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
(江蘇省蘇州市明基醫院,江蘇 蘇州 215000)
對足月妊娠產婦進行引產是一種提高其陰道分娩率的有效方式。縮宮素靜脈滴注法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引產方法。相關的研究表明,單用縮宮素靜脈滴注法對足月妊娠產婦實施引產的過程中,對其自發宮縮的誘導時間較長,從而易導致引產失敗。有學者指出,單用縮宮素靜脈滴注法進行引產的足月妊娠產婦可出現不協調性子宮收縮過強的情況,從而可導致其發生子宮破裂、胎兒宮內窘迫等并發癥。本文對在江蘇省蘇州市明基醫院接受引產的足月妊娠產婦進行分組研究,旨在分析用低位水囊引產法+縮宮素靜脈滴注法對足月妊娠產婦進行引產的效果。
本研究經江蘇省蘇州市明基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從2017年1月至12月期間在該院接受引產的足月妊娠產婦中隨機選擇64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其入選標準是:具有進行引產的指征;單胎妊娠;胎兒發育情況良好,胎盤功能正常;宮頸不成熟;孕周超過37周,胎膜破裂后2 h仍未進入產程;存在羊水過少、過期妊娠等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且經治療后未取得理想效果,需要終止妊娠。其排除標準是:存在骨盆狹窄、胎位不正、前置胎盤、胎兒過大、胎兒宮內窘迫及子宮畸形等情況。根據引產方式的差異對這64例產婦分為觀察組(33例)與參照組(31例)。觀察組產婦的年齡為22~40歲,平均年齡(31.0±1.3)歲;其孕周為37~42周,平均孕周(39.5±0.8)周;其中有初產婦19例,經產婦14例。參照組產婦的年齡為24~40歲,平均年齡(32±1.2)歲;其孕周為37~42周,平均孕周(39.5±0.8)周;其中有初產婦18例,經產婦13例。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為參照組產婦采用縮宮素靜脈滴注法進行引產。方法是:將2.5~5.0 U的縮宮素(生產廠家:上海上藥第一生化制藥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0862,規格:2.5 U/0.5 ml)溶于50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對產婦進行靜脈滴注,初始滴速為4滴/min。密切監測產婦子宮收縮及胎心的變化情況。若其未出現明顯的宮縮,每隔15~20 min為其調整1次縮宮素的滴速(最大滴速不得高于40滴/min),直至其出現明顯且規律的宮縮。在縮宮素的滴速調整為最大滴速但產婦未出現明顯宮縮的情況下,適當地為其增加滴注縮宮素的濃度,直至其出現明顯的宮縮。在增加滴注縮宮素的濃度后,產婦若仍未出現明顯的宮縮,應停止為其滴注縮宮素,并視情況對其進行人工破膜術或剖宮產術。為觀察組產婦聯用低位水囊引產法和縮宮素靜脈滴注法進行引產。方法是:在對產婦實施低位水囊引產前,告知其排空膀胱。協助其取膀胱截石位,對其進行常規的消毒鋪巾。在其宮頸管內置入宮頸擴張球囊及導管,之后將80~120 ml的生理鹽水注入到球囊內,然后牽拉導管,直至球囊與宮頸內口相貼合。對宮頸擴張球囊導管的體外端進行固定。完成子宮頸擴張球囊的放置后,密切監測胎心的變化情況,避免胎兒在宮內出現缺氧的情況。在放置宮頸擴張球囊后1 h內,產婦若未出現明顯的宮縮,為其靜脈滴注縮宮素(縮宮素的使用方法與參照組一致)。在放置宮頸擴張球囊后24 h內,產婦若仍未出現明顯的宮縮,需要及時將球囊取出。必要時對產婦進行人工破膜術或剖宮產術。
比較兩組產婦引產的總有效率、陰道分娩的成功率、開始引產至臨產的時間、總產程持續的時間、產后的出血量及新生兒的Apgar評分。引產效果的判定標準是:1)顯效。進行引產后,產婦出現明顯的宮縮,其宮頸口擴張至3 cm。2)有效。進行引產后,產婦出現明顯的宮縮,其宮頸口擴張至1~2 cm。3)無效。進行引產后,產婦未出現明顯的宮縮,其宮頸口未擴張[1-2]。
應用SPSS 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引產后,參照組產婦中引產效果為顯效的產婦有11例(占35.48%),為有效的產婦有13例(占41.94%),為無效的產婦有8例(占25.81%)。參照組產婦引產的總有效率為70.97%(22/31);觀察組產婦中引產效果為顯效的產婦有19例(占57.58%),為有效的產婦有12例(占36.36%),為無效的產婦有2例(占6.06%)。觀察組產婦引產的總有效率為90.91%(30/33)。觀察組產婦引產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產婦,P<0.05。詳見表1。
