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洪
(江陰市文林衛生院婦產科,江蘇 江陰 214416)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無痛分娩技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有研究結果顯示,為進行無痛分娩的產婦使用催產素可縮短其產程持續的時間,改善其分娩結局。為了進一步證實該療法的有效性,本文對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在江陰市文林衛生院婦產科進行無痛分娩的60例產婦進行了以下研究。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在江陰市文林衛生院婦產科進行無痛分娩的6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產婦。對照組產婦的年齡范圍在22~3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6±1.1)歲;其孕周范圍在38~41周之間,平均孕周為(39.2±1.1)周。觀察組產婦的年齡范圍在21~3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9±1.2)歲;其孕周范圍在38~42周之間,平均孕周為(39.4±1.3)周。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采用無痛分娩技術輔助兩組產婦進行分娩。具體的方法為:在產婦進入產程后,對其進行心電圖指標、血壓、脈搏及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的監測,同時用胎心監護儀監測其宮縮及胎心的變化情況。將1 mg的瑞芬太尼加入到100 ml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中,將該藥液裝入鎮痛泵中。在產婦的宮口打開超過3 cm后,為其開放靜脈通路、連接鎮痛泵,并進行鼻導管吸氧。將鎮痛泵設置為靜脈自控鎮痛(PCIA)模式:即負荷量為3 ml、單次給藥量為3 ml、持續劑量與鎖定時間的比值為10 ml:5 min。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產婦靜脈滴注催產素。具體的方法為:待鎮痛藥起效后,將2.5 U的催產素與50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混勻,為產婦進行靜脈滴注,將滴速控制在每分鐘8滴。產婦若出現胎心移位、宮縮反應過強等現象,為其暫停使用催產素,待其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后再繼續使用,直至其分娩結束。
在兩組產婦分娩結束后,觀察其在分娩過程中的疼痛程度,對比其產程活躍期持續的時間、第一產程持續的時間和總產程持續的時間,并比較其自然分娩率。采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估兩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疼痛程度。該量表的分值為0~10分。產婦的VAS評分越高,表示其疼痛越強烈。
應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分娩過程中,觀察組產婦的VAS評分為(2.5±0.6)分,對照組產婦的VAS評分為(2.6±0.7)分,二者相比,t=0.719,P>0.05。
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產程活躍期持續的時間、第一產程持續的時間和總產程持續的時間均較短,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程持續時間的對比 ( h,±s )

表1 兩組產婦產程持續時間的對比 ( h,±s )
組別 例數 產程活躍期持續的時間總產程持續的時間觀察組 30 1.5±0.2 0.8±0.1 6.4±1.2對照組 30 4.3±1.0 0.8±0.2 9.4±2.3 t值 18.212 0.000 7.671 P值 0.000 0.500 0.000第一產程持續的時間
觀察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為86.7%(26/30),對照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為53.3%(16/30),二者相比,χ2=7.94,P<0.05。
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孕產婦對分娩質量及分娩體驗的要求也不斷升高。加之對分娩疼痛的恐懼,越來越多的孕產婦會選用無痛分娩技術進行分娩。不過,部分學者認為,使用無痛分娩技術輔助產婦分娩可影響其宮縮,進而可影響其分娩的結局[4-5]。
近年來,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產婦進行無痛分娩的過程中為其使用催產素可顯著增強其產力,增加其宮頸周圍平滑肌收縮的頻率,改善其腹壓不明顯、下墜感弱等現象,引導其正確發力,避免其過度虛耗體力,進而可提高其自然分娩率。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為使用無痛分娩技術輔助分娩的產婦靜脈滴注催產素可顯著縮短其產程,提高其自然分娩率,改善其分娩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