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璐
(作者單位: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黨建工作是基層黨組織發展的基礎,高校應當做好大學生的黨建工作,從而保障高校的健康長遠。基于信息時代下,以手機與電腦為代表的移動終端走進人們生活中,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成為人們交流的工具。而新媒體在給大學生帶來許多便利同時,也給大學生帶來不良影響。因此,高校應充分的發掘新媒體的優勢,積極開展大學生的黨建工作,將大學生培養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人才。以下主要圍繞著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展開簡單分析與探討:
黨建工作實效性有待提升。高校黨建工作所面向的對象是大學生群體,就目前而言,高校在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中,主要采用開講座、走訪以及討論等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面對面的教育方式,雖然可以給予大學生面對面交流機會,并讓學生參與至黨建活動中,然而,由于大學生在活動中不用心,僅僅是走馬觀花,大部分大學生依舊難以深入的領悟黨建工作的中心思想與內涵。
黨建工作信息陳舊落后。在新媒體時代下,在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過程之中,雖然高校在黨建工作中采用微信微博以及電視等傳播手段,但是所講授的內容以理論知識與歷史事件為主,這些內容大多數固定不變的,對于學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難以保證黨建工作的質量與效果。
思想教育方式落后。黨建屬于高校發展中一項重要工作,時代快速發展的形勢下,各大高校提高對黨建工作重視程度,并積極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然而,從黨建工作的開展實際情況來看,依舊采用傳統落后的工作方式,即使偶爾使用了網絡平臺與新媒體等方式,但是受到網絡中負面信息的不利影響,給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造成沖擊,既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給黨建工作帶來了挑戰。
積極影響。大學生的身心發展還不夠成熟,極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通過開展黨建工作,向大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其中,基于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黨支部可以利用新媒體這種新型的交流工具,了解與觀察大學生的心理與情緒變化,及時發現并處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不斷的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除此之外,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升。新媒體具有開放性以及信息傳播速度快等特點,在新媒體環境下學生可以自由的發表個人的觀點,這樣使大學生的分辨能力與思考能力提升。同時,由于新媒體中的信息混雜,這就要求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正確分辨信息的能力,從而實現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
消極影響。新媒體是網絡時代下的產物,互聯網與信息技術是新媒體的基礎。從狹義層面來看,新媒體特指的是網絡媒體;從廣義層面來看,新媒體指的是全部的數字化媒體,包括了數字電視、網絡以及手機等,新媒體的應用與普及使得人們生活方式發生重大變化。而任何事物都具備兩面性,新媒體上所傳播的負面信息會給本身辨別能力不強的大學生帶來不良影響,尤其是各種網絡謠言與低俗信息的肆意傳播,將會嚴重的扭曲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
注重新媒體的運用,構建網絡學習平臺。隨著新媒體的廣泛運用與普及,黨建工作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積極創新黨建工作的運用,注重新媒體的應用。因此,高校應當提高對黨建工作認識,發掘出新媒體的優勢,建立完善的網絡學習平臺,提供豐富的黨建教育內容,如黨史人物趣事以及黨建大事記等,供大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自主選擇,點燃學生參與至黨建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要根據網絡學習平臺的特點,相應的制定考核機制,在完成對大學生的黨建教育后,通過構建專門的考試系統,實行對大學生的在線考核和評價,深化大學生對黨建教育的重視。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定期的組織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如征文活動以及知識問答活動等,充分調動大學生的主動性,增加黨建學習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從而更好的錘煉大學生的黨性。
構建學生黨建信息庫,開展黨組織建設。就傳統高校黨建工作來看,由于所面對的管理對象眾多,包括了學生積極分子以及學生黨員等,加大了管理的難度,導致學生入黨信息丟失等問題時有發生,給學生黨員隊伍的建設造成阻礙。因此,基于新媒體環境下,應當改進并優化出傳統的黨建管理模式,加快學生黨建信息庫的建立,實現紙質版信息向數字化信息的轉變,對大學生的入黨信息實施數字化的管理,并結合使用數字化檔案與紙質檔案,做好建檔與歸檔共工作,避免出現檔案信息丟失的問題。通過建立起檔案信息庫,為黨組織與黨支部發展提供重要資源,為大學生入黨提供依據,從而將大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的黨員人才,不斷的充實當前的黨員隊伍。
注重新媒體和傳統黨建模式的結合。高校在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中,可以將新媒體作為重要教育手段,向學生開展黨建教育,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要放棄傳統黨建方式,應當注重新媒體與傳統黨建模式的結合,實現黨建工作的創新。比如,通過新媒體的應用,向大學生傳播紅色文化與傳統文化等關于黨建的內容,使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接受黨建教育,潛移默化中轉變大學生落后的思想,促進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
除此之外,在向大學生開展黨建教育時,可以微信微博為重要陣地開展線上活動,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自主的參加各類活動,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教育活動,改變以往以理論教育為主的黨建教育模式。同時,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可選擇的學習素材眾多,這些素材的顯著提升了大學生黨建教育的質量。與此同時,除了開展網絡教育活動,還應當圍繞著大學生的生活,開展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深化大學生對黨的各項政策方針的認識,提升大學生黨員的綜合素質,并將大學生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發揮出來。
建立“學習強國”平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加強學習、建設學習大國”的指示精神,中宣部著力建設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基于此,2019年1月1日,“學習強國”手機客戶端正式上線,基于新媒體視野下,在開展大學生的黨建工作中,要加快對“學習強國平臺”的建立,為廣大大學生深入學習新思想、新理論搭建重要的平臺,充分的發揮出新媒體的優勢,實現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綜合上文所述可以知道,隨著時代的進步與變化,傳統的大學生黨建工作理念與模式暴露出許多的弊端,難以滿足新時期的高校黨建工作的需要。因此,基于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應當注重各類新媒體的應用,加快網絡學習平臺的建立,改進并創新黨建工作模式,不斷提升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質量與水平,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使大學生的黨性覺悟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