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穩步推進,政治建設是“五位一體”總布局中的重要保證,推進政治民主化進程成為題中應有之義。然而在媒介融合視域下,“網絡問政”風生水起,政務微信等新形式紛紛涌現,但“網絡問政”推行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弊端,政治民主化在新媒體平臺的推進過程中“舉步維艱”,面臨“斷裂”的危險。在社交媒體語境下,只有通過健全制度規范、及時公開信息、明確自身定位等措施才能有效的“重構”政治民主化進程。
關鍵詞:媒介融合 政治民主化 網絡問政 “斷裂” “重構”
在當今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布局”穩步推進,在“五位一體”總布局中,政治建設是保證,推進政治民主化進程是題中應有之義。如何“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引發民眾廣泛思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全面”中的“全面從嚴治黨”被提上日程。為了更好的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全面從嚴治黨”的主張,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在該條例第六章提出“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在媒介融合時代,為了在新媒體平臺更好的做到“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網絡反腐”和“網絡問政”逐漸興起,政務微信、政務微博等新形式走進民眾視線,雖然這些新形式對政治民主化進程具有一定推動作用,但這些形式大多“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使政治民主化進程在社交媒體語境下面臨“斷裂”的風險,下面筆者將以政務微信為例,就如何在媒介融合視域下實現政治民主化進程的“重構”做簡要的分析。
一、媒介融合視域下政治民主化進程的“斷裂”
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在該條例的第六章《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中的第39條提到:“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應當認真對待、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推動黨務公開、拓寬監督渠道、虛心接受群眾
批評。”
在媒介融合時代,為了在新媒體平臺更好的推動黨務公開,“網絡問政”逐漸興起,政務微信這一新的形式走進民眾視線,雖然政務微信的出現對政治民主化進程具有一定推動作用,但其實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因此,政治民主化進程在社交媒體語境下面臨“斷裂”的風險。媒介融合視域下,政治民主化進程為什么會存在“斷裂”的風險,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缺乏權威認證
部分政務微信公眾號缺乏權威認證,削弱自身公信力與可信度。例如在搜索某官方公眾平臺時,最先映入眼簾的竟是偽造的虛假平臺。我們正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在媒介營造的“共景監獄”下,人人成為透明化的人,用戶的隱私面臨被泄露的風險。“山寨”政務公眾號不僅屢見不鮮,而且屢禁不止,微信公眾號缺乏權威認證成為了社交媒體語境下政治民主化進程的“絆腳石”。
(二)信息真假難辨
網絡環境中各種信息魚龍混雜,用戶媒介素養的缺失和政務微信的“失語”,導致信息真假難辨。根據CNNIC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我國網民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僅占11.6%,用戶媒介素養的缺失也在情理之中。在輿情發酵期,部分政務微信公眾號沒有及時的進行信息公開,與用戶缺乏良性的互動交流,導致關鍵時刻“失語”現象的發生,阻礙了政治民主化進程的發展。
(三)自身定位不明
部分政務微信公眾號營銷色彩明顯,自身定位不夠明確。我國的媒介體制是“一元體制 二元運作”,作為市場主體的媒體要“自負盈虧”,用“歪門邪道”吸引受眾注意力的現象屢見不鮮。在“娛樂至死”的時代,一些政務微信公眾號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大量發布濫俗的內容,削弱了自身信息發布和在線服務的重要職能,使政治民主化進程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停滯不前。
二、媒介融合視域下政治民主化進程的“重構”
在社交媒體語境下,政治民主化進程面臨“斷裂”的風險,“拯救”斷裂中的政治民主化進程,實現政治民主化進程的“重構”成為當務之急。關于在媒介融合視域下如何“重構”政治民主化進程,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健全制度規范 填補系統漏洞
加強政務微信公眾號的權威認證,提升其公信力與可信度。面對屢禁不止的“山寨”政務公眾號采取強硬措施予以治理,凈化網絡空間,相關部門要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規范,從而保障政治民主化進程的穩步推進。
(二)及時公開信息 加強良性互動
在熱點事件發生時,政務微信公眾號應該及時的進行信息公開,積極回應事件真相,保證信息的透明化,努力規避關鍵時刻“失語”現象的發生,提升用戶的媒介素養,增強雙方的良性互動,從而推動政治民主化進程的發展。
(三)明確自身定位 淡化營銷色彩
政務微信公眾號在運行過程中,應明確自身的定位,淡化營銷色彩。即使身處“娛樂至死”的時代,政務微信公眾號也不能大量發布濫俗的內容,應更重視自身的服務職能,規避社交媒體語境下政治民主化進程的“斷裂”。
綜上所述,在媒介融合視域下,“網絡問政”風生水起,政務微信等新形式紛紛涌現,但“網絡問政”推行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弊端,政治民主化在新媒體平臺的推進過程中“舉步維艱”,面臨“斷裂”的危險。在社交媒體語境下,只有通過健全制度規范、及時公開信息、明確自身定位等措施才能有效的“重構”政治民主化進程,更好地推進我國的政治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昂首前行!
參考文獻:
[1] 方興東,石現升,張笑容,張靜.微信傳播機制與治理問題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35(6):122-127
[2] 朱錦英.網絡問政背景下的我國政府公信力建設[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2):109-113.
[3] 呂律.中國政務微信運行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河北大學,2014.
[4]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www.cpc.people.com.cn.
[5] 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www.cac.gov.cn.
作者簡介:叢帥宇(1994-06),男,山東威海,浙江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體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