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花
(臨沂市農業學校,山東 臨沂 276600)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應當形成互動空間,注重創新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方法,構建完善的教育互動體系,在一致性與創新性的教育活動中提高教育質量,滿足幼兒的成長需要,促進幼兒獲得全面的身心成長。
(一)前期準備關系
家庭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前期準備。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幼兒的情感態度,家長能否對幼兒進行適當的引導,能否在心理上促使幼兒認同幼兒園教育,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幼兒園教育的成功與否。家長應當在幼兒入園前對幼兒進行一定的注意力訓練,給幼兒一定的預設心理,引導幼兒尊重和信任教師;家長還要在幼兒入園前引導幼兒熟悉幼兒園的環境,讓幼兒尋找一些同伴玩耍,這樣更有助于加強孩子之間的熟悉程度,也能夠更好地促進幼兒積極融入幼兒園學習生活,為幼兒園教育作好準備。家長還要在家庭教育中將幼兒的作息時間規律化,把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融為一體,引導幼兒更好地適應幼兒園教育的規律特征。
(二)教育延伸關系
家庭是幼兒園教育的延伸。當幼兒入園后,學習生活的重心從家庭轉變到幼兒園,這使得幼兒每天都會接受一些新思想與新觀念,同時要求家長能夠尊重幼兒園的教育,注重在家庭環境中實踐幼兒習得的知識、習慣。家長應當注意幼兒性格心理發生的變化,并且能夠延續幼兒園教育的理念和觀點,注重以良好的榜樣示范促進幼兒成長。家長還可以與幼兒完成一些親子游戲,鍛煉幼兒的學習能力,以便于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實現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整合,還要求家長根據幼兒園教育的特征對家庭教育的方式進行適當的改變,在家園配合中促進幼兒成長。
(三)內容互補關系
幼兒園教育是向幼兒傳授知識的重要場所,家庭是幼兒情感歸屬的港灣。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應當具有互補關系。首先,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獨立,幼兒園教育無法代替以親情為載體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也無法提供給幼兒良好的集體生活氛圍,兩者各有所長且更有方向性。其次,幼兒園教育應當根據幼兒的身心特征要求,根據幼兒心智接受能力開展適當的教育,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應當有一定的針對性。第三,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應當相互加強和配合,積極進行有效溝通,能夠保持長期穩定性,切實發揮幼兒園教育的集體強化作用,以及獲得家庭教育的系統配合與支持。
(一)師資力量培訓
幼兒園作為對幼兒教育的主導力量,幼兒園教育應當具備統籌家庭教育活動、實現與家長有效溝通、促進幼兒綜合素養全面成長的能力。首先,教師應當充分地熟悉幼兒心理,能夠通過仔細地觀察了解幼兒家庭教育的基本情況,并且根據幼兒的身心特征對幼兒實現有效的教育引導。其次,教師作為幼兒學習的重要榜樣,教師的行為是幼兒行為舉止的重要參照物。教師應當運用以身作責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全面引導。第三,教師還要掌握靈活的教育教學方法,能夠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激發幼兒的主動意識,提高幼兒的進取心和自主探究意識,轉變幼兒的思想行為。第四,教師還要與家長保持密切的溝通聯系,能夠幫助家長解決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向家長傳播積極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
(二)完善聯系機制
家長與幼兒園教師應當保持密切的聯系,強調在良好的溝通中實現教育互動,達到促進幼兒全面成長的目標。首先,應當建立實時有效的溝通機制,通過微信群、QQ群或者家長觀摩視頻APP的方式實現家長與教師的有效互動。其次,還要定期組織開展家長會,組織開展家長親子入園實踐活動,創建家長與幼兒園共建互動的空間,運用家長主題活動、匯報演出、運動會等方式實現家長與幼兒園教育的有效配合互動。第三,還要建立幼兒一日情況的通報機制,注重通過微信等方式及時地傳遞幼兒的學習生活表現信息,圍繞幼兒的學習需要進行及時的溝通,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針對特殊情況進行及時處置,實現家園互動配合。形成家長與幼兒園的配合機制,還要提高幼兒園教師服務家庭教育的意識,真正的幫助家長解決后顧之憂,達到建立相互信任的目標。
(三)組建家長課堂
為了達到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的目標,促進家長更好地配合幼兒園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還要積極地探索有效的家長課堂形式,實現對家庭教育的有效引導。首先,應當提高家長課堂的針對性,根據大中小班幼兒的成長需要開展針對性的家庭教育引導活動,促進家長掌握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識。其次,還要運用微信等形式針對節假日、寒暑假等期間特殊時段進行家庭教育的引導活動,引導家長掌握趣味性的家庭教育方法,實現家長與幼兒的有效溝通。第三,還要針對單親家庭與留守兒童等開展特殊的家長課堂活動,幫助家長掌握與幼兒的有效溝通方式,達到促進幼兒身心成長的目標。第四,組織教育專家與幼兒家長溝通,針對典型性的家庭教育問題進行解答,達到消除家長困惑的目標。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互補應當找準各自努力的方向,圍繞幼兒成長需要明確教育分工,形成必要的互動配合機制,在家長與教師的信任配合下共同完成家庭教育任務,全面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實現共同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