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庭審語境中公訴人話語停頓的動態屬性及修辭功能*

2019-01-15 08:22:08陳海慶劉亭亭
當代修辭學 2018年3期
關鍵詞:功能

陳海慶 劉亭亭

(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大連 116024)

提 要 言語行為過程中,不同位置的停頓往往具有不同的修辭作用,恰當的停頓可以反映說話者的交際意圖和權勢地位,有一定的表達效果。基于對國內4場庭審視頻轉寫語料的分析,本文以Van Dijk話語分析原則為理論框架,從社會心理修辭學和互動語言學視角系統分析了公訴人話語中停頓的動態屬性及其修辭功能。研究表明:“停頓”在公訴人話語中主要分布在句中,出現頻繁且停延時間長。此類停頓具有5大修辭功能,即提醒、強調、對立、嚴肅及疑問功能。其中,強調功能和提醒功能使用頻率最高且主要以小停頓的方式出現。

一、 引 言

公訴人話語不僅是一種特殊的法律語言,而且是典型的策略性話語。公訴人是在了解整個案件經過及訴訟焦點的前提下進行提問,這些問題通常由公訴人在庭前撰寫,并當庭對被告進行詢問。因此,公訴人的發問有其自身的特點,即要用可信的事實,嚴密的法律理論,同時借助恰當的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段對被告進行詢問,從而引導他們做出有利于己方的回答。社會心理修辭學有關觀點認為:“修辭就是根據具體的言語環境有意識、有目的地組織建構話語和理解話語,以取得理想的實際效果的一種言語交際行為。”(陳汝東1999:1)司法實踐中,法官、公訴人、辯護人、被告都扮演著特定的機構話語角色。作為法庭的組織者和仲裁者,法官必須保持中立,從而使庭審的重心逐漸向公訴人轉移,指控犯罪成立的舉證責任完全由公訴人承擔,通過當庭訊問,明確犯罪真相,協助法庭對案件事實進行正確的定罪量刑。因此公訴人的訊問必須要講求策略,突出重點,掌握語調、停頓、聲音渲染等方面的技巧。其中,停頓在公訴人話語中具有較突出的修辭效果。

迄今,國內關于停頓現象的研究成果豐碩,涉及范圍廣,主要側重于停頓的定義(毛世楨1994等)、聲學表現(楊玉芳1997;葉軍2008:233)、語用功能(王世凱2000;周明強2002)、與語法結構的關系(方武1993;曹建芬2003)等方面。雖然停頓早已引起了語言學界的關注,但多數是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建立的朗讀材料,而非真實環境下發生的言語交際,且較少學者對公訴人話語中的停頓現象做專門研究。

語言學界關于話語停頓的界定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其一,以Fletcher(1987:951)為代表的學者認為,語流中的間歇至少要達到200ms才算停頓;其二,有不少學者認為語流中的語音空白只要持續100ms以上就可以稱為停頓(Lee & Lee 1996:118-120; Arim Costa & Freitas 2003:208-213)。后來,國內學者葉軍(2008:233)進一步通過實驗證明后者更符合停頓在實際話語交際中的情況,即只有當語流中的無聲段大于90ms時,停頓才可以被感知。同時,基于不同的劃分角度,停頓可分為多種類型。就本文而言,在探討停頓的動態屬性時,為了便于記錄不同位置上停頓的特點,將采用句中停頓/句末停頓的分類標準;而在討論其功能時,主要以停頓的產生原因為依據,將其分為生理停頓、語法停頓和邏輯停頓3種。其中,生理停頓主要指由于換氣或其他身體原因而產生的停頓,語法停頓主要是為了表達話語的句子結構,一般情況下,兩者在書面語中以標點符號為標志,屬自然停頓;而邏輯停頓是為了強調某一事物或說話人的某種感情或態度,在無需停頓的地方產生了較為明顯的停頓,且多數在書面語中沒有標志,屬非自然停頓。因此,邏輯停頓更能直接地體現言語目的,實現既定的言語效果。

