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是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概念反映,總是要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因此,在概念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創設條件,組織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通過積極思維。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
一、重視演示操作.建立表象
感知是我們對客觀事物的直接認識,它雖然是簡單的認識過程,但卻是復雜認識過程的基礎,同時也是獲得一切知識的源泉。小學生的思維主要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在這一過程中,思維離不開形象和動作.這也是小學生思維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站在思維分析的高度,從操作直觀入手,把動手、動腦、動口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在具體的思維情境中,建立正確、清晰、深刻的表象,為脫離直觀。達到抽象作準備,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概念,又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
如教學分數意義時,教師安排了兩組演示與操作交替進行的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
第一組是認識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首先由教師演示平分一塊餅,認識二分之一,然后由學生通過折折、畫畫、說說的形式,對學具進行操作,利用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充分感知單位。l”、平均分、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幾,使之逐步上升到理性程度。
第二組是認識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教師在導語之后,演示分蘋果,并用精確的語言說明演示過程和每一環節的意義,然后由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通過想想、分分、說說的形式,把六面紅旗平均分成三份,表示這樣的一份、二份。認識
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尤其是對單位。1”要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并逐步理性化。
通過兩組相互交替、逐步提高的感知活動,學生對單位“1”、平均分、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等分數概念的諸要素有了全面的了解,為抽象概括分數的意義,積累了豐富的表象。
二、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獲得表象.只是架起了由其體事物向抽象概念過渡的橋槊。雖說它綜合了多次感知的結果,概括了多次感知的內容,開始了初步的抽象概括,但還不能說獲了表象就形成了概念。學生耍形成準確的概念,還必須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表象的再加工,在更高層次上比較、分析、綜合.進而抽象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并在思想上把事物的一般的本質屬性聯合起來,進行概括,再推廣到同類事物中擊,形成概念。
又如,分數意義的教學,教師在學生對分數獲得清晰的表象的基礎上,通過導語和提問,有步驟地組織學生觀察比較。讓學生在更高層次上分析綜合,進而將一個東西、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抽象為單位“l”}平均分成二份、三份……抽象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
然后將抽象出來的各個本質屬性綜合起來,逐步概括出分數的意義。之后,要求學生寫出幾個分數并說一說這幾個分數的意義,把分數概念推廣到同類事物中去,這樣,就形成了較準確的分數概念。
三、優化練習,鞏固概念,提高能力
一般說來。人們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只有將掌握的知識用于實踐,解決問題,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并且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也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訓練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等等。從課堂教學角度來說,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就是鞏固練習這一環節。我們說,不能讓學生簡單地重復書本上學到的東西,而應該站在訓練思維的角度,精心設計,優化練習,讓學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地練習,不僅能鞏固概念,而且能運用概念去判斷推理,解決問題,提高能力。
作者簡介:江展輝(1965.1)男,漢族,重慶市開州區人,重慶市開州區津關中心小學,中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