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淑云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帶來大量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例如城市鄉村經濟發展不均衡,資源利用不合理等現象,政府為改變這種狀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占據主要地位的是人力資源,但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人力資源利用效果低。本文主要從農村人力資源的發展現狀入手,分析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所遇到的問題,并根據發展策略進行調整和更新,力求改善現有的狀況。
關鍵詞:農村經濟 人力資源 開發管理 新模式
人力資源是國家發展的重要資源,它的合理利用是國家進一步發展的保障,開發農村人力資源也是增加農村經濟實力的重要一步,增強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是保證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標準。因此,分析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存在的問題和發展面臨的問題,同時針對這些問題作出一定的整改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的效率和發展質量,提高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對于改善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有很大幫助。
一、我國農村人力資源發展現狀——亦優亦劣
我國的農村人口基數大,自然增長率較高。經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口總數約13.9億,相當于世界人口的18.6%,中國人口密度已經達到150人每平方公里,其中農村人口數量約46%,。隨著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進一步開展,城鎮經濟發展已近趨于飽和,國家發展中心偏向于農村,農村經濟的發展潛力越來越大。人多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且可以最大程度上采集最多最合理最得民心的方式進行下一步發展,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進行發展。
但農村人口資源數量大也是一個劣勢,人多就意味著人口信息難以進行全面的采集,人員分析不全面,人員分配不均衡,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以至于每個人的作用很難發揮到最大,造成資源的浪費、時間的延遲;同時因為教育機制的限制,農村人口資源素質大多不高,農村人口資源質量不高,難以勝任高難度的工作,造成有崗位但無人勝任的狀況,且農村產業一第一產業為主,人均收入很難提高,影響經濟進一步發展。
二、當前人力資源所面臨的問題
(一)區域勞動力分配不均
現階段城鎮人口急劇增加,很多農村戶口為了成為城鎮戶口“擠破頭”,但成為城鎮戶口后,經濟能力還不足以支撐城鎮生活的支出,生活困難;且城鎮戶口的增加造成農村勞動力大多集中在一塊區域,例如北京人口已經趨于飽和,但北京人口大多是在北京打工的農民工,本地土著人員數量并不多。很多人因向往大城市生活不斷進行住所的轉移,造成了在相對富裕地區的人員基數大、崗位飽和,在其他相對貧困地區人員缺失、崗位空余的情況[1]。
(二)人力資源結構不均衡
數據表明,我國農村產業結構還是以第一產業為主,第二和第三產業發展狀況低迷。固然,第一產業可以保證每年的固定收入,但也正因如此,不能保證額外的支出。在農村的人力資源大多是沒有受過專業的技術培訓,他們多是依靠代代相傳的土方法進行生產作業,生產效率低下,生產質量不高。且區域人員的傳統思想沒有改變,大多數農民多是“靠天吃飯”的傳統思想,還是認為“鐵飯碗”比較重要,對于推動農村發展工作造成困難,不利于人力資源的管理與安排。
(三)人力資源開發不到位
很多地方政府人員沒有把發展人力資源放在首要地位,對于中央下達的整改措施采取忽視的態度,錯失最佳發展時機,造成資源的浪費。且村民自己對于已經在實施的政策不以為然,不進行工作的配合,增加工作人員工作難度,造成政府對人力資源的了解存在偏差,分析、采集材料不到位,造成人員分配存在不合理之處,把不合適的人安排在崗位上,不僅會造成工作的延誤,而且會引起民憤,對于地區的發展造成不利
影響。
三、解決當前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問題的基本策略
(一)科學
人力資源開發不僅僅是人員數量上的增加與聚集,更多的是保證人力資源的基本素質、整體水平,要保證人力資源的總體文化程度。人力資源開發還要保證全年齡階段的合理利用,青少年是未來勞動力,青壯年是現階段勞動力,老年是智慧勞動力,合理的分配每一個年齡階段的人員,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證所在地區全體人員水平的提高。且在進行人員開發的同時設立專門的人員管理部門,對于有潛力的人群進行集中培訓,提高每個人的能力,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勞動力[2]。
