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長春財經學院,吉林 長春 130122)
特色農產品品牌化建設需要結合地域特色和農產品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以制定出符合區域特色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化發展策略。吉林省是農業大省,農業生產力雄厚,進行特色農產品品牌化建設對吉林省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文章在分析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內涵、重要性及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探討吉林省特色農產品品牌化建設的對策,以提升吉林省特色農產品品牌價值,促進吉林省經濟健康發展。
(一)內涵
品牌是產品的品質和產品系列的綜合,特色農產品品牌是區域特色高質量農產品與服務的結合。特色農產品生產和銷售過程中,要打造出區域品牌,需要了解特色農產品的特色、品質及創意,在此基礎上開發出高品質、有特色的特色農產品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是以高質量產品為基礎進行的產品功能、包裝的設計,以提高市場占有率,目的是成為區域的象征。
(二)重要性
隨著全球貿易的日益繁榮,我國的農業、農產品與世界農業、農產品有了全面的接軌。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國農產品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地位在減弱,因此提升農產品的特色品牌化顯得尤為重要。特色農產品品牌化可以使農業生產者為了維護和提升農產品品牌而優化種植結構,提高產品質量;特色農產品品牌化可以使農業生產者和農產品經營者為了提升品牌效應注意產品特色,以提升產品的競爭力;特色農產品品牌化可以使廣大消費者了解特色農產品的特點,提高購買欲望;特色農產品品牌化可以使農產品品牌經營擁有知識產權,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特色農產品品牌化建設可以提升區域內城鎮化發展水平,在擴大農產品需求的基礎上刺激消費,以促進城鎮化進程。特色農產品品牌化可以促進區域內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避免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吉林省特色農產品品牌少,農產品在市場上知名度不高。龍頭企業缺乏品牌經營意識,不注重對品牌的保護和宣傳,嚴重制約了吉林省農產品特色加工企業的發展。
首先,科學技術手段不強。吉林省很多特色農產品在加工時因科學技術手段不強,導致加工簡單,深加工和細加工不足,使得包裝、冷藏落后,產品附加值不高。特色產品有名無牌。進入到高級超市后,銷售量上不去,阻礙吉林省特色農產品品牌化建設。
其次,法律法規欠缺。吉林省目前缺乏一定的法律法規對特色農產品品牌化建設進行規劃,使得特色農產品經營者品牌意識淡薄。如吉林省的米業,因品牌化建設不足,導致高質量的大米品牌受市場其他品牌的壓價競爭,導致知名度不強,在這一方面政府又沒有相關的法規對其進行保護。
再次,特色農產品經營特點不突出。吉林省特色農產品因受區域環境影響,產品質量差異性大,相關部門的監督薄弱,使特色農產品品牌形成難度大。吉林省地處東北,冬季寒冷時間長,特色產品生長周期長,使得產品無法保證市場供應,影響農產品發展,也影響品牌發展。
最后,缺乏農產品品牌建設理念。吉林省作為農業大省,水稻是主要糧食作物。但是吉林大米在全國知名品牌卻非常少,除了“皓月牛肉”和“德大雞肉”打出了品牌,其他特色農產品基本沒有自己的品牌。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以適應市場群體需求
在科技與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吉林省農產品的結構趨于多樣化,而且應市場需求,在積極開展深加工和產業鏈的建設。政府要加快特色農產品生產結構的調整,在稅收、政策方面對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進行扶持,以引導特色農產品企業向適應市場需求的方向發展。同時解決特色農產品企業農產品生產的資金困難問題,以推動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及品牌建設的有序發展。政府部門要幫助企業宣傳特色農產品的特色,構建建設特色農產品品牌化策略,以培育特色農產品,建設特色農產品品牌。
另外,市場的需求是復雜的,在進行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時要先對市場需求進行研究,分析消費者群體的購買需求,再根據吉林省特色產品和企業生產特點進行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具體操作過程中,要在品牌建設的基礎上聯合同類型企業,以形成市場優勢,提高產品及品牌的競爭力。企業要加強與農業高校及科研單位的合作,以促進特色農產品成果的轉化,依托吉林優勢農業資源進行農產品的深度開發。特色農產品加工及經營企業要建立內部控制體系,以對特色農產品的品牌進行定位,在保持企業形象的基礎上提升品牌效應。確定品牌時要針對市場消費群體需求,并根據需求的變化進行特色品牌的合理布局及建設,以長遠品牌建設為主,以使特色農產品品牌及企業厚積薄發。要充分利用國家對東北經濟的扶持,進行品牌建設與發展,以使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穩定發展。
(二)加快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以提升農產品的競爭力
首先,了解市場環境的需求,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品牌發展方向的確定。要進行市場調查,掌握市場需求和競爭對手的情況,找出自身特色農產品的特點,以制定企業長遠發展目標,為特色農產品品牌化發展奠定基礎。
其次,根據自身優勢確定品牌特色。農產品加工經營企業在確定品牌時要以特色為切入點,找準市場空白,并制定可執行的策略,以提升品牌的競爭力。
再次,建立品牌后要對品牌進行宣傳和維護。品牌建立是一個容易的過程,但是品牌維護與可持續發展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企業進行科學品牌管理,需要在宣傳的基礎上掌握消費者需求心理,并為消費者提供一流服務,以維系老顧客,增加新顧客。
最后,加大品牌整合力度。目前,特色農產品品牌不再是傳統的價格或質量的單一性競爭,更重要的是產品質量、售后服務、消費者的信賴的綜合。吉林省應充分利用好吉林省的資源優勢和生態環境,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并對現有的小品牌進行整合,以做好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定位,提高品牌特色和知名度,進而提高特色農產品的競爭力。
(三)加強國際化品牌的打造和宣傳
如果對現有國際市場缺乏了解,那么會導致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存在盲目性,也會使相同特色農產品產生壓價問題。這樣會導致吉林省特色農產品價格走低,最后會產生質量問題。需要加強國際化品牌的打造,在規范特色農產品生產的基礎上強化產品質量,以緩解吉林省特色農產品出品價格過低的問題,以改善吉林省特色農產品在國際上的形象,提升特色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中國進入WTO后,特色農產品商標獲得法律保護。當吉林省特色農產品走向世界時,可以利用商標保護注冊國外品牌,打造國際品牌,使品牌成為吉林省特色農產品走向世界的通行證。
同時要做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宣傳,通過完善的信息網絡掌握市場需求數據,建設特色農產品開發信息網,扶持特色農產品營銷公司,以進行相應的品牌形象策劃,通過國際展會等加強對吉林省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宣傳。如吉林省的“大成”“德大”等龍頭企業就是利用品牌效應推動貿易發展,以推動省內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在發展特色農產品龍頭企業時,要打破地域限制、行業限制等,通過兼并、重組、聯合等做強龍頭企業。政府要加強對龍頭企業的支持,幫助龍頭企業處理好與農業生產者的關系,通過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推動吉林省特色農產品品牌化建設。
總之,吉林省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需要相關部門通過協作聯合,對農產品特色進行評估,以實現資源優化和有效調配。要加強特色農產品產業化調整,以使產品適應市場需求;要加強品牌的宣傳與維護,建立國際化品牌,以使品牌在特色農產品的基礎上得到提升。要進行品牌的整合,將現有資源盤活,在降低生產成本基礎上凸顯吉林省特色,以推動特色農產品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