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茂 呂婷
摘 要:朱光潛的趣味文學觀在中國我認為它更像是一種藝術,其所體現的文學趣味,關鍵在于朱光潛把文學創作巧妙地融入于自然,取之于自然,用之于文學。生活無疑是酸甜苦辣咸五味雜陳、意趣盎然的,在這種情況下寫出的文章必然是精致巧妙的。1本文主要淺析朱光潛先生獨特的充滿美與趣味的文學觀。也通過朱光潛先生的文學作品來印證和說明這一文學觀。
關鍵詞:朱光潛 趣味 文學觀
引言:
在這個最美好的時代,也是這個最糟糕的時代,在這個充滿智慧的時期,也是充滿愚昧的時期。在我看來,書籍是永遠不可替代的營養食糧。無論是風靡這個時代的網絡小說,還是一些詩歌,紀實體。在我看來都比不上一些古樸的文學,在我看來他無論經歷如何的風霜雨打,仍然可以展現出藝術的無限魅力,因為往往是這種文學總是令人心馳神往,可能他開篇的第一句有趣的話就勾走了你的魂魄。有可能是她當中的一段話就讓人陷入深思,使人欲罷不能。或許這就是文學著作的神韻所在吧。而我看來,朱光潛先生的文學便是如此,他的作品是那么的美,那么的有趣。
正文:
朱光潛先生曾在抗戰時期寫過一本書,其名為《談文學》。有幸拜讀之后,感觸頗深。這本書里首先講述了文學的種種變遷,討論了如何讓文字使文學更加具有想象力。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光潛先生在其中講到了文學的趣味性。誠然文章表達的意義,講述的事情都是重要的,但我認為能夠讓讀者讀下去還是在于文章是否有有趣性。一篇文章開頭并枯燥不已,提不起讀下去的興致,即使其內容再有深度、有內涵也最終是失敗的。
如果說朱光潛先生在《談文學》是對文學趣味性的肯定,那么他的另一篇文章《文學的趣味》則是他對文學趣味的重點分析。在這篇文章中,朱光潛先生也是提出了當代的文學趣味的幾點病癥所在。朱光潛先生認為,首先要大量的閱讀古今中外的一些精品文學,提高鑒賞趣味的能力,再者要捕捉到生活中一些活的趣味性的文學問題,從而可以創造出有關于文學鑒賞問題的趣味見解,朱先生對趣味文學有很高的見解,那么他的文章也必定充斥著文學的趣味。
一、淺析朱先生的文章體現朱先生的文學趣味性。
(一)疏密錯落有致,給人以閱讀舒適感。
《文學的趣味》開篇便采用了孔子的名言使文章有氣勢,同時也可以讓讀者的閱讀興趣提起來,而后采用了三段并排的撰文方式,明確了文學趣味的三種病癥所在,使文章更加的疏朗,而后又由別的方向舉出過往種種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又開出“藥劑”講述如何獲得趣味。文章逐漸的變為繁密結構,這種結構上的變化,看似不經意,但實則為文章帶來了活潑,而不失娟秀的靈氣,不但有感染讀者的力量,還可以彰顯出朱先生的大家風范。文章為了說明文學的趣味性,有時旁征博引,有時現身說法,有時也用比喻明理。文章充分體現了文學的趣味高雅性。
(二)形象的說理,用比喻來明理。
當作者提出自己的觀點,認為之前的三種趣味性不正確時,他借用了比喻的手法進行說理。使原本那些非常抽象又晦澀難懂的理論性知識可以變得淺顯,更加容易理解,這樣比起直接議論可以說是事半功倍的。比如說朱光潛先生舉了一個登東山則小魯,而登泰山則可小天下的例子,他認為這也只應是孔子所認為的天下,而非大家所認識的天下,只有游遍大江南北,才可以說明見識廣博。作者以登山為例,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博覽群書,卻也不能囫圇吞棗對于文學的趣味的重要性。
(三)作者可以刨根尋底,明確指出問題所在。
作者雖然在其他處均有文學趣味的體現,但對于揭露人們對那些所謂文學趣味的欣賞的錯誤之處,朱光潛先生也是毫不留情的一一指出。例如,他批評筆者對文學了解的不夠周全,對文章了解的不夠正確,更有甚者對文章實則是一無所知,使文章索然無味的弊端。其辛辣獨到可想而知。
(四)以己為喻,生動自然。
最好的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實感,那么親身經歷現身說法是必不可少的。把一篇晦澀難懂的文章寫的不那么抽象,就一定要有親身的經歷,這樣才可以讓讀者感受所謂的身臨其境,以本文為例,朱先生也用了一個經典的比喻“我因而想到培養文學趣味,好比開疆辟土,須逐漸的把本來非我所有的征服”。他從自身出發,把自己學習外國文學、詩歌、文言文的經歷寫入文章里,以此告訴人們只有改變惰性,才會有新的發現,才可以發現自己的趣味。
二、拓展討論。
朱光潛先生說:一個作者存心取悅讀者本是他分內的事,但是他應該有自己的藝術良心……我不禁聯想到了當代比較流行的網絡文學(網絡上的某些艷俗小說,暗黑小說)更有那些結構相似,內容雷同的探險小說、穿越小說更是野火燒不盡。這種現象在我看來有極大的兩面性,文學是由民眾集體創作而成,人人都可以去創作,去發揮自己的靈感2。誠然,這可以調動大家去感受文字的積極性,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當代文學作品的質量。現如今,只要識字的人都可以通過網絡這個傳播媒介去閱讀自己想讀的任何小說。但也正是這樣,任何人都可以去發表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樣的作品必定是良莠不齊,作品的質量是無法保證的。
作者取悅讀者可以說是分內之事,但一味的順應讀者的低級趣味,錯誤的理解,那么這樣的作品就是對文學藝術的侮辱。朱光潛先生的文學觀,我認為這是對當今某些高產作家的批評,也更是一個警鐘。而且現在比較流行的網絡寫手為了吸引讀者,留住讀者,每天都必須要寫一定字數的小說,以保證小說在網上不停更。文學作品必須要有自己的靈魂,這便需要作者有一定充沛的精力與創作靈感,而并不是量產化的機器,如果寫手們只是為了書寫而書寫,為了利益而書寫,那么這樣的作品的質量是極差的。
而對于作品內容的文學趣味性,如果作者是真情流露,而非胡編亂造的話,那么可以說它是一個石匠,而不是一個雕刻家。在這個時代互聯網發展之快,不僅令人咋舌,很多作者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沉淀、去發現和創造。文學作品的藝術性和趣味性3。
總結:
在這個網絡盛行的年代,那些高品質的紙質刊物顯得更為珍貴。例如朱光潛先生文學作品,在我看來就總是可以寫下自己當時的心境,使作品可以進入自由之境的王國,擺脫那現實的束縛,不僅讓文學作品充滿趣味,耐人尋味。更讓讀者有所收獲,受益匪淺。我想這就是文學藝術的境界吧。
參考文獻:
[1] 曹謙.論朱光潛的“趣味”文學觀[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4):85.
[2] 涂曉慧. 論朱光潛的自由主義文學觀[D].四川師范大學,2011.
[3] 喬改琴. 朱光潛論文學趣味的培養[D].首都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