二、 理論框架與研究方法

1. 理論框架

1.1 Van Dijk 話語分析原則

話語分析原則由Van Dijk(1997)首次提出,系統闡述了做話語分析應遵循的10條準則,即自然語料原則、語境原則、規則原則、策略原則、對話原則、社會實踐原則、序列原則、結構原則、層次原則和意義功能原則。筆者認為,前四條準則對庭審語境中公訴人話語停頓的動態屬性及修辭功能研究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其中,自然語料原則強調話語研究的語料必須自然發生在真實語境中,是不經研究者編輯加工的材料;語境原則認為在話語分析研究中,相關語境的作用不可忽視。就公訴人話語而言,語境不僅包括庭審場景和參與者,其訊問目的、社會角色、權利及機構等相關因素也被包含其中;規則原則表明在進行話語分析時,我們應意識到:無論是語言交際的內容還是話語表達的形式,都會受到相關規則的制約;策略原則強調為了有效地完成或理解話語,參與者通常會采用恰當的話語策略,如心理策略、互動策略等。

1.2 社會心理修辭學

社會心理修辭學是在汲取了社會心理學、社會語言學及心理語言學等理論營養的基礎上生成的,且對話語修辭功能的把握是相對全面的。王德春、陳汝東(1995:11-16)在文章中曾指出“社會心理修辭學在探索社會信息和交際者言語心理過程關系的基礎上,研究言語表達和理解中受社會心理制約的不同信息結構,有效地幫助交際者正確地組織話語信息,突出信息核心,同時也幫助交際者迅速地理解話語信息,把握信息核心,從說寫和聽讀雙方提高話語效率,控制交際者的社會行為”。雖然在日常言語交際中修辭是無處不在的,但在某種程度上,公訴人話語中修辭行為的言語目的比前者更為突出,因而其特定修辭手段的使用也就變成有意識的,并意在追求理想的交際效果。

1.3 互動語言學

互動語言學緣起于社會學領域,以Goffman(1959)和Garfinkel(1967)為代表,主張將目光由宏觀社會結構轉向語言的交流與互動。“互動語言學”吸納了功能語言學、會話分析以及人類語言學精髓而形成,其特點之一就是強調實證研究,即研究語料須是自然出現的真實話語,而不是經過杜撰、憑空捏造的信息。簡言之,互動語言學是以“互動觀”為基礎對語言進行的研究,它主張語言的意義、功能和句法結構是處于不斷建構和變化過程中的,而非事先既定的。作為具有互動屬性的庭審話語,其意義和功能的多樣性只有在交際互動中才能得以展現。顯然,互動語言學所秉持的“互動”理念為公訴人話語研究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因此,將話語分析、社會心理修辭學、互動語言學與語流中的停頓結合起來,通過研究停頓的有聲性特質和動態屬性,解析公訴人話語中停頓的修辭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2. 研究問題

通過對語料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試圖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a) 在我國法庭審判過程中,公訴人話語停頓的動態屬性(顯著性和特殊性)是如何表征的?(b) 庭審語境下,特殊停頓屬性與特殊語音特征的結合是否會產生特定的修辭功能?各功能的使用情況如何?

3. 研究語料

本研究隨機抽取了4場刑事案件,均選自CCTV 12《庭審現場》欄目剪輯后的資料。案件類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涉及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罪。所選語料共包括5位公訴人(3位女性,2位男性)在“法庭調查”環節的訊問語段。同時為使樣本更詳實且更具說服力,筆者已將視頻語料轉寫為音頻及文字語料(音頻語料共計140分鐘,文字語料共計17 065字符)。

4. 研究工具

Praat語音分析軟件,由Paul Boersma 和 David Weenink共同編寫,可以科學而準確地呈現出語流中停頓的次數及時長,便于標注和數據統計。另外,通過讀取音頻文件,生成可觀察的語圖,有助于進一步對停頓的修辭功能進行分析。

三、 公訴人話語停頓的動態屬性和修辭功能實證分析

1. 公訴人話語停頓的動態屬性表征

動態屬性指“音系停頓在具體的語篇中所實現的語音停頓狀況”(劉長軍 2007:292),具體包括停頓的頻率、位置①和時長。本文擬通過對公訴人話語中停頓的時長、頻率和位置進行實驗考察,以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公訴人話語停頓的特點。

