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東 謝冬梅 蔡成琛
摘要:目的;探討社會融合導向下的社區康復模式。方法;查閱資料,文獻,討論。結果;社區康復模式是社會保障工作社會化發展的重要體現,其強調的是依托社區,基于對社區資源的整合,改善殘疾人生活的物質與心理環境,促進殘疾人的全面康復。發展社區康復主要是由于其本身不僅是一種便利、經濟、有效的康復形式,也是為病人全面康復鋪平回歸之路的最終目標與手段,能夠調動一切社會資源。結論;在社會融合導向下,需從管理理念、管理決策以及管理實施等層面完善社區康復模式。
關鍵詞:社會融合導向 社區康復 康復模式 醫療健康
相比大型醫院和專業的康復醫療結構,社區康復具有很多它們不具備的優點,這也是目前我國大力提升社區康復中心規模和投入力度的緣由。例如:社區康復中心離我們的病人居住地很近,便于病人的及時治療,另外社區康復中心的病人開銷較小,這樣節約了病人治療的成本。這種經濟、便利和有效的康復形式在當前的病人康復治療體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在很多病人的后期治療和康復是在脫離大型醫院以后才開始,因為康復過程是一個長期緩慢的治療過程。所以在社區康復治療的體系中,社區醫療管理可以為病人的康復提供便利和舒適的治療環境,同時也是病人為達到完全恢復健康目標的重要手段,所以重視社區康復模式,加大社區病人醫療的投入具有重要的意義。
由于社區病人的康復治療是一個長期比較緩慢的過程,所以傳統的醫院治療康復很難滿足病人的實際治療康復需求。但是社區康復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它可以調動一切社會資源,讓這些社會資源服務于病人的治療康復過程。社區教育在以前是一直和百姓密切相關的,現在政府部門將社區醫療和社區教育融合在一起,可見社區康復醫療事業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它既能調動病人家屬這些資源,同時也受到了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投入,所以正確對待社區康復事業就顯得格外重要。
一、社會融合導向下的社區康復模式
1.管理理念層面的對策
在社會融合的導向下,為了提升社區康復管理的效率和質量。我們可以先從提升社區管理理念的層面著手,首先樹立以病人為核心的服務管理理念,同時以社會融合為目標的社區康復管理模式。以人為本就是我們的社區康復管理人員需要在幫助病人進行身體康復的過程中,全面了解病人的需求,同時解決好他們面臨的問題和存在的困惑,這樣才能制定好科學合理的病人康復治療方案和策略,從而有效地提升社區康復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以病人的康復為中心的管理理念體現了自上而下的病人康復策略,其中除了康復中心的管理,還有病人的自我康復管理。讓這些康復中心的病人能夠根據自身的需求,積極地掌握好自己的身體狀況,這樣就更能方便康復管理中心的管理員和病人進行治療配合。這樣既保證了病人的權利,尊重了康復中心病人掌握自己生活和治療的權利,同時可以迎合社會融合導向,讓整個的康復管理理念層面的對策行之有效,進而全面提升社會融合導向下,康復中心病人的康復管理效率,讓眾多的病人的康復治療更加高效。
2.管理決策層面的對策
在社會融合導向下,政府部門對于社區康復中心的管理和決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那么在社區康復管理模式決策層面,政府部門需要為社區康復中心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并建立科學完善的管理模式,這樣整個社區康復中心在運行的過程中才會不偏離方向。具體來說,政府部門首先制定基本的病人社區康復相關的法規條律,因為我國需要進行治療康復的社區病人數量較多,只有在總的大層面上進行宏觀的法律管理,才能最大化地保障病人接受治療康復的基本權利,這樣才能有效避免一些沒有治療康復需求的人浪費康復中心的資源。
政府部門在進行社區康復中心管理決策的過程中,除了制定基本的法律法規以外,還需要根據各個社區病人的實際情況,健全社區管理組織的體系模式。具體來說,政府可以統籌整個衛生部門、社區建設部門以及相關的醫療服務部門讓相關的社區工作者能夠積極地投入到社區病人康復治療的過程中來,只有政府部門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地引導和決策,才能讓整個的社區康復網絡更加的完善和系統,并有效地發揮出社區康復中心的作用和功效。
3.管理實施層面的對策
針對社區病人康復的具體實施過程,我們有必要首先強化社區康復過程的技術管理實施過程。因為社區衛生醫療服務相對大型醫院來說,在康復技術管理層面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為了讓病人在社區治療康復的過程中提升效率,我們的社區康復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據社區醫生和康復人員的實際情況,對他們的治療和康復技術進行培訓和指導,只有提升了康復醫師的治療水平,才能提升社區康復中心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社區康復中心的醫療人員除了在技術上需要管理人員的培訓和指導以外,他們還需要提升自己對于社區病人的服務意識和重要性認知度,這樣才能讓社區病人治療管理的工作在實施的過程中落實到位。前面我們提到在康復中心,病人是治療和管理過程中重要的參與者,那么我們的管理者需要針對病人的實際情況,弄清楚他們的治療需求和康復狀況的變化。那么我們有關的管理人員在實施治療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給予關注和重視。最后,我們的社區工作管理者需要完善社區康復中心的治療績效的考核評價體系,這樣才能在有正確理論指導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社區康復管理的成效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郭瑞.需求導向視角下智障人士社區融合研究[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
[2] 銀芳,付克禮,池俊常等.國際社區康復理念在我國農村社區康復合作項目中的應用實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7).
基金項目:本文系昭通衛生職業學院2018年度科學研究立項課題“關于在昭通市昭陽區開展社區康復的可行性研究-以龍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例”課題組(課題編號: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