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嵐,王龍強
(山東省文登整骨醫院,山東 文登 264400)
創面感染是骨科的創傷患者常見的一種并發癥。骨科創傷患者的創面在發生感染后不易愈合,甚至引發骨髓炎。近幾年,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為探討對35例骨科創傷后創面感染患者進行負壓封閉引流的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山東省文登整骨醫院收治的70例骨科創傷后創面感染患者。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35例對照組患者中,有21例(60%)男性患者,有14例(40%)女性患者;其年齡為16~68歲,平均年齡為(41.24±2.58)歲;其中有9例(25.71%)患者發生距骨骨折,有15例(42.86%)患者發生脛骨遠端骨折,有11例(31.43%)患者發生跟骨骨折。在35例觀察組患者中,有20例(57.14%)男性患者,有15例(42.86%)女性患者;其年齡為18~71歲,平均年齡為(42.14±3.06)歲;其中有7例(20%)患者發生距骨骨折,有18例(51.43%)患者發生脛骨遠端骨折,有10例(28.57%)患者發生跟骨骨折。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具體的方法是:清除患者創面的分泌物及壞死的組織。保留骨膜和供血的軟組織。用生理鹽水徹底清洗創面。根據對患者創面的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的結果為其選用合適的抗生素沖洗創面。然后使用紗布擦干創面。使用敷料覆蓋創面。每天更換1次敷料,直至其創面生長出肉芽組織。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負壓封閉引流。具體的方法是:清除患者創面的分泌物及壞死的組織。用生理鹽水徹底清洗創面。根據患者進行創面分泌物細菌培養的結果為其選用合適的抗生素沖洗創面。用紗布擦干創面。根據患者創面的大小將負壓封閉引流敷料剪成合適的形狀,覆蓋在創面上。將負壓封閉引流敷料縫合在創面周圍的皮膚上。用酒精紗布擦凈創面周圍的皮膚。待創面周圍的皮膚干燥后,用半通透膜覆蓋創面和敷料。半通透膜的邊緣需超出創面邊緣3~4 cm。將負壓封閉引流敷料上的引流管與負壓引流設備相連接。將負壓引流設備的負壓設置為40~60 kPa。每7 d更換1次敷料,直至其創面生長出肉芽組織。
在治療14 d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顯效:患者的創面完全愈合或基本愈合。有效:患者的創面明顯縮小,分泌物明顯減少。無效:患者的創面未明顯縮小甚至擴大??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
骨科創傷患者的創面通常較深,其創面中的上皮組織和結締組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骨科創傷患者需要等到創面愈合、生長出肉芽組織后再實施植皮手術。在等待創面愈合的過程中,患者的創面可因多種原因而發生感染,從而延長其創面愈合的時間,甚至引發骨髓炎。20世紀90年代初期,臨床上開始對嚴重軟組織損傷、大面積感染、骨折開放性創傷患者進行負壓封閉引流治療。對骨科創傷后創面感染患者進行負壓封閉引流的優勢有:1)對骨科創傷后創面感染患者進行負壓封閉引流的效果不受其體位的影響,即使其創面低于引流管,也可完全排出創面的膿液、壞死組織及滲液等?;颊邉撁娴哪撘骸乃澜M織及滲液等被排出后,會破壞細菌生存、繁殖的環境,減少創面細菌的數量,從而有效地治療創面感染,促進其創面愈合。2)對骨科創傷后創面感染患者進行負壓封閉引流時使用半通透膜覆蓋創面和敷料,創面的封閉性較好,無需頻繁更換敷料,不易使創面受到污染,并可減少其抗生素的使用劑量。3)負壓封閉引流是一種物理療法,無毒副作用。骨科創傷后創面感染患者使用該方法進行治療的安全性高。
本文的研究結果證實,對骨科創傷后創面感染患者進行負壓封閉引流的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