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浩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們正朝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藍圖不斷邁進。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崛起,我國城市化率迅速提高,城鄉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大規模基礎建設與房地產業蓬勃興起,由此我國建筑業也隨之迅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建筑質量水平也在穩步提高。
然而從總體上看,我國建筑業發展仍然屬于粗放型,精細化、集約化水平不高,技術水平、人員素質、管理制度等各方面都有待完善,由此導致的質量安全事故仍時有發生。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轉型、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建筑業高速發展期已經成為過去時,質量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重視質量管理、提升質量管理水平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修課。
質量是構成社會財富的重要內容,是經濟發展的戰略問題,而質量管理是圍繞質量目標展開的一系列策劃、控制、保證和改進等活動。建筑工程項目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同時項目施工具備單件性、流動性、周期長等特點,因此其質量管理相較于一般的標準化工業品更難以展開。建筑施工質量管理的特點在于:
建筑施工涉及的環節較多,最終影響建筑施工質量的因素也較多,包括管理制度、人員素質、設計質量、方案策劃、技術水平、施工工藝、材料質量、地質條件、環境因素等。
和工廠流水線生產的準化工業品不同,每個建筑項目都有其特殊性,面對的外部環境也各不相同,加之人員多、工序復雜、周期長等特性,每個環節都有可能引發質量問題,而且這些環節相互關聯、相互影響,最終導致質量控制的難度大。
建筑工程施工存在大量的工序交接,中間產品多,施工質量有一定的過程性和隱蔽性。
由于建筑工程項目往往體量較大,同時存在大量的隱蔽工程,項目建成后完全通過終檢來檢驗工程質量是不可行的,因此加強過程控制是確保施工質量的必要手段和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建筑業發展也面臨重大的挑戰。“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建筑企業必須抓好施工質量管理,以此為契機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人口紅利的消失,可以預見的是,我國建筑業已經不可能像過去那樣高速增長。因此,一味地謀求高速度、規模化已經不可取。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包括建筑在內的所有產品質量要求也在提升,其結果就是市場競爭逐步由單純價格戰轉變為以質取勝。質量必然成為建筑企業競爭力的基石,成為企業擴大品牌影響力、打響品牌美譽度的基礎。
建筑質量關系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密切相關。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在建筑質量安全方面起著關鍵性的決定作用,保障社會公共安全,就必須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尤其是抓好過程控制,把控好每一環節的質量控制和監管。
建筑工程項目一般投資大、周期長,因此出現質量問題會直接影響到參建各方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在經濟轉型期,國家倡導供給側改革,就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為社會提供更優質、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因此,建筑企業提升施工質量管理水平,也是提高生產效率的有效途徑,符合經濟發展的大趨勢,符合國家的政策導向。
質量是建筑企業的生命線,國家也在不斷加大質量管理的宣傳和監管力度,同時推行各項技術規范。但是總體來看,我國建筑企業的管理還是比較粗放的,其中仍有不少建筑企業忽視質量管理的重要性。這部分企業將經濟效益放在第一位,忽視國家規定和行業要求,在施工過程心存僥幸,一味地追求進度。反映在企業質量管理層面,就是沒有形成統一的質量文化和質量意識,各部門、各環節在質量管理、質量把控上難以協調統一形成合力,最終導致質量管理漏洞、引發質量安全事故。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建筑業的人員素質是在不斷提升的,但整體來看,其技術水平、文化素養等各方面都有較大缺失。同時,部分施工單位也沒有給予這些勞務人員足夠的培訓,導致其上崗時對各項技能操作掌握不熟練,對質量安全的深層含義也沒有領會。另外,部分管理和技術人員缺乏學習的能力意愿,相關的知識儲備落后,與時代發展的步伐脫節。毫無疑問,人的因素在質量管理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人員素質水平低下必然導致質量管理水平的低下,最終引發質量安全事故,甚至生產出豆腐渣工程。
質量管理體系在質量管理中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然而部分建筑企業的質量管理制度或是照抄其他企業,或是流于表面,沒有真正地落地實施。這些管理制度看起來頭頭是道,但是卻不符合企業本身的特點。尤其是在施工過程中,難以進行細化,項目施工也無法執行到位,最終導致相關的制度淪為一紙空文。
建筑施工質量水平的提升,首要的就是提升企業全體員工的質量意識,尤其是領導層、管理層要做好示范帶頭作用,樹立重質量、守規范的良好作風。要將質量意識貫徹到施工現場,使之延伸到施工的各個“神經末梢”。同時,要對施工現場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抓好質量控制點,嚴格把控進場材料質量,加強對建筑施工的全過程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應該結合市場發展趨勢,與企業自身的特性相適應。應該組織經驗豐富的質量管理人員,對質量控制全過程進行分析,形成系統的質量管理文件。必須通過制度體系將質量責任層層落實,同時能夠激發每個人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質量管理體系的落腳點,應當由事后管理前移至事前預防管理,從而應對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將質量問題發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人是質量管理的核心,因此必須重視人員素質的提升。通過專業知識的培訓、技術規范的學習、安全知識的宣傳和職業道德的宣教,綜合性地提升人員的素質水平,提高其業務能力。同時,要加強考核和人才的引進,通過優勝劣汰激活團隊的潛力和動能。
時代在發展,建筑業也面臨新的挑戰,綠色節能也成為衡量建筑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建筑企業在保障質量安全的同時,應當與時俱進,不斷加強學習,如裝配式建筑、BIM技術等,通過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同時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伴隨著改革開放,我國建筑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然而,和我國經濟發展模式一樣,建筑業同樣也面臨著一場變革。毫無疑問,質量建設在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道路上扮演著核心和基石的角色。加強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是建筑業在新征程上創造新輝煌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