首先,本文參照葉軍(2008)對停頓的界定,并按照穆鳳英(2005:250-258)、周愛潔(2002:78-83)等人的標記方法,將公訴人的語音停頓按發生位置分為句中停頓和句末停頓。其中,將μ(句子)和IP(分句)層面的停頓標記為(CP+時長)—CP(cheif pause),將Φ(短語)和W(詞)層面的停頓標記為(MP+時長)—MP(minor pause)。根據上述分類標準,使用Praat軟件對各停頓的時長和使用頻率做了記錄與統計,所得結果如表1:

編號參數句中P次數句中P時長(s)句中P平均時長 (s)句末P次數句末P時長(s)句末P平均時長(s)總次數總時長(s)案例13117.820.562716.930.715834.75案例23924.670.631912.260.665836.93案例32715.090.562015.60.784730.69案例43421.910.644027.870.707449.78

表1 公訴人話語停頓(P)的使用頻率、時長及位置統計

通過分析表1中的數據,我們發現:(1)句中停頓的使用頻率比句末停頓更顯著:在公訴人的發問話語中,停頓主要出現在短語與短語之間或詞與詞之間,而分句與分句之間,句子與句子之間雖存在停頓但不如前者明顯。這意味著公訴人的部分發問在聽者面前呈現的是短語與詞的集合,而非脫口而出的一個完整句子。基于法庭語言特有的機構屬性,公訴人在發問時為了實現其思想意圖或便于被告理解與接受的交際目的,語流中一定會出現停頓,且句中停頓更具研究價值;(2)一般而言,句末停頓可視為大停頓,句中停頓可視為小停頓。理論上講,時長大停頓>時長小停頓。但表1數據顯示:公訴人話語中的句中停頓不僅頻率大于句末停頓,且時長也接近于句末停頓。該現象證明公訴人的發問話語有顯著的停頓屬性和一定的修辭功能。

從另一方面看,法庭話語是一種典型的機構話語。這種機構話語的顯著特征就是說話者權勢關系之間的不平衡。就公訴人和被告的權力關系而言,在刑事審判中,公訴人占絕對的支配地位,而被告則處于被支配地位。公訴人的權力更多的表現為一種“脅迫力”。而停頓作為公訴人話語表達的一種重要形式,其實際上是表達意義,顯示權力的現實性過程。通過表1可以發現:公訴人多選擇在短語與短語之間或詞與詞之間進行長時間的無聲停頓,該停頓多屬于非自然停頓,是公訴人建構和表達自己立場的一種語言手段。同時,停頓通過適當語氣的表達可以表現出公訴人話語的果斷和氣勢逼人,從而強化其絕對強勢者地位。

2. 公訴人話語停頓的修辭功能

公訴人訊問的本質是一種話語手段。在刑事訴訟中,他們充分利用該“手段”來詮釋機構話語賦予的角色特征以及他們需要達到的問話目的。同時,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表達形式,恰當的停頓經常會產生有效的修辭效果,這本是語言自身難以達到的。

張新杰(2008)歸納并驗證了停頓作為話語標記語的八大功能②。但因言語類型的不同,停頓的功能也會有所差別,具體就公訴人話語中的邏輯停頓而言,筆者歸納出五種主要的修辭功能,即對立、強調、疑問、嚴肅及提醒功能。如表2所示:

功能分類對立功能強調功能提醒功能疑問功能嚴肅功能句中停頓10514277句末停頓00057比重7.58 %38.64 %31.82 %9.09 %10.61 %

表2 公訴人話語停頓各修辭功能使用情況統計

其中,強調功能總體占38.64%,提醒功能占31.82%,且上述這些停頓全部出現在句中位置,這也解釋了表1所示的句中停頓比句末停頓更加顯著的原因。表2進一步驗證:在特定語境下,公訴人需要借助停頓來明確傳達其態度或表述其觀點的事實,且多數表對立、強調及提醒功能的停頓都以句中停頓的形式出現。換言之,公訴人多會在小停頓處表明其對發問內容或發問對象的強調、提醒或疑問。語言能映射權力,或者說,語言在一定程度上能暗示權力。所以,我們也可以根據語言符號來判斷說話者是否處于強勢(支配)地位。法庭話語中,公訴人的問話在法庭問話中所占比率最高。而在刑事審判中,由于公訴人和被告機構話語角色的不對稱,且就問答互動而言,問話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又可決定或引導答話的內容。因此,在互動過程中,公訴人的一切問話都包含預設,差異性僅存于預設的方式和傳遞的信息兩方面。同時,在問話時,強調性的話語形式可在言語交際過程加強預設的力量,加強聽者對語境的認知效果,從而實現其對答句的決定或引導作用。表2表明:與其它相比,表示強調的停頓占比最大。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公訴人和被告之間關系的不平等性。另外,強調性的話語形式本身就具有較強的話語控制力,加之公訴人還可借助于庭審話語所賦予的機構話語角色,進而強化其威懾作用,以上例證無疑又是公訴人對被告“脅迫力”的典型體現。

