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晶
摘 要:本文對法約爾的《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書中的企業各級職員所必需的各項能力的相對重要性進行了分析,再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基礎上,得出了法約爾法則蘊含的哲學思想。
關鍵詞:法約爾 法約爾法則 哲學思想
一、研究背景
法約爾法則是指法約爾依據他擔任礦業公司總經理30年的經驗提出的經驗法則。這項法則是用來表示企業中各級職員所必需的各項能力的相對重要性。 法約爾認為,從事經營的每一項活動或管理過程中的每一項職能都與之對應著一種專業的能力,這些能力具體包括:技術能力、安全能力、商業能力、會計能力、財務能力、管理能力等等。每一種能力都是由身體的素質、智力的素質、道德的素質、一般文化知識、專業知識、經驗所組成,這六種因素由職能的性質和重要性不同而有所偏重。由此觀點,法約爾展開了研究,得出了關于各類工業企業各級人員的必要能力的相對重要性比較數據表格。法約爾首先承認用數字的大小來表示這些職能能力的重要性程度是不恰當的,其次,他也對自己的數據保留一定爭議性,也明確表示僅僅代表他個人觀點。但出于為了能夠更加直觀的理解和引起人們對他這個“法則”的重視,他只能這樣做。這對于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來看,法約爾的這種表述方式過于簡單化和片面化。但就法約爾當時身處的社會條件和知識水平,這樣做法也是無可厚非的。法約爾根據《大型工業企業技術職能人員必要能力的相對重要性比較表》中的數據,他得出了“不管哪一種職能,下屬人員的主要能力是具有某種職能特點的能力(在工業職能里是技術能力,在商業職能里是商業能力,在財務職能里是財務能力,等等),而高級人員的主要能力是管理能力” 的結論。同時,法約爾根據《各種規模的工業企業領導人的必要能力的相對重要性比較表》中的數據,他得出了:“隨著從初級企業到特大型企業的企業規模逐漸擴大,企業領導人越來越注重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和對管理知識的需要應該是普遍的” 的結論。
二、研究內容
法約爾得出的這些結論通俗易懂,其本質就是想突出管理職能的重要性,并以此提出了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能否適用至今或者將其不斷發展,這很值得我們深思。在我看來,法約爾法則的內容及內涵是非常具有局限性的,但它所蘊含的哲學思想,才是法約爾法則的真正價值所在,故得出了以下結論:
(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法約爾法則形成的實質
列寧曾經說過:“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人們正確認識一切事物的基本方法。從實際出發,具體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區分事物的異同,認識事物發展的特殊規律,把握事物的特殊性,從而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法約爾在對企業人員的必要能力的相對重要性研究時,以不同規模的企業和不同級別的職工為研究對象,充分考慮到不同規模的企業與不同級別的職工的必要職能的重要性之間的差別,分別進行了研究,抓住了這一主要矛盾,才得出了管理職能的重要性結論。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管理學的成熟,客觀的來看,僅僅從這兩個方面去研究管理,是遠遠不夠的。但法約爾為后人在管理研究過程中具體的用不同的視角去探究,這一思想是具有借鑒意義的。
(二)實踐是法約爾法則形成的最根本的工具
實踐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現實活動。物質生產作為實踐的首要形式和根本內容,它是人與自然之間物質的交換,是人與人之間交換的活動,還是人與自然之間物質與觀念的變換過程。正因如此,
法約爾從畢業后一直到退休,都在從事著礦業工作。從最初的親力親為的一線工作到計劃組織的管理工作,可以說是一直將理論付之于實踐,在實踐中去檢驗理論的準確性與完整性,在總結歸納的基礎上,再將新的理論試用于實踐,就這樣反反復復,逐漸形成了他對各類企業的各級人員的必要能力的相對重要性的認識,促使他的一般管理思想的產生,為科學管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在物質生產活動中,法約爾通過對事物運動規律的認識去改造事物。同時,他在實踐活動中將實踐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結合起來,不斷地推動實踐自身的發展,這為他的管理理論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三)實踐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法約爾法則發展的根本動力
在實踐活動中,主體與客體是實踐活動的兩極,主體一方面受到客體的限定,另一方面,又不斷地發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覺能動的活動不斷打破客體的限定,從而超越現實客體。這就是法約爾法則在100年后的今天仍能發揮價值的原因。
起初,法約爾只是了解自己所在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職員能力,隨著企業的發展和人員的要求的不斷提高,他開始意識到這些問題不僅僅是某些企業所出現的,而是所有發展中的企業所面臨的現實困境。他從工業企業為研究對象,展開了對各類型的工業企業的不同級別人員的必要能力的相對重要性研究,發現了企業與企業職員之間的“矛盾”,當企業的發展對職員的各方面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時候,怎樣的員工才能適用于企業,具體來說,擁有怎樣能力的員工才能達到企業的要求。與此對應,當企業員工逐漸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質與知識的同時,企業的現有規模和綜合實力能否滿足員工的各方面訴求。在企業與員工這兩個主客體關系當中,它們之間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才能形成穩定的關系。
三、研究結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社會競爭愈加激烈。面臨這種的生存環境,企業能否長期可持續發展,其關鍵在于人才的能力綜合性。因此,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不再是以往只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要求,而轉變為對具有綜合能力和素質的人才需求。實現共產主義社會,需要一代代無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政黨的不懈努力,才能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如今的社會,我們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豐富的理論基礎,可以不斷完善人才的培養體系,為企業發展需求培育出更適應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錢學成,全林.管理哲學,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56頁。
[2] [法] H·法約爾.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第11頁。
[3] [法] H·法約爾.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第12頁。
[4] 列寧.列寧選集,第4卷,第2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