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健
(中共石嘴山市委黨校,寧夏 石嘴山 753000)
對于當今國際社會而言,一個政黨在一個主權國家連續執政達到或者已經超過20年,無論從歷史維度還是從現實維度,即可將該政黨視為在該國長期執政的政黨。按照這樣一個標準,全世界范圍內有35個長期執政的政黨。執政黨執政本領強弱直接關系到自身政權牢固與否,因此多數執政黨都將不斷增強執政本領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鑒于執政本領與政權穩固之間的相互關系,可將執政本領簡單定義為執政黨在自身執政活動中是否具有正確處理各種治理問題的一種能力。不斷增強這種能力有利于推進執政黨自身黨的建設和執政黨自身事業的發展。
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曾經指出“我們隊伍里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正是有了這種對自身能力的清醒認識和高度覺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和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能力,與人民一起走過千山萬水,一起星火燎原,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前夕,我們黨首次面臨著執政本領建設問題。從革命黨到執政黨,作為執政黨應該具有哪些本領,是全黨上下面臨的新的歷史課題。毛澤東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他向全黨上下一針見血地指出“奪取全國勝利,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嚴重的經濟建設任務擺在我們面前,需要我們學會自己不懂的東西,學會管理城市,學會管理生產的方法等”。如果中國共產黨學不會如何治國理政,那就不能長久維持政權,就要喪失政權。因此,毛主席向全黨上下發出號召,我們必須向一切內行的人學習,無論他是哪個行業的,我們共產黨要拜他們為老師,老老實實地學,恭恭敬敬地學。以此為開端,中國共產黨迅速轉變政黨角色,帶領全國人民積極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相關探索,實現了由新民主義革命階段邁向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偉大變革。
我們黨帶領人民站起來,但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解決富起來的問題。因此,在改革開放的年代里,我們黨的執政本領著重圍繞如何帶領人民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問題。從1978年到2018年,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經濟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人均GDP從384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人均9552美元,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執政本領,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2000年左右的時候我們就實現了總體小康,馬上我們要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無論是帶領人民站起來還是帶領人民富起來,再到新時代帶領人民強起來,這些偉大成就的取得,無不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重視自身本領建設取得的,在面臨新形勢和新問題時,能夠審時度勢敢于主動回應新挑戰。因此,加強黨的“本領建設”在中國共產黨近百年歷史進程中,始終是一脈相承的。實踐一再證明,黨的本領越高強,黨的執政地位就會越鞏固,黨的各項事業就越會得到充分發展。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全面加強黨的執政本領是對這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新時代,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內外均有新的變化,都對我們這樣一個長期執政的政黨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增強執政本領背后透露出強烈的問題導向,面對新時代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的執政環境、治理難題與挑戰,唯一的路徑就是不斷增強自己的執政本領。
從國內來看,經過四十年改革開放,社會主要矛盾已經演變成“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全方位的,這對執政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方面來看,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國家搞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改革,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如何帶領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擺脫中等收入陷阱,實現經濟增長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擺在我們黨的面前。從全面深化改革層面來看,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期和攻關期,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要困難,如何讓人民群眾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獲得利益和好處,改革過程中許多難啃的硬骨頭特別是體制機制方面的障礙也擺在我們黨面前。從全面從嚴治黨層面來看,雖然十八大以來通過制度建黨尤其是黨內法規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階段性成果。但是在高壓態勢之下,仍有一部分人不收斂不收手,其言行直接影響人民群眾對黨的觀感,四風問題會不會像韭菜一樣再長起來的確值得我們關注,打鐵必須自生硬,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最后從全面依法治國的層面來看,部分干部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在進行治國理政的能力有待提升,也緊迫的擺在我們黨的面前。
從國際社會來看,當前中國發展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際環境。在帶領十幾億人口走向復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對外部環境的能力是不容忽視的。一方面,當前國際政治體系和國際秩序正在發生深度調整,國家之間特別是大國之間的戰略博弈呈現全面加劇趨勢。美國出于維護自身國家利益的戰略考量,對我國圍堵的節奏和力度明顯加重,中美建交四十年后,美國首次全方位調整對華關系,表明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競爭將成為中美關系的基本基調。如何在復雜多變的國際格局中,尋求最佳的戰略站位在考驗著我們這個十幾億人口大國的執政黨。另外一方面,新科技革命的興起又為中國復興提供新機遇。許多重大且具有顛覆性意義的重大技術不斷涌現,中國科技逐漸由跟跑者變為領跑者,在5G領域、人工智能領域、區塊鏈領域等均有不俗表現,科技成果轉化速度較之以前速度明顯加快,在產業組織形式和產業鏈條方面都創新之處。因此,能否抓住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的歷史機遇,也在考驗著我們這樣一個百年大黨。
中國共產黨作為使命型政黨,在執政過程中必然有強烈的使命感。這種執政使命,體現在新時代共產黨人具有強烈的初心情節。這種初心和使命情節,在不同時代回答不同時代的主題,回應不同時代的民眾訴求,但歸根到底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新時代如何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絕不是紙上談兵就能實現的,需要我們這樣一個百年大黨付出更為艱巨的努力。帶領中國人民,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將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建設成為現代化強國,這是人類發展史上從未有過的宏偉事業。要真正實現這一宏偉事業,要求每一名共產黨員在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工作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保有“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政情懷;在生活中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保有“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的為民情懷。內因決定外因,要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人就必須苦練內功,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不斷提升自己的執政本領。全面增強執政本領,一方面有利于保持我們黨自身肌體的健康,避免陷入“羅馬尼亞悖論”;另外一方面有利于解決人民群眾在奮斗過程中面臨的各類困難,做到遇水架橋逢山開路,成為全國人民的堅強領導。
中國共產黨1921年建黨,還有兩年時間,中國共產黨就要成為一個百年大黨。我們說百年大黨要有百年大黨的使命與擔當,百年大黨要有百年大黨的氣魄與胸懷,如果我們這樣一個百年大黨立志于中華民族的千秋偉業的話,那么這樣一個百年大黨則是“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在新時代,我們這樣一個風華正茂的百年大黨,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帶領人民群眾強起來的時代使命,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回顧歷史,基于現實,面向未來,我們這樣一個百年大黨在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作為就必須全面增強執政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