2.1 對立功能

對立功能從形式上可分為顯性對立和隱性對立兩種,本文所提及的對立均為“顯性對立”,具體體現在A.B中有反義詞,或在B中有“更”一類的程度副詞。司法實踐中,在使用選擇問句(A還是B)或正反問句(A,非A)對被告進行詢問時,A部分有一種修辭功能,即與B部分形成對立。因而公訴人通過有意識地調控停頓的時長和位置,通過語音上的凸顯來強化A、B之間的對立關系,使被告清楚的區分兩者,進而做出較為準確的回答。

(1) A1公(女):你認為他說的是(mp1:0.11s③)對(mp2:0.19s)還是不對呢(cp1:0.12s)?

B1被(男):我那個時候喝多了(cp2:0.59s)我不知道對不對(cp3:0.2s)。A2公(女):你無法判斷(cp4:0.12s)。

B2被(男):=④反正很激動吧(cp5:0.7s)。

A3公(女):=無法判斷(mp3:0.44s)朋友說的(話)是對還是不對(mp4:0.36s)是不是這樣(cp6:0.53s)?

B3被(男):對(cp7:0.21s)我感覺失去理智了(cp8:019s)我跟她發生了爭執(cp9:0.1s)。

(南京吉星鵬殺妻案 2014.5.17)

例(1)共有兩處出現了短語“對還是不對”,且出自同一說話人。其中,A1屬一次詢問,A3屬二次確認。兩者相比,詢問話語(A1)更能體現公訴人機構話語的顯著特征,且Praat結果顯示:A1中“對”與“不對”在語調表征上存在明顯差異。

理論上,“對”和“不對”作為選項而存在,兩者是語義對立、地位相等的關系,其語音特征也應相差無幾。但如圖1所示,“對”和“不對”分屬于不同音強層級,其中,“對”獲得該音強層的最大值,讀得重,且其后音強都低于86hz。這表明公訴人在問話時,將音高重音置于“對”,使其與“不對”形成鮮明對比。為了使被告清晰準確地接收到發問信息,公訴人在“對”的前后分別進行了不同時長的停頓來強化兩者的對立關系(如圖2)。

圖1 例(1)A1音強層語圖

圖2 例(1)A1 Praat語音標注語圖

我國法律規定:在沒有被依法判決為有罪之前,被告應與公訴人享有平等的地位(無罪判定原則)。但在真實的刑事審判中,公訴人的問話通常是帶有被告有罪的預設。如上例A1所示,形容詞“對”和“不對”在這里都是名詞“觀點”的派生詞。結合語境,“對”表示的是公訴人對被告的否定評價,“不對”則是一種肯定評價。根據“無罪推定”原則,公訴人不應賦予兩者任何差別性特征。然而,在刑事審判中,由于公訴人和被告的對抗關系,且被告往往處于弱勢的一方,所以,對問答主題的提出及發展起主導作用的是公訴人,且在問答互動中由公訴人對之加以控制和維護。因此,在問話過程中(A1),基于現實語境,公訴人以長時停頓的方式使“對”和“不對”形成對比,突出否定評價,進而強化強勢者的地位,實現庭審話語所賦予的機構話語角色。另外,從視頻語料來看,公訴人在問話時雙眼注視被告,手勢交叉于桌面,保持嚴肅,從而在情態和語言上實現強勢者的機構角色。

