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雨菲
(靖遠縣東升中學,甘肅 靖遠 730614)
在進行語文綜合實踐前的準備時,常會出現初始的文章或課文與實踐內容不符的現象。因此,必須在原文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如對文章內容進行適當的刪減與擴增,使語言文字更加豐富或精煉等。二次創作后的文本資源,可以用于朗誦、表演話劇等。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相聯系,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技能。
對于部分學生而言,語文的學習是枯燥的。但如果能將抽象的課本內容具象化,轉化為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就會讓實踐課堂更為豐富多彩。如講景物時,若能讓學生置身其中,更能感受大自然的千姿百態;講世間風雨、社會冷暖時,若能讓學生親自去感受,更能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輕而易舉。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早已普及在各行各業中了。在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時,也更應該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效應。運用PPT、圖文、音樂等加以輔助,更能讓實踐課堂更加鮮活,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長期以來,中國的語文教學常以應試教育為主,而不注重思維訓練。甚至有的教師為了便捷,對于實踐教學僅僅只是走個過場。部分教師的教學內容過于單一且僅局限于課本,只是讓學生模仿課文的詞、句、段落,進行造句和總結。這樣一來,實踐教學的內容也變得過于枯燥,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過于機械化的學習,結果往往是不盡人意的。
由于中國人口較多,傳統的教學模式常常是一對多。“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提問,學生回答”這一模式早已司空見慣。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延續多年,卻太過拘泥于表面。師生之間的互動也不夠充分,也無法顧及絕大部分學生。此方式雖鼓舞了優秀的學生,卻冷落了其他愿意學習卻不敢回答,或者不想學習的同學。長此以往,也會造成優差生之間十分懸殊的差距,從而降低了教師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課程資源的開發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需要人力、物力的不斷累積。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教師工作壓力大,教學任務中,愿意從事教學課程資源開發的人數過少,大大增加了資源開發的難度,降低了資源開發的效率。另外,有些學校雖有一定數量的實踐活動課程,但質量卻較低,主題缺乏深度,難度較低。粗制濫造的主題形同虛設,并不能起到充分的提高實踐能力作用,甚至還浪費了學生學習的時間。
部分學生覺得語文教學內容枯燥,這與教學體系不夠完善密切相關。因此,應盡快健全教學體系,豐富教學內容。除傳統的教學方式外,教師應該多加開拓創新性的教學方法,適時舉辦一些有趣的實踐活動,如“詩詞朗誦”、“文章分享會”、“話劇表演”等。在語文教學時,教師可多使用多媒體等方式豐富課堂內容,圖文并茂的教學展示,更能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興致。興趣才是一個學科的敲門磚。
語文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項技能。不僅包括寫作的技能,還涵蓋說話的技能。語文是相互的,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因此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更是對這項技能的提升。因此教師一定要把握合適的互動時機,必要時還可給出一段適當的時間讓學生自行進行互相交流。有互動、有交流的課堂更加鮮活,而不像是一潭死水。合適的互動也在無形中調動了課堂的氣氛,氣氛往往擁有極強的帶動力,讓更多的學生融入到學習的氛圍中來。
都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想要提高綜合實踐課程的綜合效力,必須首先注重資源的開發。但由于人力缺乏,急需更多人自愿加入資源開發的隊伍中,才能讓綜合實踐研究資源的開發更加有效率,提高語文綜合實踐的質量。因此相關部門可以給予適當報酬,以此鼓勵資源開發人員,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員加入開發中來。對于資源的開發,首先應該以課內資源為基礎,對教材深度分析和透徹掌握。同時,教師更應該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使教材物盡其用。對于研究資源的開發,教師也不應該僅局限于課內材料,對課外也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山川、鳥樹、世間百態等都可以作為延伸的材料。豐富的實踐課程更能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感受到真實的社會生活。
語文是個極為豐富的學科,需要不斷的實踐,不斷的擴充。而在語文教學中,綜合實踐教學又是一個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式。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更能深度了解語文學習的真諦。然而目前,語文綜合實踐研究資源開發仍然存在著一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