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鈞瀚
楊公古法風(fēng)水認(rèn)為,所謂的太祖山和少祖山是相對穴場而言的,必須以穴場為主位,即某山是某穴的少祖山或太祖山。因此,楊公古法風(fēng)水有自己的一套獨特的操作方法。
楊公古法風(fēng)水術(shù)以《十二宮生旺死絕表》作為步砂、量水的標(biāo)尺,其中以胎、養(yǎng)、長生、冠帶、臨官、帝旺為六秀為吉。沐浴宮為桃花,與衰宮兩宮為中等,不吉不兇。其余病、死、墓、絕為不吉。在操作上,不是先去尋找太祖山,再找少祖山,然后再順勢找父母山,再尋找入首最后一節(jié),最后去點穴,而是先通過來龍方向判斷龍氣之盛衰;從來龍的勢,即龍的起、伏和過峽等情況,可以鑒別龍的強弱;從明堂穴位,可以鑒別來龍的陰或陽。
《玉尺經(jīng)》審龍的方法,就是察審來龍的方向,以生旺方來龍為盛龍,以休囚方來龍為衰龍。
凡屬金龍,宜從東南方或西南方而來;凡屬木龍,宜從西北或東北方而來;凡是火龍,宜從東南或東北方而來;凡屬水龍,宜從西北或西南方而來。這些來龍就稱之為盛龍。
若是金龍從東北、西北而來,木龍從東南、西南而來,水龍從東南、東北而來,火龍從西南、西北而來,那就是衰龍了。
此外,所謂盛龍,還要察審龍的駁換。
如果來龍的方向是生旺方,而駁換又是或金,或木,或火,無一節(jié)參差,皆與水口相合,才是真正的盛龍。

若是來龍方向雖然是休囚方,但是它的駁換卻是一卦獨行與水口相合,雖不稱為盛龍,也不能稱為休囚龍或衰龍。
若來龍方向休囚,駁換又是不一,特別是相互克制的來龍駁換,那就不可以采用了。
楊公古法對于向水吉兇的論述,也與別的門派有別,認(rèn)為向與山是相互對立且相互聯(lián)系的,即明確了向就有對應(yīng)的山,明確了山也即確定了對應(yīng)的向。
如壬山丙向,是壬山,必定是丙向。是丙向必定是壬山,絕對不會出現(xiàn)壬山甲向,或庚山丙向的說法。
不少新派風(fēng)水門派在論述“向”時,除了適應(yīng)古法的稱謂之外,還包含有專論向的含義。如立向秘訣的冠帶、臨官、病宮不立向。冒稱楊公真?zhèn)鞯碾p山三合五行長生法,就是專門論向而不論山的。如稱轉(zhuǎn)墓碑移大門可以化兇為吉。
所謂向水吉兇,就是所立山向與水口合局,稱之為吉。否則,就稱之兇。
凡龍從東南或東北而來,隨龍水也是從東南或東北方而來,流向西北而去,就是火龍所宜立的向,稱為向與水合局,就是“乙丙交而趨戌”;
凡龍從西南或西北而來,水也是從西南或西北而來,流向東南方而去,就是水龍宜立的向,稱為向與水合局。就是“辛壬會而聚辰”;
凡龍從東南或西南方而來,水也是從東南或西南方而來,流向東北方而去,就是金龍宜立的向,稱為向與水相合,就是“斗牛納丁庚之氣”;
凡龍從東北或西北而來,水也是從東北或西北而來,流向西南而去,就是木龍所宜立的向,稱為水與向合局,即“金羊收癸甲之靈”。
向水方面,有自左到右,自右到左的橫水向,有自前到后的逆水向,有自后到前的順?biāo)颍戏Q為直水向,都必須從生旺方來,流向休囚方去,才稱為吉水,就是迎生接旺,召瑞邀祥,或稱為迎神避煞。否則,就是破旺沖生,稱為休囚水或兇水。
楊公古法風(fēng)水術(shù)認(rèn)為,凡是有延綿而來的山勢山脈,群龍會聚、山環(huán)水抱、多水交匯之處,都可以認(rèn)為可能存在穴場,在觀察來龍的駁換與過峽、束氣和展氣、羅城與明堂,來水和水口等等,都有自己明確的定義和規(guī)范,包括如何使用羅盤,用穿山七十二龍“格龍乘氣”、什么是小空亡,什么是大空亡等也有明確操作守則。
在確定穴場后,最后一步才是“來龍證穴”,也就是說,通過用羅盤的地盤定位,天盤消納砂水,七十二龍格龍乘氣后,并分析左右龍虎砂水、朝應(yīng)峰和六秀砂水對穴場影響的情況后,確定可能就是我們要找的穴場后,才往后尋找少祖山,再往后尋找太祖山,看看是否同一卦氣,以證明我們所找到的穴場是否正確。由于篇幅所限,這里不展開論述。
這里我想順便談?wù)劯黠L(fēng)水門派對一些常用風(fēng)水名詞的定義和概念是不盡相同的,這就很容易引起爭論。
比如,風(fēng)水中的“大空亡”和“小空亡”,楊公古法風(fēng)水對“空亡”是這樣論述和規(guī)定的:空亡分為大空亡和小空亡。
所謂大空亡,指的是羅盤正針(也叫地盤)十二支氣中緊鄰二氣間的界縫幾何線,即羅盤上穿山七十二龍的十二空亡龍,在羅盤面上的標(biāo)注就是正針二十四山向中的八干四維所占位置。
所謂小空亡,是指七十二龍中緊鄰二龍間的界縫幾何線。為什么稱“界縫幾何線”呢?因為,正宗楊公風(fēng)水主旨就是“乘生氣”中的旺氣,《葬書》開篇第一句話就是:“葬者,藏也,乘生氣也”。而緊鄰二支氣的前支是末氣,后支是初氣,介于末氣和初氣之間是乘生氣最弱的地方,可以認(rèn)為是無生氣的,而生氣是無處不在的,只是強弱不同而已,因此,實際上它是不占面積的幾何線。
《天玉經(jīng)》有云:“先天羅盤十二支,后天加上干和維,八干四維輔支位,子母公孫同此推。”這里是指八干四維是用來輔助十二地支的,由十二地支加上八干和加上四維,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二十四山向。在地盤正針上,是一干或一維輔二支,如天干癸,右半輔子,屬于子氣,左半輔丑,屬于丑氣;又如四維乾,右半輔戌,屬于戌氣,左半輔亥,屬于亥氣等等。
我們所說的生氣(也叫陰陽氣、天地氣),就地盤正針而論,是由十二地支來司管的,也就是說,只有十二地支才具有,其余的八干四維只是輔助地支的,因而八干四維的理想正中可以認(rèn)為是沒有生氣的。所以,我們就把沒有生氣的“界縫”叫大空亡。而七十二龍間的界縫不是因為沒生氣,而是“雜氣不純”,所以叫小空亡。凡是立向坐在大空亡或小空亡上的陰宅和陽宅都是不吉的,大空亡比小空亡更甚。但即使這樣,我們也不要看到某個陰宅或陽宅坐了空亡,就斷言“這家人一定絕嗣和破敗”,甚至斷言“大兇”。只可以說這家人會“漸次衰落,除非離家才可發(fā)展。”因為,影響人的風(fēng)水因素很多,根據(jù)所在位置和周圍環(huán)境不同,影響到哪房或出什么事是不一樣的,不一定就下結(jié)論斷子絕孫。
對于“空亡”概念的定義,楊公古法風(fēng)水是非常明確的。但其他派別對“空亡”卻有其他解釋,比如,“三元玄空風(fēng)水”對空亡的解釋是:“羅盤面上,卦與卦的界縫線稱為大空亡,卦內(nèi)山與山不跨卦的界縫線叫小空亡。”由于對“空亡”的概念認(rèn)識不同,定義不同,討論起來就很容易引起爭論。
其次,在實際操作中,各風(fēng)水師對龍脈、龍虎砂、水口等等的認(rèn)識和看法都不一樣,有時候差異很大。有的人只是從書上看到一些圖片,或從師父那里學(xué)到一些經(jīng)驗,再加上自己主觀上的感知和理解,就以此作為依據(jù)來實踐操作了。
從以下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就可以看出來:


