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倫
(山西大學新聞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領導下進行革命和建設,也在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盡管長征途中的輿論宣傳曾對中國共產黨新聞事業發揮過巨大作用,但中央蘇區時期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探索是中國傳播史上更早的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嘗試。
中央蘇區時期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處于特殊的歷史階段,在實踐過程中受當時歷史條件的影響和局限,對黨的新聞工作產生了不少負面影響。
國民黨不僅對蘇區進行經濟封鎖、軍事進攻,還極盡所能控制群眾意識形態、打擊革命熱情。一方面,國民黨大肆宣揚共產黨為“非法組織”,詆毀、迫害共產黨人,對于想要革命的群眾輕則判處有期徒刑,重則被處以死刑。同時,在全國實行“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洗劫行動。蔣介石還在蘇區大量傳播含有反動內容的報紙、傳單以蠱惑無知群眾的心智,不信任共產黨的情緒在民眾中蔓延。另一方面,國民黨打壓廣大工人階級和貧苦農民,實行極其殘酷的統治,導致成千上萬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當時的工農革命軍大部分由農民、小資產階級、流民等組成,成分復雜,組織渙散,非無產階級思想濃厚,帶有很大雇傭性質和濃厚的農民封建落后思想,毛澤東也曾明確表示要時刻謹記紅軍的來源和成分,務必及時轉化農民和小資產階級,早日鑄成鐵一樣的紅軍戰斗隊伍。
由于根據地一般在落后、封建的大山深處,群眾文化教育水平極低,有著濃厚的宗法觀念和家族意識,在以血緣紐帶相聯系,充滿人情味與非理性色彩的人際關系環境中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開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的工作具有很大的阻力和干擾。同時,黨內也存在嚴重的個人主義、主觀主義、本位主義等腐化思想,急需黨內教育。因此,樹立正確的意識形態、糾正傳統封建迷信觀念、開展文化運動是每一個革命根據地建立初期黨中央的迫切需求。
盡管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但對中央蘇區廣大人民群眾來說,他們還不了解馬克思主義,因此如何向群眾介紹馬克思主義、解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原理十分重要。據統計,1931-1934年中央蘇區出版的馬克思主義著作有15種之多,成為中央蘇區大眾化傳播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還將馬克思經典著作改編成通俗讀物,簡明清晰地為蘇區人民講解基本理論。此外,共產黨人還創造性地將理論和實踐結合,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在這種思想領導下,共產黨人立足實際,制定符合國情的發展戰略,最終把中國革命實踐的寶貴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至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邁出了關鍵的一步,為中國革命勝利鋪上了厚重的基石。
中國共產黨巧妙利用報刊、書籍宣傳馬克思主義。據統計,中央蘇區創辦的新聞報刊多達155種,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教育等不同領域以契合具有不同需求的群眾。其中政治類報刊最多,不僅刊登了馬恩和列寧等人探討中國民主革命的文章,也刊登中國共產黨制定的各項法律法規、政策方針,召開的大小會議等。同時,報刊不僅關心國內政治,還經??菄H時事,使群眾及時了解國際政治。圖書事業方面,中國共產黨成立了專屬出版和編譯機構,負責起草、編寫、翻譯、出版各類圖書如《共產黨宣言》,其他通俗性讀物如《共產主義ABC》也由中央負責指導出版。從以往文獻看,中央蘇區共出版有210多種書籍,內容涵蓋面廣,品種豐富。
黨和蘇維埃政府通過各種形式的群眾團體組織開展政治、文化教育和文體活動,以輕松、娛樂的方式寓教于樂,潛移默化提高群眾政治覺悟,響應黨的號召,積極投身革命事業。其中最具特色的是1934年7月成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研究會以自主討論為原則,結合日常生活講解和普及馬克思列寧主義,提高共產黨人和民眾的政治素養,同時還通過舉辦學術演講,探討中國革命。另外,中央蘇區俱樂部和列寧室也成為群眾了解馬克思、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新途徑。其他群眾性社團如工農劇社、八一劇團、工農美術社也通過創作戲曲、漫畫、紅色歌謠等,巧妙利用文藝形式宣傳馬克思主義。
中央蘇區黨和蘇維埃政府十分重視學校教育,不僅設立列寧小學,還普及免費義務教育,蘇區兒童入學率從國統期不到10%發展到60%。黨還發起全民識字運動以提高百姓文化水平,大量識字班、夜校開辦,群眾識字能力明顯提高。此外,由于對有才能的干部需求量大,特
別建立了一批綜合學校,聘請有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的黨領導執教,切實提高學員的政治理論素質和專業技術素質。在學習期間,還安排學員到各地調研,參與社會實踐,提高其實務能力。
標語是革命斗爭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黨中央積極鼓勵中央蘇區的工人階級、農民朋友參與共同創作。這些標語具有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內容豐富、形式齊全等特點,據相關資料統計,蘇區紅軍共留下600余條紅色標語,內容涵蓋面廣,不僅淺顯易懂地講明了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的性質和作用,還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等內容精簡制作成朗朗上口、容易記憶并傳播的標語,成為中央蘇區馬克思主義最有效最普遍的一種大眾化傳播方式。
黨在中央蘇區取得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的非凡成效,創造了無數寶貴的歷史經驗。我們要以史為鑒,避免盲目照搬經驗,繼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背景下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共產黨在中央蘇區領導的革命和建設對中國社會歷史進程起到關鍵作用,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過失敗和挫折,共產黨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既是普遍真理,也是對普遍真理的具體應用。馬克思主義作為西方理論,代表著西方先進的文化成果,而如何使其適應中國發展道路,為中國革命、建設和發展服務,就必須在中國傳統文化、實際國情的基礎上,與中國的發展理論相融合,這樣中國共產黨才能更好地領導人民,為人民服務。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黨的領袖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用真理指導新聞宣傳工作,正是因為重視和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中國革命中的指導作用,中央蘇區馬克思主義傳播大眾化才能在特殊時期成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成功開篇。蘇區軍民真學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把理論轉化為實踐,又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學識,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從中國實際國情出發,探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光明坦途。
中央蘇區克服重重困難,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構建了系統的宣傳網絡,健全了政府文教網絡,建立軍隊宣教網絡,創建了完善的新聞出版網絡,成立了遍布蘇區的俱樂部列寧室,構建了一個覆蓋蘇區各個角落、多層次的傳播體系。這啟示我們在當下,既要重視傳統傳播模式和傳播渠道,又要根據群眾需求和社會發展不斷豐富新的方式與內容,優化機構建設,更好為黨和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