另外,結合本案語境,公訴人在“對”的后方進行停頓,是基于其最終目的而做出的選擇。例(1)中公訴人始終圍繞“朋友說的話對不對”展開發問,力求向法庭證實被告“因聽信朋友的話對妻子產生懷疑,并滋生故意殺人主觀傾向”的事實(“對”的一面)。因此,公訴人有意識地將重音賦予“對”,并通過停頓的手段,從而以語音上的凸顯來強化“對”與“不對”之間的對立關系,使被告明確其發問目的,將態度由不合作逐漸轉向合作,進而準確地回答出由開始的“不知道”到最后的“很激動、失去理智、發生爭執”等。被告雖未直接改口,但上述話語已表明其對公訴人發問的肯定回答:案發時被告認為朋友所說的話是真實的,并對妻子產生懷疑。

2.2 強調功能

刑事審判中,新信息是公訴人重視且希望引起被告及合議庭注意的部分。因此,多數情況下,公訴人為了加強語氣或突出話語中新信息的重要性,需要在某些語段前停頓,從而調控話語速度,以便準確地傳遞信息并達到強調其語義的目的。

(2) A1公(女):那到家之前的(mp1:0.49s)這一整夜(mp2:0.33s)你去哪里了(cp1:0.2s)做了什么(cp2:0.51s)?

B1被(男):我在::⑤4月24日(mp3:0.1s)晚上8點(mp4:0.56s)跟我的高中校友(mp5:1.08s)去::::酒吧喝酒(cp3:0.12s)。

A2公(女):之后呢(cp4:0.21s)?

B2被(男):之后::::大約在12點到1點(cp5:0.41s)跟我那個叫李某的朋友(mp6:0.82s)在::自助式的KTV里面喝酒(略)。 (奪命男友 2013.7.13)

圖3 例(2)A1 Praat 語音標注語圖

停頓的產生與語速聯系緊密⑥。所以,在探究其修辭功能時,語速不應被忽略。例(2)中,A1的實際語速約為4.06字/秒(21字/5.17s=4.06),小于正常語速⑦,表明A1中停頓的修辭功能較為顯著。由圖3判定A1時間狀語的修飾語“那到家之前的”為整句的音高重音,繼而通過P1(0.49s)的長時間停頓進一步凸顯語義重心。我們認為,公訴人一方面通過高音調強調凸顯了狀語修飾語;另一方面借助修飾語后的時間停頓,給被告以某種心理期待。在這種期待下,“這一整夜”是聽話人關注的焦點。同時,作為強調句,“到家之前的這一整夜”表明公訴人要求被告對這一整夜的行動做出詳細的回答,A2的繼續追問進一步驗證了A1的問話目的。

圖3音高標注圖顯示:時間狀語因停頓的分離,兩側音高的變化趨勢較為明顯,表明兩者在功能上仍存在主次之分。通過停頓的凸顯,修飾語顯然更重于狀語的剩余部分。修飾語的缺省,使問句表意不完整,造成問話目的難以實現。同時,其音高變化也驗證了P1停頓強調其語義焦點的修辭功能。P2后“你去哪里了,做了什么”的音高、音強曲線走勢平坦,變化幅度較小⑧,且語速正常、表達流利,有助于聽話人進一步分辨該問話的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此類表達中,停頓通常位于語義焦點之后,停延時間較長,且其前后語段的音高變化明顯,以此達到強調語義焦點的目的。這表明:不僅重讀、語調可以標記語義焦點的存在,停頓在某種情況下也可以成為凸顯語義焦點的一種有效表達手段。

關聯理論(Sperber & Wilson,1986:27-29)表明,人們在言語互動中,一般會遵循“省力原則”,即付出盡可能小的努力獲得盡可能大的效果。就庭審語境而言,公訴人處于強勢者地位,一些語言手段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元語用意識,具有特殊的功能。據分析例(2)中的P1停頓并非只是對話語的點綴;相反,P1的恰當使用體現了公訴人想強調和突出A1狀語修飾語的意識。簡言之,恰當的停頓是突出語義重心的一種既省力又重要的語言表達方式。

2.3 提醒功能

法庭審判中,由于各種原因,被告易對公訴人的發問采取消極合作或不合作的態度,以致回答文不對題或對案件細節的供述往往存在故意遺漏的現象。該情況下,公訴人在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之間進行短時停頓,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

(3) A1公(女):那你奪下菜刀之后呢(mp1:0.22s)做了什么(cp1:0.24s)?

