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泉
(白銀礦冶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白銀 730900)
唐代社會開放的原因可以追溯到統治者身上,他們身上具有胡族的血統,自然并未和中原的文化融合,從頒布的詔令和臣子的談話中就可以看出李唐皇帝對社會開放的支持。加上唐朝是儒家、道家、佛教三教并尊,所以社會思想呈現包容性和開放性。唐朝經濟繁榮和社會開放二者互相影響,經濟的繁榮提升了國家自信心,自然就形成了包容天下的魄力,這些都可以為社會開放提供合理的解釋。
1.吸收外來文化
唐代對外來文化的吸收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第一是政治方面,唐代允許外國人來中國生活,無論是經商、傳教、學習還是居住,并且允許外國人在官府做官。經過調查可以證明當時有七十多個國家和唐朝建立了外交關系,其中還包括一些和唐朝距離很遠的國家,這充分體現了唐朝的華夷一體觀念[1]。第二是科學技術方面,唐朝同樣向世界打開大門,從翻譯成漢文的書籍數量就可以看出來很多外國著作都傳入唐朝,從醫學書籍中可以看出來記錄了很多外國的藥物,同時也收錄了不少外國的醫藥方子,并且唐朝的司天監中有很多外國人當職,很多外國人也在唐朝內行醫。第三是數學方面,外國先進的計算方法很多都是在唐代時期傳入。第四是文化方面,從舞蹈、音樂、繪畫、飲食、體育、娛樂等方面都可以找到吸收外來文化的證據,比如從石窟壁畫中就可以看出外國文化對于唐朝的影響,這些外來文化豐富了唐朝時期人民的文化生活,甚至在某些方面改變了唐朝的文化生活。第五是宗教信仰方面,除了佛教在唐朝的興盛發展,很多其他的宗教也在當時傳入中國,并且唐朝也允許外來宗教在國家內建立寺廟教堂,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傳教活動。這些都是唐朝吸收外來文化的有效證明。
2.對外輸出文化
在吸收的同時唐代也在對外輸出優秀文化。當時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受到了唐朝文化的影響,尤其是東亞范圍內,他們不僅受到了文化的影響,在政治、法律、宗教信仰、文學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唐朝的影子,有國家直接使用漢字,或者是在漢字的基礎上進行自己國家的文字創造,比如日本文字還有很多漢字。東亞外的國家雖然并不如東亞被影響的內容廣泛,但是很多唐朝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都傳到了西亞、歐洲等地。
唐代社會的開放不只是對外的開放,也體現在對內的開放上。目前的調查中發現唐代在對內對外兩個方面都做的很優秀,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對內開放表現首先是唐代實行了相當于民族自治的政策,允許各個部落采用自己的文化習俗和政策。其次是保證民族平等的原則,很多少數民族都可以在中央或者地方擔任高級官員,甚至有做到宰相的人[2]。從高級將領上更能明顯的看出這一點,例如史思明、安祿山、仆固懷恩等,唐代對于少數民族的開放態度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在經濟方面,各個民族互相進行貿易,并且允許進京進行貿易,甚至有較長的一段時間是免稅的,這些都推動了唐朝的繁榮。
當然除了上述的一些優點,唐代社會開放也存在著一定的歷史局限,這些局限性是多方面因素形成的,包括歷史、地理、政策等。唐朝是一個半封閉的大陸,主要以務農為主,沒有足夠的驅動力推動國家進行外交。當時的唐朝由于先進的生產技術對其他國家形成很大的吸引力,但是主動性不高,即使派出使臣也是為了提升地位和威信。很多吸收的外來文化,也是很多外國使者傳入,唐代被動吸收這些文化。雖然有些僧人外出求法,但是和外來入唐的行為相比,完全是微不足道的,這就導致唐代社會開放出現不平衡的狀態。
唐代社會開放歷史局限表現在很多方面,主要是對內開放比對外開放程度弱。用商業情況來舉例子,唐代對于外國商人給予很多優惠政策,為外國商人提供多種便利[3]。但是對于本土的商人卻進行很多限制,重農抑商在這時就被體現出來:唐代對經商者從生活中各個方面限制,不允許商人乘馬、不允許官員經商、不允許經商者進入仕途等,同時對出國經商的人員嚴格排查,明確規定貿易的范圍和種類,不允許經商者超過規定的范圍。這些制度都嚴重的影響著對外貿易,限制了唐朝經濟的發展。
總之,在關注到唐代社會開放帶來的繁榮時也要正視唐代社會開放的歷史局限,只有對兩方面都進行評估才會對唐代的社會開放有一個客觀全面的理解和評價,從社會開放的特點中吸取優秀經驗,為如今的社會生活提供幫助,同時要從局限中總結出不足之處,吸取教訓,避開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