上面兩圖是不同風(fēng)水師對祖山的理解和認(rèn)知。


這是對左右龍虎砂不同理解。



這個是對龍脈過峽和龍砂的不同理解。是不是有點怪怪的感覺?
這些只是網(wǎng)上一些風(fēng)水師所曬出來的部分圖片,還有更多的圖片和視頻很能說明各人對龍、穴、砂、水的認(rèn)知和理解是不同的,有的甚至是大相徑庭,互相矛盾的。

從這里也可以說明一個問題,中國風(fēng)水發(fā)展到今天,各門各派不但形成了自己的理論,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主觀理解和主觀臆斷,把風(fēng)水弄得面目全非、魚目混雜,更有一些所謂的新派,全部是以自己的主觀想法,閉門造車,以五行八卦、命理、三元九宮飛星等等自創(chuàng)出一套風(fēng)水理論,這也是目前中國風(fēng)水被搞亂的根源所在。
特別要指出的是,幾乎所有中國風(fēng)水書籍,都說測定龍的駁換方位,在過峽處下羅盤,這是沒有通過風(fēng)水實踐的錯誤,因為過峽不是直線形的,而是屈曲不定形的,在過峽處絕對找不到放羅盤的正確點。正確放羅盤的地點,應(yīng)該在龍運動變化變換的轉(zhuǎn)折點上。

最后,還有一點需要正本清源的是,絕大多數(shù)聲稱是楊公風(fēng)水正宗門派的風(fēng)水師,基本是用人盤(就是中間那層二十四山)來消砂,用天盤(就是最外那層二十四山)來納水的,所以叫“消砂納水”。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其一,楊公風(fēng)水術(shù),就是要把不好的砂和水消除掉,不能讓兇砂兇水直接朝堂,把好的砂和水納進來,讓長生官旺之水從明堂流過來,從休囚方流走,正確的叫法應(yīng)該是“消納砂水”,而不是只消砂而不納砂,只納水而不消水。
其二,楊公時期的羅盤,只有地盤和天盤,沒有人盤,所以叫“楊盤”,因此,楊公古法風(fēng)水是用天盤來消納砂水的;人盤加入到羅盤中,是宋代風(fēng)水大師賴文俊賴布衣所創(chuàng),所以,有天、地、人三層二十四山的羅盤叫“賴盤”。賴布衣加入人盤后,也加入了二十八星宿等其他層次,豐滿了羅盤的內(nèi)容,但其時楊公已經(jīng)去世很多年了。雖然賴布衣也是楊公的徒裔,風(fēng)水操作上也是秉承了“葬乘生氣”的主旨,這個可以從他所著的《催官篇》看出來;但他的操作方法是他獨創(chuàng)的,只有他本人或親傳弟子才知道怎么使用和操作。如果按人盤消砂,天盤納水,就不是按地盤來定方位的,更不是以七十二龍來“格龍乘氣”的;因此,凡聲稱是楊公正宗風(fēng)水,但卻用地盤定方位,用穿山七十二龍或透地六十龍來格龍乘氣,又用后世的人盤消砂,天盤納水,肯定是錯誤的。
以上為本人對楊公古法風(fēng)水尋龍點穴的一些體會和感悟,有不當(dāng)之處,請各位專家批評指導(d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