B1被(男):做了什么::我::那個::我家刀架子上面不是還有好幾把刀嗎(cp2:0.75s)我就順勢把其他刀都(cp3:0.7s)就是都拔下來(cp4:0.15s)然后::我老婆往房間跑(cp5:0.2s)我就追了過去(cp6:0.2s)我:追進房間發生爭執(mp2:0.24s)動手砍了她(cp7:0.21s)。

(南京吉星鵬殺妻案 2014.5.17)

圖4 例(2)A1停頓標注語圖(左)、音高語圖(右)

例(3)A1中,語氣詞“呢”之前的語段“那你奪下菜刀之后呢”既不是主語,也不完全屬于話題的范疇,其之后的“做了什么”才是A1所要傳達的重要信息所在。圖4(左)已明確標注出上述兩段語流之間的停頓,很顯然,該停頓并不屬于傳統句法切分的第一層,因而其功能值得進一步探討。理論上,停頓前最后一個音節的音域下限向下延伸,在語音上完成了一個完整節奏單元的構建,成為語義和信息結構完整的語調表現;反之,就會失去節奏上的獨立性。由圖4(右)可以看出:A1中停頓前最后一個音節的音域雖然整體較低,但并沒有出現音域向下延伸的趨勢。因此,“呢”后邊長達2s的停頓并不旨在標明話語的結束。相反,停頓前后兩段語流共同構建了A1的完整問話結構。

1.2 基本概念 試題的第(1)小題: 水稻對Mp表現出的抗病與感病為一對相對____________。為判斷某抗病水稻是否為純合子,可通過觀察自交子代____________來確定。

從功能語法結構角度看,“那你奪下菜刀之后呢”(以下簡稱a)是由前期發問得知的已知信息,“做了什么”(以下簡稱b)才是該問句的未知信息。因而可以將a定義為該問句的主位(theme)部分,而b是其述位(rheme),兩者通過停頓的連接構成A1完整的詢問話語結構。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停頓不僅標記次要信息的結束,更表明新信息的開始。該語境下的停頓可視為一個信號,其修辭功能是公訴人利用它提醒被告之后的發問信息值得注意。

就庭審語境而言,公訴人因其專業的法律知識和特定的機構話語角色通常占據強勢者地位;相反,被告一般處于弱勢地位。弱勢者之所以在庭審中處于弱勢,主要原因包括兩方面:其一,他們的權勢相對于公訴人而言是弱小的;其二,他們的法律專業知識和技能較薄弱,且對案件事實把握的不夠精確。因此,在法庭審判中,為了達到既定的互動目的,公訴人需采用恰當的話語手段引導被告朝著有利于“自己”(公訴人)的方向發展。

2.4 疑問功能

法庭調查環節中,被告對于案件關鍵信息問話的回答有時會出現翻供的情況,這在某種程度上必定會打亂公訴人庭前擬定的詢問思路。就問話人而言,翻供內容為未知信息。因此,公訴人必須對回答中暗含的新信息進行詢問或確認。但該情形下被告翻供的用意無法明確判定,因而只能用多個長時停頓來表示疑問,同時實現話輪替換。

(4) A1公(女):你(mp1:0.21s)在庭上的當庭供述是說(cp1:0.59s)小齊去廚房拿個菜刀(mp2:0.22s)你追過去把刀奪(mp3:0.19s)下來了(cp2:0.32s)是不是這樣(cp3:0.3s)?

B1被(男):對。

(南京吉星鵬殺妻案 2014.5.17)

圖5 例(4)A1 Praat語音標注語圖

例(4)發生的具體語境是:被告先前在公安機關的供述中表明“是自己先從廚房拿刀到臥室與妻子對峙”。如今被告當庭翻供,稱“是妻子先動手拿了菜刀,自己把刀奪過來了,不得已而發生了沖突,導致妻子死亡”。根據《刑法》第232條和第234條的規定,上述供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被告屬于“故意殺人”還是“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是關乎審判結果的重要定罪點。

