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飛 崔 洋 王藝青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3)
為改善水資源利用條件,提高利用效率,促進少數民族與邊疆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云南省臨滄市擬修建耿馬灌區工程。初步工程方案涉及臨滄市耿馬縣4個鄉鎮25行政村及兩個農場。作為工程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移民搬遷安置是重要制約因素之一,本文對移民搬遷安置規劃方案進行分析。
(一)規劃原則
1.嚴格執行國家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發布的法律、法規、條例和政策,維護移民的合法權益,使移民生活達到或者超過原有水平。
2.移民安置規劃應緊密結合安置區地方發展規劃、縣域規劃、鄉村振興規劃等。
3.移民安置點位置除應避開地質不良地段外,還應選擇交通方便、自然環境適宜居住、有利于生產生活的地方。
(二)安置標準
1.建設用地標準
參照《云南省土地管理條例》規定,結合工程建設區用地現狀,確定每戶宅基地面積為150m2。
2.生活用電標準
根據云南電網公司城農網10kV及以下配電線路通用設計V3.0(試行)規定,生活用電負荷為3kW/戶。
3.生活用水標準
根據對安置地農村居民人畜現狀用水情況調查情況,通過分析,確定水平年農村移民生活人均綜合用水量指標為150L/d(最高日),供水水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
4.排水標準
移民安置點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5.村莊道路建設標準
結合安置區實際,移民新村道路組織形式與斷面寬度規劃標準為:主要道路紅線寬度15m,次要道路紅線寬度10m,宅前道路路面寬度66m。村莊主、次道路的間距宜為120-260m;對安置點內車行道路的路面進行全部水泥硬化。
6.基礎設施和公益性公共設施配置標準
移民子女就學入托納入當地教育資源系統,由地方人民政府統一配置,原則上就近入學入托;村委會、文化室、醫療點、供熱供氣、通信以及安防設施等公建標準,按當地具體條件合理配置。
(三)農村移民搬遷安置規劃方案
1.社區建設用地規劃。應結合當地實際對住宅用地、公共設施用地、道路用地、綠化與廣場用地等四類土地開展合理規劃。
2.住宅平面布置規劃。結合當地的實際靈活多樣布局,符合當地村民生活習慣。
3.村莊道路設計。應依據居民點布局、地形地勢等確定道路等級及設置。村莊主次道路設置照明設施。
4.給水工程設計。安置點水源工程需進行單獨規劃。主要規劃內容包括居民點用水量預測、水質標準、居民點內部輸配水管網布置等。輸配水管網的布置應結合地形地勢,合理確定方式。
5.排水工程規劃。主要規劃內容包括排水量預測、排水系統布置、污水處理方式等。安置點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移民安置點排水工程設計要滿足生活污水排放和天然降水排放的要求,主要考慮天然降水,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5%估算。天然降水的集水區域按移民村莊占地面積計算,以多年平均24h最大降水量為基礎,徑流系數采用0.7。雨水要求在3-6h內排干。
6.供電工程規劃。根據規劃確定的居民點用電指標,預測用電負荷水平,確定供電電源點的位置、主變容量、電壓等級及供電范圍、低壓主干電力線路敷設方式、線路走向及位置。
7.環境衛生。合理確定垃圾收集點。結合當地情況,依靠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改善農村衛生水平。
8.豎向規劃,根據移民安置點地質勘查成果,合理結合地形、地貌,確定道路布設控制高程、建筑物地坪標高等。豎向規劃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1)依山就勢,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有效減少土方量。
(2)各種場地的適宜坡度:廣場0.3-3.0%,停車場0.2-0.5%,運動場0.2-0.5%。
(3)滿足排水管溝的設置要求。
(4)充分利用空間環境、開展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布置設計。
(5)考慮地形地勢,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時,村莊地面連接可采用臺地式方式連接,各臺地之間根據現狀確定用擋土墻或護坡連接。
(6)為方便移民生活,宅院院落的設計標高需與道路標高統一規劃,高于或等于鄰近道路的中心標高。
(7)為改善移民生活環境,應充分利用現狀自然條件,在道路兩側、廣場和靠近居民生活區的位置進行全方位綠化設計。
(8)應按相關規范開展消防設計,結合現狀實際在主要建筑物、公共場所等區域設置消防設施。
灌區工程的建設,對合理配置當地水資源,有效發揮新建和已建水庫的灌溉效益,提高灌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城鎮供水水源條件,促進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當地少數民族脫貧致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工程搬遷移民也造成深遠影響,通過搬遷安置,移民改善了生活環境,提高了居住水平,為當地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