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蘇 王 瑞 蘇紅燕 耿蘭芹 楊紅麗
(衡水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衡水 053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中國的大學,必然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屬性。“平‘語’近人”是習總書記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的載體,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凝練、總結和活學活用,其內容彰顯中國特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中國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內容。把習總書記經典語錄融入高校思政育人體系,學生們不僅能在其中深刻理解領導人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提升大學生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另一方面,堅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其魅力能增進校園文化建設歷史積淀、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文化品位、增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引領,培植鮮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屬性的高校文化。
“平‘語’近人”全面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家國情懷、做人風骨、做事風格、治學態度、治國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凝縮和提煉,其內容能引領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追求,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鮮活、生動的案例。我們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博大精深、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魅力及深沉情懷所折服的同時,更要引領廣大學子潛心學習,抓住要義,將習總書記的思想和意圖,學懂弄通做實,真正融入到學習生活中,讓青年學生真正感悟經典名篇名句的內涵,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深遠高度,掀起學習高潮,勇于擔當,敢于作為。高校教師需要進一步結合現代元素在深度挖掘和現代闡釋上做創新嘗試,在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形式上深入鉆研,在指引和轉變話語表達方式上鋪墊基石,讓當代大學生牢記“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的勉勵,立鯤鵬鴻鵠之志,腳踏實地,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夢添磚加瓦。
高校既是學術研究的殿堂,也是人才培養的基地,更是意識形態建設的重鎮。思想育人是思政課堂的靈魂所在,把思政德育課作為傳播“平‘語’近人”的“主陣地”,讓習總書記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古為今用的思想力量彷如陣陣清風,直抵大學生的靈魂深處,就需要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實踐活動,推動“平‘語’近人”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
高校是文化創造和傳播的主陣地,為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推進和落實工作,可以以“平‘語’近人”總書記語錄為重要抓手,把重要章節和內容融入思政課堂教材編寫和講義傳授中,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構建具有中國風格、氣派和特色的高校思政教學,實現習總書記為代表的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學科化,從而有助于高校“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的實現。
高校要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建設,各門學科都應積極挖掘思政元素,把握正確價值引領,塑造共同理想信念,綜合運用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真正做到各類各門課程都“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發揮各門學科在構建同向同行思政教育體系的作用,將“平‘語’近人”與思政教育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組建教學團隊精心備課,深入挖掘知識背后的歷史乃至科學文化,實現全程、全方位、多渠道地引導學生感悟經典、滋養心靈,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實質,激發起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及責任擔當意識。
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開展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通過觀看學習、誦讀習近平用典好詞佳句學習、分享交流學習感受等形式,使學生對新思想入眼入耳,入腦入心,把新思想化為具體實踐行為;開展知識競賽、實踐表演(朗誦、合唱、情景劇)等形式再現習總書記“平‘語’近人”經典語句,讓學生學會學懂學透習總書記的金句內涵,感悟經典的語言之美、內涵之深、含義之廣。從教師講、學生聽,到教師指導、全體學生積極熱情參與、相互激發,內化于心。組建“學生黨員“平‘語’近人”宣講團”、“學生黨員思政志愿者服務團”等積極發揮學生朋輩中的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更好地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以骨干示范、典型引路,影響和帶動更多的大學生一起進步、一起成長。
高校必須緊緊圍繞新時代要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堅持構建思政教育一體化的新格局,全面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今后,全方位人才培育工作將進一步充分挖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育人要素,把握師生思想特點和發展需求,優化內容供給、改進工作方法、創新工作載體,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內生動力,切實提高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