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發展為政府的信息化變革創造了條件,以Web技術為依托的電子政務隨著Web2.0技術的發展也進入了政務2.0的時代。政務2.0強調公民參與和為民服務理念,本文以電子政務的發展為研究背景,通過對電子政務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更好的運用電子政務2.0推進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
關鍵詞:政務2.0 服務型政府 交互服務
一、研究背景
中國政府在機構改革及政府職能轉變中越來越重視信息化的利用,并將電子政務的建設作為信息化建設中的重中之重,電中國的電子政務起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和黨政機關開展了辦公自動化工程,在政府各部門間進行內網和專網建設。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啟動了“三金工程”,即金橋工程、金關工程和金卡工程,重點建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21世紀以來,中國通過不斷擴充政府門戶網站以實現電子化服務建設,進而推動公共服務的全民化和良性化發展。現如今,隨著Web2.0的發展,我國電子政務也進入了政務2.0,并不斷推動中我國服務型政務的建設。
二、電子政務2.0在服務型政府建設中的障礙
(一)服務理念的轉變
目前,“重電子而輕政務”,電子和政務未能緊密融合成為我國政府網站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現如今,仍然存在很多原本可以利用電腦進行簡單靈活處理的工作卻沿襲原來的手工模式來處理,計算機網絡等電子硬軟件設施與政府的業務流程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傳統的政務工具與現代的政務工具也沒有進行有機結合。
(二)政府網站建設不完善
政府網站是電子政務的外部平臺,也是電子政務向公眾提供服務的核心載體。政府網站的建設水平高低對其電子政務的實現程度有著直接影響。目前雖有建立政府網站,但問題諸多。
1.信息更新速度慢。政務公開是電子政務建設最基本的要求,政府網站發布的信息越全面和準確,更新速度越及時,無疑就越有利于加深民眾對政府的了解,獲取民眾對其的信任和支持。但目前政府網站卻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時和處理反應速度慢等現象。
2.交互服務功能缺失。交互服務是電子政務建設的核心所在,它主要包括表格下載、申報審批、投訴舉報、民意調查等方面內容。建設政府網站目的之一就是借助網站平臺提供這些交互服務,以便提高行政效率,方便民眾辦事。
3.網站鏈接性差,搜索功能弱。電子政務2.0提倡為民服務理念,但現在存在政府網站不能與上下級和同級之間的網站形成良好的鏈接,它依然處在一個孤島上,信息共享低,這不利于先進技術和最新科技成果在當地的推廣。
(三)社會物力和人力資源障礙
電子政務2.0在服務型政府建設中還存在一個障礙表現為社會物力和人力資源障礙。東西部的地區差異使得各政府對電子政務2.0的運用程度各不同,較好的有廣州、深圳等地區,相對較差的是西部邊遠地區。地區差異和信息建設的軟硬件投資較少導致西部地區仍以政府固有的供給服務為主,未能有限發揮電子政務2.0建設快捷便利的優越性,在某種程度上,甚至達不到政務1.0。此外我國政府工作人員在電子政務2.0系統建設過程中能正確合理應用電子政務操作系統的人員還較少,且其技能素質尚待提高。
三、電子政務2.0在服務型政府建設中的路徑選擇
(一)轉變思想觀念,提高重視程度。
推動思想觀念的轉變能更好的推動電子政務的發展。首先,政府的政務人員要轉變思想觀念,重視政務平臺建設,肯定電子政務的發展給政府帶來的便利,電子政務不是形象工程,要扎扎實實落到實處,從硬件設施建設到軟件設施的完善,政府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我們應當意識到電子政務系統不是孤立的存在,配合當地的實體服務來開展。電子政務建設的目標應當是,通過建設信息交流平臺,及時更新政府發布的訊息;通過電子政務平臺了解民眾的困難和需求;在決策時通過電子政務平臺充分聽取民眾的想法,真正做到服務
大眾。
(二)構建政府網站協同辦公平臺,提供精細化的電子政務
各層級政府供給公共服務,主要是從傳統條塊分割供給模式轉各部門協作供給公共服務模式。因而,政府在統一公共服務供給戰略的引導下,通過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保障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要提高公共服務供給的信息共享水平,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對公共服務供給信息的收集,以信息資源的整合實現公共服務信息數據庫的創辦,此外,還需要強化后期財力投入以擴充數據庫的信息即存量和承載力。另一方面,要著手構建公共服務供給信息的信息資源管理一體化體系,強化信息數據庫內的數據標準和建構出一套標準化運行機制,實現政府以及各個部門在公共服務供給信息數據庫中能及時獲取個體發展和供給公共服務時所需要的數據,從而減少在供給公共服務時所花費的不必要的行政成本和額外費用,最終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務水平。
(三)增加電子政務建設的基礎投入,豐富物質和人力資源
中央政府以及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西部地區政府發展電子政務項目的資金和物力投入,進一步推動電子政務 2. 0 系統的基礎性辦公發展。要加快推進網絡村村通工程,讓農民能在家中上網,與城市居民平等地享受網絡服務。強化工作人員的電子政務在崗培訓,要將電子政務 2. 0 的建設重心下移至基層,實現從中央到地方全面均衡的發展,加快中國政府行政信息化、現代化和服務化建設的進程。
(四)健全監督與管理機制
健全監督機制,電子政務主體內部應該形成有效監督機制,將政務運營影響力、成果、效果反饋等列入電子政務運營人員的績效考核范圍之內,激發微政務工作人員積極性。健全管理機制,政府應該成立獨立的電子政務運營團隊。團隊應具備各種才能的人才,包括技術性人才、創新型人才、輿論導向性人才等,同時團隊能有效獲取各方信息及時發布并且能有效協調與配置組織資源。可以在不同職能部門抽調人員組成新的團隊,制定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與獎懲制度,保證電子政務的持續運營。
參考文獻:
[1] 金太軍,葉常林.電子政務與政府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 王海娟,蘇立寧.政府2.0背景下微政務發展研究[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6.
[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政府網站發展指引的通知》,2017.
作者簡介:吳佩瑤(1994-),陜西渭南,延安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論與
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