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芳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東城新區利芳口腔門診,山西 運城 044000)
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是牙科門診常見的一種疾病[1]。以往臨床上常采用常規的斷牙修復術治療此病,但效果不夠理想。相關的臨床研究表明,用牙體牙髓正畸聯合修復術治療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的療效顯著[2]。本文對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東城新區利芳口腔門診接診的98例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旨在探究用牙體牙髓正畸聯合修復術治療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的效果。
將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東城新區利芳口腔門診接診的98例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均了解本研究的目的及實施方案,且均自愿參與本研究。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將這98例患者分為正畸修復組(51例)與常規修復組(47例)。正畸修復組患者中有男28例,女23例;其年齡為13~68歲,平均年齡(45.31±6.29)歲;其中患牙為側切牙的患者有12例,為中切牙的患者有39例。常規修復組患者中有男26例,女21例;其年齡為12~71歲,平均年齡(47.68±6.91)歲;其中患牙為側切牙的患者有9例,為中切牙的患者有38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
為常規修復組患者采用常規的斷牙修復術進行治療。方法是:拔除患者的患牙,清除其患牙周圍病變壞死的組織,然后擇期對其進行常規的義齒修復。為正畸修復組患者采用牙體牙髓正畸聯合修復術進行治療。方法是:對患者的患牙進行根管治療。治療2周后,若患者未出現不良反應,可對其進行正畸治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作牽引鉤,使用磷酸鋅水門汀將牽引鉤的頂部固定在其患牙的根管上(以其患牙旁的正常牙齒作為支牙)。選用直徑為0.6~0.8 mm的不透鋼絲對患牙進行牽引(鋼絲的彎度應與牙唇面吻合,牽引的方向應與患牙牙體長軸的方向一致)。將直徑為0.45 mm的鋼絲作為牽引唇弓(牽引的力度為50 g)。采用結扎絲和橡皮圈對牽引樁、唇弓進行牽引。完成正畸處理后,告知患者每個月到醫院進行1次復診。在進行復診時,對患者的牽引裝置進行檢查,確保其牽引力正常。在發現牽引裝置松動后,及時對其進行相應的調節。在患牙牽引修復的效果達到預期后,使用結扎絲對患牙進行固定。固定的時間應超過10周,以免牙根回縮。正畸治療結束后,對患牙的牙冠及牙齦進行修復。完成修復后,對患牙進行永久性固定。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3]。療效評估標準:1)顯效。治療后,患者能夠正常地進食、咀嚼,其患牙無牙周袋。完成修復后,其患牙牙體的邊緣十分緊密,牙體及周圍組織無松動。患牙牙體長軸的方向與相鄰牙齒及對稱牙牙體長軸的方向相同。2)有效。治療后,患者能夠正常地進食、咀嚼,其患牙無牙周袋。完成修復后,其患牙牙體與相鄰牙牙體間存在0.5~1.0 mm的縫隙,牙體及周圍組織無松動,牙齦出現輕微的炎癥反應。與對稱牙相比,患牙牙齦的高度較低。3)無效。治療后,患者自覺患牙疼痛,無法正常地進食、咀嚼,其患牙牙齦出現紅腫。完成修復后,其患牙牙體與相鄰牙牙體間的縫隙較大,牙根有松動的現象。
使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正畸修復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無效的患者有1例(占1.96%),為有效的患者有23例(占45.10%),為顯效的患者有27例(占52.94%)。正畸修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8.04%(50/51);常規修復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無效的患者有14例(占29.79%),為有效的患者有15例(占31.91%),為顯效的患者有18例(占38.30%)。常規修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0.21%(33/47)。正畸修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修復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在術后,正畸修復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1.96%)發生牙周炎,有1例患者(占1.96%)發生牙痛,有1例患者(占1.96%)發生牙體移位,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88%(3/51);常規修復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占3.92%)發生牙周炎,有4例患者(占8.51%)發生牙痛,有3例患者(占6.38%)發生牙體移位,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9.15%(9/47);正畸修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常規修復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對比
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是牙科門診的常見病。以往臨床上常采用常規的斷牙修復術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但效果不夠理想[4]。相關的文獻指出,用牙體牙髓正畸聯合修復術治療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的療效較好,能夠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了進一步探究用牙體牙髓正畸聯合修復術治療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的效果,筆者對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東城新區利芳口腔門診接診的98例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正畸修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8.04%)高于常規修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70.21%),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5.88%)低于常規修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19.15%),P<0.05。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患者的患牙進行正畸及修復的過程中,應注意控制牽引的力度,以免損傷其牙齦[5]。
綜上所述,用牙體牙髓正畸聯合修復術治療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的效果較好,能夠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