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康
(揚州市江都區中醫院,江蘇 揚州 225200)
門診西藥房處方調劑工作的質量與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醫院整體的服務質量有著密切的聯系[1]。在對門診西藥房的工作進行常規管理時,難以對該科室工作中存在的安全問題進行預見性的評估[2]。西藥房處方調劑工作出現差錯是藥房管理工作中的常見問題。針對這一問題,自2016年7月起,揚州市江都區中醫院對門診西藥房的處方調劑工作進行PDCA循環管理。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PDCA循環法在門診西藥房處方調劑工作中的應用價值。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揚州市江都區中醫院門診西藥房接收的100張處方。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和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這兩個時間段,該院門診西藥房接收的處方各有50張。這100張處方來自于婦科、骨科、兒科及消化內科。
自2016年7月起,該院對門診西藥房的處方調劑工作進行PDCA循環管理。進行PDCA循環管理分為計劃、執行、檢查、調整四個階段。具體的管理方法是:1)計劃階段。成立PDCA循環管理小組。小組的成員由該院門診西藥房的藥劑師組成。在實施PDCA循環管理前,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使其熟練地掌握與PDCA循環管理法相關的知識及對處方進行調劑的方法。通過組內討論的方式找到西藥房處方調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據此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2)執行階段。(1)對新入職的藥劑師進行培訓,使其熟練地掌握對處方進行調劑的方法,增強其工作的責任心,使其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2)重新對藥劑師的工作進行劃分,采用新老員工互相搭配的原則進行排班。(3)及時公布新藥通知,組織藥劑師學習新藥的說明書,使其了解新藥的用法、用量、適應證、禁忌證,要求每名藥劑師在新藥學習單上簽字。(4)重新規劃門診西藥房的布局,將藥品放在不同的區域內保存,并嚴格控制藥房內的溫度、濕度。用彩色標簽對特殊的藥品進行標識,指派專人負責看管此類藥品。(5)醫院加強網絡信息系統的建設,及時更新藥品錄入信息系統,指派相關人員統計過期的藥品,并填寫好過期藥品詳情單。在藥品錄入信息系統中詳細記錄藥品的名稱、劑型及生產廠家等信息。(6)藥劑師在為患者調劑處方中的藥品前,應對處方用藥的適宜性進行審核。對于有疑問的處方,藥劑師應及時與開具處方的醫生聯系,確認處方無誤后再為患者調配處方中的藥品。(7)將每個階段的處方調劑工作落實到個人。出現問題時直接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3)檢查階段。醫院成立處方質量監管小組。該小組的成員定期對處方用藥的適宜性進行審核。將患者用藥的滿意率、藥師調劑處方藥品的準確率作為對處方調劑工作的質量進行評估的標準。在科室內實行獎懲制度,將處方調劑工作的質量與藥劑師的績效掛鉤。4)調整階段。藥劑科的管理者每個月組織召開會議,在會議中總結本月處方調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共同制定解決措施,并應用到下一個月的管理工作中。
統計在實施PDCA循環管理前后該院門診西藥房處方調劑工作中藥品種類差錯、藥品劑量差錯、藥品規格差錯、醫囑審核差錯、藥品數量差錯的發生率。
使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PDCA循環管理后,該院門診西藥房處方調劑工作的差錯率低于實施PDCA循環管理前(P<0.05)。詳情見表 1。

表1 在實施PDCA循環管理前后該院門診西藥房處方調劑工作差錯率的比較
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化,醫院藥房的工作已由傳統、單一的供應型向多元化的技術服務型轉化,這向藥學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藥房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患者治療的效果及醫院整體的服務質量密切相關[3-4]。
PDCA循環法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方法。該方法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來的。PDCA循環法將開展的質量管理工作分為計劃、實施、檢查、調整四個階段。PDCA循環法是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基礎和方法依據。在對藥房的處方調劑工作進行PDCA循環管理的過程中,可使傳統藥房質量管理執行控制體系轉變為三級質量控制體系。藥房的負責人是一級質量監控員,其工作是對月內、周內、季度內藥劑師的工作進行匯總,針對處方調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藥房的藥劑師是二級質量控制員,其工作是對藥房中的藥品進行相應的管理,確保藥品的質量。藥劑師在收到處方時,對處方用藥的適宜性進行審核,以確保患者治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藥房的負責人組織成立處方調劑工作審核小組。該小組的成員是三級質量監控員。該小組的成員定期對藥房的處方調劑工作進行抽查,將處方調劑工作中出現的差錯進行統計,并追責到具體的責任人,督促其改正錯誤,進而確保西藥房處方調劑工作的質量[5]。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使用PDCA循環法對門診西藥房的處方調劑工作進行管理,可有效地降低該科室處方調劑工作的差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