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0)
從馬克思新世界觀創立開始,便始終存在意識形態問題。特別是在當前社會現實不斷發展下,明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思想特質與當代使命,不僅是人們深入了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核心內容的根本前提。同時也是充分發揮其應有效用,指導社會生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首先,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的重要思想特質,表現在其深刻揭示人類自由本性的基礎上,對人類自我實現所需的各項現實條件、實踐途徑與方式方法的高度關心。一直以來,馬克思無論是在其提出的意識形態理論還是其他思想理論中,但凡涉及宗教意識形態問題,均對其持批判態度。例如在《馬克思與恩格斯選集》一書中,馬克思大力批判了核心本質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德意志意識形態,指出這一意識形態的出現是產生“虛假意識”與“觀念異化”的根本原因[1]。馬克思提出需要擺脫、跳出意識形態的束縛與窠臼,而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中,直接將一切遮蔽人類自由本性、人類自我實現的條件方式破除干凈作為根本任務,通過徹底消除虛假意識形態,實現人類自由解放作為其思想特質。
其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的提出,旨在批判和揭露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幻想,為奪得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勝利提供堅實的理論保障。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并非僅僅只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爭論,而是通過根據馬克思新世界觀,以科學研判的方式揭示資本運行方式、運行規律,因此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中提及的無產階級意識形態,不僅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具有豐富的經驗根據。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服務于無產階級利益,而在人類實現自我解放的過程中,其真正主體恰好是無產階級,這也使得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同時具備人民性與人類性。
再次,批判二字貫穿于整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該意識形態理論也具有較強的自我反思能力。在構建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的過程中,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作為重要指導思想,其不僅要求意識形態直接超越生存經驗[2],同時也要求將所有意識形態理論一并轉化成改造世界的實踐行為活動,因此利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持續進行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批判與更新,也成為其一大重要思想特征。
最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具有明顯的開放性,這主要是由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要求立足現實歷史條件的實際變化情況,不斷進行自我批判與自我更新,并在此基礎上對自身任務、理論目標進行相應優化調整,從而實事求是地完成意識形態建設,充分彰顯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科學性。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時至今日仍然具有較高的時代價值。在現今時代,占據著世界統治地位、主導社會生活的仍然是資本邏輯,而資本邏輯直接受到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操控。隨著資本主義意識形態逐漸侵入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領域,其對許多高校學子的思想價值觀、意識形態也產生了相應沖擊影響,使其理想信念發生動搖。因此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的當代使命,即為深刻批判當代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對資本邏輯內在基礎進行徹底瓦解[3],在直接揭露各種當代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幻想下,使得包括高校學子在內的人民群眾可以重新對世界形成正確認知,樹立起積極、正確的思想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繼續堅定自身理想信念,在學習以及工作中做到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的另一項當代使命便是實現全面中國化,特別需要注重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融合,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從而可以更好地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本人認為,實現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中國化,并非單純指我國單方面學習、借鑒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而是需要在充分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將中國長期在革命以及改革實踐中總結出的先進經驗、優秀思想理論等融入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當中,利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重新理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中的部分經典觀念,使其可以與當代中國社會變革實踐實現有機整合,并深深根植于中國當代社會現實中,從而提出全新的意識形態理念,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轉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可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將探尋人類真正實現自由解放之路、真實揭露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幻想、立足客觀發展規律科學開展意識形態批判工作等作為其重要思想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