觀察組產婦陰道分娩的成功率為90.91%(30/33),參照組產婦陰道分娩的成功率為70.97%(22/31)。觀察組產婦陰道分娩的成功率高于參照組產婦,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引產總有效率及陰道分娩成功率的對比
參照組產婦開始引產至臨產的時間平均為(31.54±5.87)h,其總產程持續的時間平均為(9.39±4.82)h,其產后的出血量平均為(239.54±80.27)ml,其新生兒的Apgar評分平均為(7.24±1.08)分。觀察組產婦開始引產至臨產的時間平均為(11.82±4.91)h,其總產程持續的時間平均為(6.38±2.37)h,其產后的出血量平均為(198.22±81.35)ml,其新生兒的Apgar評分平均為(8.04±1.23)分。觀察組產婦開始引產至臨產的時間、總產程持續的時間均短于參照組產婦,其產后的出血量少于參照組產婦,其新生兒的Apgar評分高于參照組產婦,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開始引產至臨產的時間、總產程持續的時間、產后的出血量及新生兒Apgar評分的對比(±s )

表2 兩組產婦開始引產至臨產的時間、總產程持續的時間、產后的出血量及新生兒Apgar評分的對比(±s )
組別 例數 開始引產至臨產的時間(h) 總產程持續的時間(h) 產后的出血量(ml) 新生兒的Apgar評分(分)參照組 31 31.54±5.87 9.39±4.82 239.54±80.27 7.24±1.08觀察組 33 11.82±4.91 6.38±2.37 198.22±81.35 8.04±1.23 t值 14.611 3.200 2.044 2.758 P值 0.000 0.002 0.045 0.008
對足月妊娠產婦進行引產是一種提高其陰道分娩率的有效方式。目前臨床上對足月妊娠產婦進行引產的主要方法包括水囊引產和藥物引產[3]。對產婦進行引產主要是通過軟化其宮頸、提高其宮頸的成熟度、使其產生規律宮縮等方式促進其分娩[4]。縮宮素是一種多肽激素類子宮收縮藥。此藥可有效地促進子宮的收縮[5]。有研究表明,使用縮宮素對足月妊娠產婦進行引產可有效地促進其子宮平滑肌的收縮,擴張其宮頸,加快其子宮收縮的頻率,從而可促進其分娩,降低其剖宮產率[6]。有學者在臨床研究中發現,單用縮宮素靜脈滴注法對足月妊娠產婦進行引產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單用縮宮素靜脈滴注法進行引產的足月妊娠產婦可出現不協調性子宮收縮過強的情況,從而可導致其發生子宮破裂、羊水栓塞、胎兒宮內窘迫和新生兒窒息。有研究指出,有效地提高產婦宮頸的成熟度是提高其陰道分娩成功率的關鍵。低位水囊引產法是一種機械性的促宮頸成熟的方法。使用低位水囊引產法對足月妊娠產婦進行引產的作用機制包括:1)通過在產婦宮頸口處置入水囊的方式使其宮頸口出現一定程度的擴張,從而促進其宮頸的軟化及變短[7]。2)產婦蛻膜受到刺激后釋放出的部分磷脂酶A與磷脂發生相互作用后可產生前列腺素,從而可引起其子宮的收縮。3)將水囊置入產婦的宮腔后,其垂體后葉會因得到反射性刺激而增加催產素的釋放,從而可促進其子宮的收縮,縮短其產程,降低其剖宮產率[8]。車月坤[1]等在臨床研究中將104例足月妊娠產婦分為研究組(n=52)和對照組(n=52)。為對照組產婦單用縮宮素靜脈滴注法進行引產。為研究組產婦聯用低位水囊引產法和縮宮素靜脈滴注法進行引產。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婦引產的總有效率、陰道分娩的成功率均高于對照組產婦,P<0.05;研究組產婦接受引產后其宮頸Bishop評分高于對照組產婦,P<0.05。為了進一步分析用低位水囊引產法+縮宮素靜脈滴注法對足月妊娠的產婦進行引產的效果,筆者對2017年1月至12月期間在江蘇省蘇州市明基醫院接受引產的足月妊娠產婦進行分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引產的總有效率、陰道分娩的成功率、新生兒的Apgar評分均高于參照組產婦,其開始引產至臨產的時間、總產程持續的時間均短于參照組產婦,其產后的出血量少于參照組產婦,P<0.05。
綜上所述,用低位水囊引產法+縮宮素靜脈滴注法對足月妊娠的產婦進行引產可有效地提高其陰道分娩的成功率,縮短其產程,改善其妊娠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