增強對民族地區高校的自豪感和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