(二)有效
人力資源的開發不僅僅是嘴上說說,而是要真正的、腳踏實地的進行改善。可以設立專門的監督部門,對于已經進行改善措施的地域進行定期的督查,并進行信息采集、分析,篩選出最有效的方法進行區域發展。且使用的發展措施必須要符合該地區的發展狀況及未來發展趨勢,盡量減少失誤的次數,以快速、有效的狀態進行改革,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證人員的積極性,可以保證農村人力資源的活力,同時減少一些人員管理與分配時反對的、不和諧的聲音。
(三)全面
人力資源開發是所有產業、所有年齡、所有區域開發的大工程,不僅僅要保證信息采集、分析的全面性,還要保證人員分配的全面性,人員培養的全面性。信息采集分析的全面性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證工作的正常實施;人員分配的全面性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證人員的滿意度,減少逆反的態度;人員培養的全面性可以保證未來勞動力的綜合素質[2]。
四、解決當前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問題現狀的具體方法
(一)改變農民傳統思想觀念,更新發展新思想
通過開展講座的方式讓農民了解到賺錢不僅僅只是靠著家里的一畝三分地,要打破原有的“靠天吃飯”的傳統思想,讓農村勞動力敢于走出田地,敢于向著其他產業邁進,敢于發展新產業,敢于創新,以新思想,新思路,新方式創造出新的一片天。同時國家可以成立專門的負責機構,下撥一些款項和研究人員,根據各地域的當前階段經濟發展境況、未來發展潛力為根據,鼓勵農民進行新產業的實驗,以一戶帶動百戶、千戶,帶著全體新農村致富,為改善農村人民生活提供物質保障。
(二)分析現階段農村人力資源總體的狀況,并作出具體的規劃
每個地區的人口、人力資源會因為地域、民族等原因有一定的差別,在開展農村工作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采集所在地區的人力資源信息,對于區域范圍較大的地區要進行分區采集,對于采集的信息一定要詳細、真實,要可以體現每個人的具體所長并在經當事人同意后進行人員的未來規劃。且要采集所在地區的整體發展狀況,在可以根據發展狀況進行合理人員規劃,所在地的整體發展狀況不僅僅包括經濟發展狀況,還包括已經在分配的人力資源利用狀況,在掌控整體數據之后形成一個大的規劃框架,才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工作。
(三)正確認識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性,發掘潛力,合理分配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合理分配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證人力資源的最大化利用,讓每一個人都可以為了所在地域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增加區域合作力與凝聚力,為地區的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同時可以增強對人員的觀察,發揮每一個人員的作用,發掘他們的潛力,不斷增加發展的力量,同時把人員分配在“刀刃”上,發揮最大的作用。在保證人員充足的情況下,還可以進行人員的微調,對于上進的、努力的進行提拔,對于偷懶的、懈怠的實行懲罰措施,保證發展中每一個環節的積極性不喪失[3]。
(四)不斷提高人力資源的綜合素質,提高整體水平
人力資源不是無窮無盡的,尤其是現階段老齡化嚴重,青壯年勞動力還是有一定的缺失,所以發展農村經濟人力資源不僅僅局限在青壯年勞動力,還在于未來勞動力,現階段的青少年就是未來的勞動力,青少年雖然不能參與高強度的體力活,但是青少年可以在提高他們的頭腦能力上下功夫,提高他們的創新、設計能力也是一種發展方法,為未來發展提供活力。同時不斷對青壯年勞動力進行知識的傳授,從工作素養開始學起,逐漸向著工作的專業知識轉變,不斷提高青壯年勞動力的綜合素質,從根本上提高水平。
結 語
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是把已有的利用好,并為未來做準備。人力資源是現有的資源,所以要好好把握;科學資源是現階段所缺失的,所以要進行改善。以科學、有效、全面的方式進行改革,才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萬曉凡.農村經濟組織面臨的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知識經濟,2017(08):20-21.
[2] 劉艷娟.探索農村經濟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新模式[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20):128+132.
[3] 呂開明.探索農村經濟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新模式[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