在刑事審判中,公訴人和被告的關系屬目的對抗型。被告因其弱勢者的地位,大量使用模糊語詞是其顯著特征之一。對公訴人而言,P2后的內容是新信息,為進一步確認被告翻供行為及其內容的真實性,公訴人在接下來的詢問中使用多個長時停頓來傳達其疑問態度,并在語音、語調上也均有體現。“你追過去把刀奪下來了”是重復確認的內容,也是整句音高、音強的最高點。其中,被重讀的動詞“奪”是整句的音高重音,且伴有拖音現象。在此,音節的拉長不僅會凸顯說話人疑問、猶豫的狀態,同時也表明說話者想將聽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目前的表達上,繼而通過停頓向被告明確表明其對翻供內容真實性的疑問。

2.5 嚴肅功能

公訴人在宣讀起訴書或對案件事實進行敘述時,也常使用停頓來強調表達話語,或對宏觀語篇進行調控。這時的停頓雖不能直接對表述話語進行解釋或描寫,但其卻以“話語標記語”的形式使公訴人的論述更嚴肅,更使人信服。

(5) 云南省(mp1:0.26s)楚雄縣彝族自治州人民檢察院(mp2:0.47s)起訴書(cp1:0.96s)本院認為(mp3:0.56s)被告人李南(mp4:0.3s)主觀上(mp5:0.19s)具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mp6:0.74s)放火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cp1:0.74s)客觀上(cp2:0.57s)手持石工錘連續擊打畢成榮、普紹英、畢梁超頭部(mp7:0.47s)致三個被害(mp8:0.18s)死亡(cp3:0.53s)并放火燒毀被害人住宅的行為(cp4:0.43s)應分別以放火罪(mp9:0.57s)故意殺人罪(mp10:0.38s)數罪并罰(cp5:0.42s)追究其刑事責任(cp6:0.76s)審判長(cp7:0.58s)起訴書宣讀完畢。

(奪命男友 2013.7.13)

例(5)為刑事案件《奪命男友》起訴書的部分內容。盡管公訴人(女)在宣讀起訴書階段的語速是最接近自然口語的,但由于起訴書是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定的訴訟程序,代表國家向人民法院就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提起公訴的法律文書,有固定的撰寫模式,它主要是對起訴理由和案件事實等進行綜合陳述。

從微觀角度看,起訴書是一個完整的語義單位,同時也是一個蘊含銜接關系的語篇。在表述過程中,必然會需要話語標記語的銜接。但是,對于起訴書來說,自然口語中常用的話語標記語(如“然后”“嗯”“而”等)顯然是不合適的。作為典型的機構話語,起訴書比其他文本類型更注重語篇風格的嚴肅性和莊重性。所以,停頓在這種情況下是最合適的話語標記語,否則,宣讀起訴書的真正目的將會受到質疑。另外,通過將上例話語片段放在整個公訴人話語的“副語言”體系中,我們發現:作為權勢較高的一方,公訴人在宣讀起訴書時表情嚴肅,無點頭等外部肢體動作,但在長時停頓處,會有短暫的眼睛注視。這是公訴人在宣讀起訴書時與庭審參與者的主要互動方式。同時,在Praat中,例(5)中共標注出18處停頓,且多數位于詞與詞之間而非句子與句子之間,在保證起訴書所需的嚴肅性與正式性的同時,也可以滿足聽者易于理解、接受的交際目的。

四、 結 語

作為語調的表現形式之一,停頓主要用于表示語流中出現的停延或間歇,但語音上的空白并不表明思想上的停滯。在某種程度上,它同樣具備表意傳情的功能,就庭審語境而言,恰當的使用停頓也可以強化公訴人的強勢者地位。較之書面語的標點停歇,公訴人口語中停頓的修辭功能更具多樣性。作為典型的機構話語,公訴人的詢問帶有顯著的停頓屬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停頓通常出現在句中和句末兩個位置。其中,句中停頓共出現131次,平均時長約為0.61秒/次;句末停頓共計106次,其平均時長約為0.68秒/次;(2)小停頓的使用頻率大于大停頓的頻率,這說明公訴人話語停頓主要出現在詞與詞之間或短語與短語之間;(3)句中停頓的時長無限接近于句末停頓的時長。這說明在公訴人話語中,句中停頓比句末停頓更具代表意義。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公訴人傾向于在短語與短語之間進行較長時間的停頓,使發問內容易被聽話人接受與理解,因而進一步實現其發問目的并體現其支配者地位。

