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宏岳
摘 要:事故車輛行駛速度是道路交通事故調查的重要內容, 也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進行事故認定, 法院進行司法審判的關鍵技術依據。目前事故車輛行駛速度調查的主要途徑是辦案單位委托具有專業技術能力的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速度重建,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基于事故形態的速度重建,基于模擬軟件的速度重建、基于車載記錄數據的速度重建和基于視頻圖像的速度重建。通過從速度重建的技術發展、執業類別和能力驗證等方面介紹了我國道路交通事故速度重建技術的發展現狀。
關鍵詞:道路交通事故調查 速度重建 執業類別 能力驗證
1 引言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等相關法規的要求和規定 車輛行駛速度是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和事故認定的重要依據。因此在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和道路交通事故訴訟過程中,車輛行駛速度是事故調查的重要內容,也是責任認定和經濟賠償的重要依據之一。近年來隨著法治建設不斷完善,人民群眾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不斷提高, 對于道路交通事故中車輛行駛速度普遍關注。因此,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處理和審理工作對于車速重建的要求不斷提高[1-2] 。
2 速度重建技術
道路交通事故車速重建最早起源于歐美等發達國家,隨著汽車工業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近60年的發展歷程,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和技術方法[3]。目前,道路交通事故速度重建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2.1 基于事故形態的速度重建
這種方法在事故形態和過程分析的基礎上,利用經典力學和實驗數據解算事故中各運動過程的速度,這種方法是車速計算的基本方法,也是使用最廣泛的方法。目前GA/T643-2006 《典型交通事故形態車輛行駛速度技術鑒定》 主要采用了這種方法。其中包括:根據功能原理,利用車輛路面制動痕跡及制動縱滑附著系數的速度計算公式;基于碰撞數據建立的車輛塑性變形與有效碰撞速度的經驗公式;結合動量守恒定律推導一維碰撞事故中的速度計算公式;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推導的車輛二維碰撞事故中的速度計算公式; 基于平拋運動過程,推導人車碰撞事故、車輛墜落事故中,利用人體、車輛拋出距離及滑行阻力系數的車輛碰撞速度計算公式;根據圓周運動的極限條件,推導車輛轉彎過程中發生側滑、側翻時的臨界速度計算公式等。
2.2 基于模擬軟件的車速重建
這種方法根據事故車輛、道路信息,以及動力學碰撞力學相關理論和實驗數據建立車輛及其碰撞模型,以車輛碰撞速度、角度等碰撞初始條件作為輸入參數,以車輛運動軌跡和位置作為約束函數,建立事故過程重建模型。當車輛運動軌跡或位置的輸出結果與事故現場情況相吻合,建立的誤差約束函數達到預期結果,就將本次模擬的初始輸入條件作為重建結果進行輸出。
20世紀60年代美國已經開始使用計算機輔助交通事故分析,并由 NHTSA(美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開發出世界第一款汽車碰撞模擬軟件 SMAC,該軟件主要用于分析、模擬兩輛汽車之間的撞擊,根據車輛撞擊后的損壞程度、車輛最后位置以及地面遺留的輪胎印痕,模擬計算車輛撞擊前的初始狀態、撞擊過程,之后開發的 AUTOSMAC 軟件能自動調整車輛撞擊前的初始狀態,使模擬更加迅速有效。此后,隨著有關數學力學等計算模型的不斷改進,又出現了一些用于事故再現的應用軟件,如 :CRASH(CRASH3CRASH97),IMPAC、EESARM、HVOSM、EDCRASH、J2DACS、WACCAR、PC-CRASH 等。其中 PC-CRASH經過不斷更新、升級,在單剛體模型的基礎上加入了多剛體和有限元計算模型,目前已經得到道路交通事故重建領域的普遍認可,成為道路交通事故重建領域應用最廣泛的事故模擬軟件。
3 專業動態
面對國內道路交通交通事故車速鑒定的業務需求和專業發展需求,司法部行政管理部門積極采取措施,力求通過學術交流、技術培訓、制定標準、開展能力驗證等途徑和手段,規范道路交通事故車速鑒定行為,提高鑒定技術水平。
3.1 執業類別
2005年2 月28 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 《決定》),其中規定對從事法醫類鑒定、物證類鑒定、聲像資料鑒定的司法鑒定人和機構實行核準、登記管理制度。
由于道路交通事故車速鑒定等交通事故相關工程技術鑒定項目發展歷程較短,尚未直接列入《 決定》所列 “三大類” 項目范圍,為適應辦案需要,各省(市)司法廳( 局) 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處理,根據申報備案的司法鑒定機構所申報的鑒定項目進行核實并頒發司法鑒定許可證。如北京市、安徽省、遼寧省、黑龍江省、陜西省、湖南省、四川省、青海省等地在 “三大類” 鑒定項目的基礎上,已將此類鑒定項目列入地方司法鑒定業務的范圍,而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等地則將此類鑒定項目納入物證類的痕跡司法鑒定范疇。
3.2 能力驗證
隨著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推進和發展 ,從2000年左右道路交通事故技術鑒定開始逐步從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事故處理工作中分離出來, 由案件承辦單位根據調查需要委托專業的鑒定機構進行技術鑒定。 面對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和審理工作中的技術需求, 近年來一大批機構開始從事道路交通事故車速鑒定工作為了科學、 客觀的評價車速鑒定從業機構和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 持續提高司法鑒定服務的技術能力。 在司法部司法鑒定管理局和國家合格評定認可委員會的組織下,自2012 年起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開始實施道路交通事故車輛行駛速度鑒定的能力驗證計劃。
4 展望
道路交通事故車速重建是以事故現場、運動過程為依據,以動力學、運動學為理論基礎,結合交通工程、車輛工程、道路工程和汽車檢測、碰撞實驗等工程實踐,以重現涉案車輛行駛速度為目的的一類工程類技術鑒定,其技術發展以往主要依賴于理論和方法的創新。 隨著視頻技術和車輛主被動安全及輔助駕駛等先進功能的開發和應用,利用視頻圖像和車載記錄信息進行速度重建已經成為道路交通事故車速重建技術的發展趨勢。隨著 “依法治國” 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道路交通事故車速重建技術的不斷發展,道路交通事故車速司法鑒定將為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和審理工作提供更為客觀、準確的技術依據。
參考文獻:
[1] 李麗莉 馮浩 潘少猷.道路交通事故鑒定技術概述[J].中國司法鑒定.2008 3 54-57.
[2] 張雷 來劍戈 王連明 等.論面向事故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鑒定體系的構建[J].中國司法鑒定.2009 5 28-31.
[3] Kenneth Baker Traffic Collision Investigation Revised edi-tion 2002 [M].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Center for PublicSafety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