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靜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經管學院)
新時代背景下,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主要踐行者—高校輔導員應當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認清形勢,理清理念,站穩政治立場,自覺提升自我職業素養與能力,抓住機遇,時刻把握新時代所賦予的使命,敢于擔當、勇于擔當、善于擔當,走職業化與專業化的輔導員發展道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通常情況,在高校日常的教學管理活動中,輔導員作為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第一接觸人”,在立德樹人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讓輔導員深刻了解與掌握其使命與擔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于治國理政,針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要求高校應當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及為誰培養人”這一問題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落實立德樹人這一任務指明了方向。事實上,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隊伍核心組成要素的輔導員,應當積極響應習主席的號召,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滿足高校學生思政要求,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踐行者,因此,作為輔導員,應當做好以下三個堅持:
首先,用學習推動工作。積極開展新思想的學習,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指導思想,準確把握各種概念、實踐要求,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高校思想政治新要求思想下,開展高校學生立德樹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自己的思想認同感、理論認同感、政治認同感,確保思想政治思想要求符合新時代、新思想的要求。
其次,用問題引導工作。以問題導向為依據,始終立足于學生教育管理的實際問題,努力將學習成效踐行在難題破解上,強化攻堅克難的本領,將資助育人工作轉化為工作行為習慣,明確立德樹人的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成效,確保國家的政策等各類文件貫徹到實處,落實到位,取得應有成效。
最后,用新思想“武裝”工作。認真學習新要求與新思想的內容與要求,并將其全方位、多層次、實時的傳達給高校學生,引導學生學習、掌握習近平總書記的“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的中國夢思想,在激發高校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同時,堅定黨的領導,貫徹“四個意識”,落實“四個自信”,將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偉大事業與個人的理想夢想相結合,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奮斗。
《規定》指出:“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應當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在生活中,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這一要求是新時代背景下,黨和國家對輔導員工作開展所提出的全新的要求與定位,也是高校輔導員提升職業能夠力與自身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是高校輔導員轉變價值取向與職業追求的全新方向。此外,現行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為當前高校輔導員工
作開展的職業化、專業化提供了參考依據。因此,輔導員要以《規定》為基石,以《職業能力標準》為依據,積極儲備理論知識,構建全新的知識架構,全方位、多層次提升自身職業能力與素養,圍繞“四有”好老師要求,點亮學生前進的路。
培育輔導員擔當意識,簡單而言,這一份意識需要輔導員在日常工作、學習與生活中能夠自覺的擁有擔當意識,了解時代的使命,承擔時代所賦予的重任。首先,在當下,新時代賦予了高校輔導員全新的使命,帶來了全新的責任,這份使命與責任需要輔導員來承擔,承擔即擔當,當這一行為在不斷的實踐中有了自我認知后,對其所賦予的使命與責任的自我認同,從內心深處自愿接受責任,所有過程都是自愿的,沒有外部力量要求。十八大召開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帶領了新一屆領導班子去參觀國家歷史博物館,對“復興之路”展覽予以進一步了解,并在此基礎上正式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理念的提出,是當代中央領導集體國家責任、社會責任、政治責任與歷史責任擔當意識的集中體現。因此,對于輔導員而言,其應當也具備這一強力的擔當意識,要有責任感,了解自己所承擔的責任,用直接的言行舉止與思想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當輔導員具備擔當意識后,工作不再是工作,而是一種主動的行為,同時這一行為將成為內驅動力,促使輔導員認真做好學生工作。其次,要培育輔導員的負責與風險精神。基于認同本質角度來講,其實質上是一種建構行為,也就是將人的行為傾向于價值內化成個體的內在自覺行為。因此,培育輔導員擔當意識,實際上就是培育與引領輔導員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讓輔導員的擔當意識能夠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理念相伴同向而行。與此同時,輔導員擔當精神還應當注重集體發展,跳出小我,融入大我,發展小我,推動大我。
首先,對于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現的新問題與新情況,輔導員要敢于面對。對于一些同學所存在的價值取向扭曲、愛國主義情懷淡薄、社會責任感匱乏、心理素質較低、入黨意愿弱化、參加黨組織活動不積極等問題,要敢于積極面對,勇于面對,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其次,對學生所反映的各類問題,要集中安排,統一處理,勇敢面對。對于學生所反映的教學問題,主動聯系授課老師,根據授課老師與學生的共同的反饋進行調整,改進教學情況,對于師德師風問題,應當在接到學生反映后,首先進行調研,然后反饋給學校,并將結果及時告知學生。對于學校管理服務,學生所反映的問題應當予以重視,積極上報給學校,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交流,全方位、多層次提升學校服務管理質量,為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奠定基礎。。
最后,對于學生群體中有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各類錯誤思想與不當行為,要勇敢回應。對于學生盲目攀比、超前消費等不良行為,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及時糾正,對于不當言論者,情節較輕者,予以當面批評教育,情節嚴重者要敢于挺身而出,正面回擊,對于性質惡劣、違法違紀行為,要及時上報學校。
習近平總書記曾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應當順應事物發展規律、符合時代發展要求,滿足形勢發展需要。嚴格按照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規律,不斷提供工作能力與素養。基于此,筆者從以下三個層面提出了輔導員擔當能力培育。
首先是政治擔當能力。習近平總書明確指出,當前全黨尤其是宣傳思想戰線的戰略任務,就是在全黨的領導下,建設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于輔導員而言,首要擔當就是政治擔當,輔導員在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行的同時,要借助自身的思想覺悟去引導學生在政治上的學習與看法,讓學生懂得在多元文化與思潮的沖擊下如何明辨是非,站穩立場。一般而言,政治擔當賦予了輔導員兩種責任,一是政治引導責任,二是思想價值引領責任,在教學管理工作中,輔導員是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一線踐行者。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與建設者,這一特殊群體的培育與國家前途命運的戰略任務息息相關。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價值的引領成為高校輔導員的首要工作,如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確保大學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行,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同行,是高校輔導員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其次是歷史擔當。在全國宣傳思想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著重強調了“育新人,就是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其就是要求輔導員需要對歷史融會貫通,需要將思想層次提升到歷史高度,承擔歷史賦予的“育新人”責任,強化學生的歷史教育,讓學生明白自己所承擔的歷史責任,掌握歷史所賦予的使命。
最后是責任擔當。顧名思義,就是對責任的一種擔當行為,輔導員的責任擔當主要分為兩種,一是管理者責任,二是教師責任。在工作職責上,輔導員要上好思政課,針對新時代新要求,結合實事、政策、法規、思想要求來講授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提高課堂吸引力,在潛移默化中將新時代、新要求、新思想灌輸給學生,關愛學生成長,急學生所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與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麻煩,與學生成為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