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萌
(邵陽學院音樂舞蹈學院,湖南 邵陽 422000)
近年來,跨界之風盛行,“跨界”已經逐步成為音樂、舞蹈等藝術領域發展的一種時尚之風,相關的研究也是學術界的一個熱點話題。然而,聲樂跨界背景下的演唱會同以往的聲樂演唱方式具有較大差距,如果不加以專項訓練,那么會直接影響聲樂跨界演唱的最終效果,所以加強聲樂跨界演唱訓練的專項研討是當下值得深入討論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該種分類依據下,聲樂教師跨界演唱風格與行為的情況會對最終的演唱效果產生直接影響。比如,如果聲樂教師各自有明確的聲樂藝術流派歸屬情況,但是如果實際教學中存在區別于自身流派歸屬的聲樂跨界行為,如聲樂教師在聲樂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向區別于自身流派歸屬的學生傳授自己非專業的唱法藝術,這種聲樂跨界訓練方式一般可以面向于不同學生個體開展涉及不同演唱技術、方法、風格的教學指導。又如,在實際的聲樂演唱訓練中,聲樂教師自身具有某種特定歸屬的演唱藝術流派,但是可以針對某一位學生可以開展涉及多種聲樂演唱技術、流派與風格等的聲樂演唱訓練行為。上述的這兩種以聲樂教師為跨界授課主體的聲樂跨界演唱訓練都屬于聲樂跨界演唱訓練方式,在提高學生聲樂跨界演唱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于聲樂跨界演唱訓練中學生個體學習情況的差異性,同樣會對聲樂跨界演唱訓練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實際的訓練中可以結合學生個體差異性進行合理訓練。比如,如果學生個體自身的嗓音聲部與類型等生理條件有所不同,但是在實際的歌唱訓練過程中涉及到與教師演唱聲部、唱法技術以及演唱風格等各不相同的跨界訓練方式,那么就可以使學生接受聲樂跨界訓練。又如,學生在牢固掌握和熟練運用某一種特定流派的聲樂演唱技術和風格的基礎上,如果改唱、改練或改學另一種聲樂流派的演唱技術與藝術,那么這時候他們的訓練同樣屬于跨界訓練行為。上述的這種以學生跨界學習情況為依據的跨界演唱訓練行為同樣歸屬于聲樂跨界演唱訓練方式范疇。
該種聲樂跨界演唱訓練方式對聲樂教師的演唱能力具有較高要求,需要他們具有聲樂跨界演唱教學的能力,這主要是由于在面對不同學生群體開展跨界演唱訓練活動中,教師自身必須要充分熟悉和掌握他們所教授的各種差異化聲樂流派的演唱體系、方法、技術與風格等,并且可以熟練地運用各種不同聲樂演唱流派的演唱技巧、方法與技術,這是他們順利開展聲樂跨界演唱訓練的重要依據。比如,在指導學生分別開展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過程中,聲樂教師自身必須要充分了解與掌握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藝術特征、演唱風格、技巧方法以及它們訓練的具體步驟、方式方法與技巧等相關知識。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開展的聲樂跨界訓練和以往教師采取不同唱法教授不同學生的訓練方式并沒有本質上的差異性,它們所采用的訓練內容、訓練方式方法、技巧以及路徑等均與以往的聲樂演唱訓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唯一不同的教學訓練方式體現在以往原本應該由兩位聲樂教師勝任的聲樂演唱訓練任務變成了一位教師來統籌完成。因此,針對該種類型的聲樂演唱訓練,教師自身必須要注意加強自身的專項訓練,確保自己可以具備多種聲樂流派方面的演唱訓練技術與能力,從而更好地開展聲樂跨界訓練。
該種類型的聲樂跨界演唱訓練方式不同于上述面向于不同學生的訓練方式,這主要是由于其不僅考查聲樂教師自身的跨界能力,同樣對學生個人的聲樂演唱能力具有較高要求。從聲樂教師演唱訓練角度來講,聲樂跨界演唱訓練中教師除了要面對上一類跨界演唱訓練中的問題外,還要注意指導學生合理選擇那些適宜他們當成跨界訓練的唱法及內容。在確定跨界訓練內容的基礎上,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聲樂演唱需求和能力情況等,合理地確定聲樂跨界演唱訓練的步驟、方式方法與技巧等,力求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他們想要訓練和掌握的不同流派的聲樂唱法技巧與技術,以及如何有效地認識、辨析、把握與駕馭不同流派聲樂唱法的技術規范與藝術處理方法等。此外,在指導學生開展聲樂跨界演唱訓練期間,教師要對那些不同流派聲樂唱法中可能造成的歌唱發聲生理機能紊亂等問題進行有效處理。比如,在指導學生訓練聲樂跨界訓練期間,教師要首先使學生確定哪一種是主要的唱法,切不可鼻子眉毛一把抓,完全統一訓練學生的不同聲樂唱法。
總之,聲樂跨界演唱訓練的類別眾多,但是從整體上可以劃分成以教師跨界授課情況為依據和以學生跨界學習情況為依據的兩種類別。在實際的訓練中,教師要注意針對采用不同的聲樂流派演唱體系訓練不同學生和同一學生的聲樂跨界訓練制定差異化訓練方案,力求全面提升聲樂跨界訓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