不同于生理停頓和語法停頓,庭審環境下的邏輯停頓蘊含著豐富的修辭功能,即提醒、強調、對立、嚴肅及疑問功能。(1)在對立功能中,停頓兩側的A、B雙方在音高、音強、音域等方面差別較大,分屬于不同的音強層級,且優勢方獲得同組調群音強的最大值;(2)強調功能以停頓為界限,較其余部分而言,被強調部分的語速慢,且其音高變化起伏大、音域寬,與另一側形成鮮明對比;(3)提醒功能的停頓不同于其余部分音域向下延伸的現象,該類停頓前最后一個音節的音域總體呈直線延伸或上升趨勢;(4)疑問功能的停頓出現在公訴人的實質性問話中,主要是在被告對案件關鍵信息問話的回答出現翻供的情況下。該停頓伴隨著末尾音節的拉長現象,且停頓前的韻律詞獲得整句音高、音強最高值,讀的重;(5)較前四種功能而言,嚴肅功能多出現在程序性問話中,扮演著話語標記語的角色,更具嚴肅性和莊重性,在語音上表現為停頓后開始的第1至3個詞通常會被重讀,即音高、音強相對較高,且伴隨著公訴人短暫的眼睛注視。需要指出的是,在法庭互動中,停頓的各項修辭功能并不是涇渭分明、截然分開,而是相伴相生,混雜在一起的。所以,一個庭審中的停頓,它可能兼具兩種甚至更多的修辭功能,但是這些修辭功能的地位有所不同,往往以某一種為主,其他則是輔助。

注釋

① 位置:動態屬性中所討論的位置主要是分句邊界的停頓和分句內部的停頓。

② 八大功能包括強調功能、禮貌功能、遲疑功能、疑問功能、否定功能、肯定功能、嚴肅功能及語篇輔助功能。

③ 現將例句音頻在Praat中顯示的停頓做了如下標注:(mp/cp:延續時間),下同。

④ “=”:轉寫符號的一種,表示“=”下面的話輪與“=”上面的話輪中間沒有停頓。下同。

⑤ “:”轉寫符號的一種,表示符號前語音的延長,每增加一個冒號,就表示多延長一拍。下同。

⑥ 語言學者將語速與停頓的關系描述為:只有在緩慢的語速中,停頓的作用才更加凸顯,也更具研究價值。

⑦ 鑒于庭審話語的特殊性,若繼續采用自然口語語速的界定標準,本研究結論的有效性及科學性不免會大大減弱。通過反復研究音頻語料并與自然口語比較,我們發現:公訴人在宣讀起訴書階段的話語語速更接近于其正常的自然語速。因此,本文將公訴人該狀態下的語速定義為該公訴人的“正常語速”。該案件中,公訴人的正常語速為5.11字/秒。

⑧ 音高上下波動不超過20hz,音強上下波動不超過20hz,屬正常變化。

猜你喜歡
功能
拆解復雜功能
鐘表(2023年5期)2023-10-27 04:20:44
也談詩的“功能”
中華詩詞(2022年6期)2022-12-31 06:41:24
基層弄虛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當代陜西(2021年21期)2022-01-19 02:00:26
深刻理解功能關系
鉗把功能創新實踐應用
關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幾點思考
基于PMC窗口功能實現設備同步刷刀功能
懷孕了,凝血功能怎么變?
媽媽寶寶(2017年2期)2017-02-21 01:21:24
“簡直”和“幾乎”的表達功能
中西醫結合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31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婷婷丁香| 天天综合网色|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二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婷婷五月在线|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夜夜操天天摸|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视频日本| 亚洲免费黄色网|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第一页|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18|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欧美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日本黄色a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天天综合网站| 午夜精品影院|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好吊日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岛国岛|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黄片在线永久|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国产乱子伦视频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h网站在线播放| 色综合中文|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 亚洲三级成人| 啪啪国产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99精品国产电影|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999福利激情视频|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a级毛片免费网站| 青青青草国产| 91色老久久精品偷偷蜜臀|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