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春燕
(無錫技師學院,江蘇 無錫 214153)
機械制造本身就是一門對學生綜合素養要求比較高的課程,不僅需要學生具備專業知識,還需要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過程中。這門課程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實踐學習和以后工作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依舊是最主要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顯然不能滿足機械制造課程基本的教學需求。“教師講、學生記”的教學方法只能夠讓學生記住理論知識,但這種記錄是機械并且單一的,并不能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的結合,不符合機械制造課程的教學要求。
機械制造課程本身是一門知識面廣、零碎知識點較多的課程。在灌輸式教學方法下,學生記憶這些拗口冗雜的知識點主要是通過反復的背誦和默寫來進行記憶,這對于本身對背誦和記憶就不太拿手的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學習起來十分吃力,對課程本身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也就不斷下降,導致機械制造課程無法達到教學目標。
同時,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機械制造課程教學很難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雖然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視,但是在開展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是相互分開的,這造成了實踐與理論的脫節,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實踐體驗,但無法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與機械制造課程的教學目標只達到了表面上的一致,并沒有真正起到教學作用。
這些現狀大多數都是因為現有的教學模式與機械制造課程的教學要求不匹配造成的,要想改善目前的教學情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創新和推廣新的教學模式,理實一體化教學就是在實踐推廣過程中運用較為廣泛的,與機械制造課程教學要求相符的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是展開教學工作的基礎,要想理實一體化教學在機械制造課程教學中發揮應有的效用,做好相應的教學計劃準備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在制定教學計劃之前,教師應該對課程的相關教學要求有充分的了解,以達到教學目標為最終目的制定教學計劃,這里的目標指的不僅僅是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專業能力的培養。
其次,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的整體水平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作為機械專業的基礎課程,機械制造的綜合性是很高的,如果脫離了學生的整體水平,在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因為教學過難或者過易給整個教學效果帶來一定的影響。
同時,作為機械專業的必修課程,機械相關專業的學生都需要學習,也就是說,學習機械制造的學生都是來自不同的專業系別的,專業不同,對機械制造課程的要求也不同,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應該將不同專業的教學計劃區分開來,有針對性地對機械制造知識進行講解,以學生所在的專業的基本要求以及在未來工作中比較容易遇到的專業知識為依據和導向,有選擇性地劃歸不同專業的教材重點,這有這樣才能夠讓機械制造教學適用于不同需求的專業講解。
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要體現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理念,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聯系起來,不能認為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將它們當成兩個課程來進行教學,應該根據教材內容和大綱要求,將實踐與理論進行有機的結合,讓學生能夠扎實掌握每個知識點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
(1)機械制造教學對學生理論和實踐都有著一定的要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主動性要求比較高。教師在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教學內容信息考量,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對于機械制造學習的興趣。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情境教學法,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將抽象化的理論知識通過情境轉為具象化的表現形式,使學生在情境中能夠通過真聽、真看、真感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識,增加教學趣味性的同時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第二,問題教學法,通過設置階梯性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一步一步地打開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能夠從淺到深地慢慢接受有難度的知識,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隨著教師的問題學會如何進行自主的探索和思考,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
第三,合作教學法,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學習任務,通過這樣的方式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思考時間,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使學生能夠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在理實一體化的課堂中,教師需要發揮好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根據機械制造課程的教學特點來說,在課堂教學中是比較沉悶的,尤其是理論教學課堂,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吸引力較弱,再加上學生本身學習習慣不好,基礎知識薄弱,在理論教學中分神做其他的事情是十分常見的現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將實踐課程加入純理論教學的課堂中,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對應一個實踐內容,引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證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探索和挑戰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一旁進行觀察,并且對出現嚴重偏差的實驗過程進行適當的指導,但是不能主導學生的實驗過程,讓實踐最終回歸教師動手學生觀察的情況中,這樣是違背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理念,也不利于機械制造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
(3)理實一體化教學中的“實”不僅僅指的是與教學內容以及專業有關的實踐,還包括了與課堂本身有關的實踐。作為一門概念性很強的學科,機械制造課程教學中包含了很多理論和概念性的知識需要記憶,對于記憶課堂內容存在一定困難的學生來說,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教會學生如何記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布置相關的背誦任務,還需要將相關的記憶方法和記憶工具傳授給學生,比如如何運用思維導圖將知識點組合成有聯系的框架,課堂筆記如何記錄能夠更好的幫助記憶,編制朗朗上口的口訣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記憶和背誦等,這些都是和課堂本身有關的實踐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這方面的實踐教學不僅對教學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還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記憶習慣,對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機械制造課程教學僅僅依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是很難達到教學效果的,因此,課堂外的教學對機械制造課程十分重要。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理念下,教師在展開課后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布置課后教學任務的過程中,要能只關注理論知識的記憶和背誦,要盡量避免進行反復背誦的機械化教學任務,應將實踐與理論結合起來,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布置一些在實際生活中比較容易實現的實踐任務,以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其次,在布置課后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應該以本課學習到的新的知識點為主,彌補在課堂教學中因為時間、空間等條件的限制導致的學生在運用新知識上的不足,輔助鞏固以前課堂教學中的重點知識,讓學生通過課后學習能夠更好地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并加以彌補;
最后,在布置課后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考慮到實踐活動的集體性,在布置單人可以完成的教學任務的同時,也適當地布置一些集體任務,比如小組合作實驗、專業技能競賽等等,這些帶有良性競爭性質的任務更能夠激發起學生完成任務的熱情和興趣,在與同學的交流合作中查漏補缺,發現自身的不足,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使學習知識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鞏固,還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延展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助于他們養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考習慣。
綜上所述,理實一體化教學在機械制造課程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實現基本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更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有利于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在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選擇恰當的教學組織方式,布置有效的課后學習任務,立足課堂實際展開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全面促進機械專業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