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月
(句容市中醫院,江蘇 句容 212400)
中風又被稱為腦卒中。中醫認為,此病主要是由氣血逆亂、腦脈痹阻、血溢于腦所致。此病具有起病急、患者病情變化快等特點。目前臨床上對中風急性期患者主要進行脫水降顱壓、營養神經等治療。近年來,益氣活血通絡湯在治療中風急性期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對句容市中醫院神經科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中風急性期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旨在探討用益氣活血通絡湯對中風急性期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
選擇句容市中醫院神經科收治的60例中風急性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均收治于2017年1月至12月。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將其分為通絡湯組(n=30)和參考組(n=30)。參考組30例患者中有男14例、女16例;其年齡為55~78歲,平均年齡(64.35±16.35)歲。通絡湯組30例患者中有男15例、女15例;其年齡為52~75歲,平均年齡(65.78±15.43)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本次研究經句容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入住重癥監護病房接受常規治療,包括對其進行降顱壓、營養神經、改善腦部微循環、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治療。在此基礎上,為通絡湯組患者加用益氣活血通絡湯進行治療。益氣活血通絡湯的藥物組成和用法是:黃芪、當歸、丹參、雞血藤各15 g,桃仁、紅花各12 g,川芎、地龍、炙甘草各10 g,水蛭3 g。水煎服,1劑/d,分早晚2次溫服,連續用藥2周。對于存在吞咽障礙的患者,可采用鼻飼法給藥。對于存在風中經絡癥狀的患者,可在此方中加入肉桂6 g,防風、防己各12 g,生姜5片。對于存在腑氣不通癥狀的患者,可在此方中加入厚樸、大黃、枳實各10 g。對于存在氣虛痰阻癥狀的患者,可在此方中加入茯苓、白術、陳皮各15 g。對于存在氣虛血瘀癥狀的患者,可在此方中加入赤芍15 g。
參照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上制定的腦卒中療效評定標準將患者治療的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經治療,患者神經功能損傷的評分減少>90%,其殘疾分級為0級。有效:經治療,患者神經功能損傷的評分減少17%~89%,其殘疾分級為1~3級。無效:經治療,患者神經功能損傷的評分減少不足17%。在進行治療前后,對患者進行CT檢查,并計算其腦血腫量和腦水腫量;采集其空腹靜脈血,應用免疫透射比濁法對其血樣中hs-CRP的含量進行測定,應用電化學發光法對其血樣中NSE的含量進行測定。
用SPSS 21.0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通絡湯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顯效的患者有22例(占73.33%),為有效的患者有8例(占26.67%);參考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顯效的患者有19例(占63.33%),為有效的患者有10例(占33.34%),為無效的患者有1例(占3.33%)。通絡湯組患者和參考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100%、96.67%,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腦血腫量、腦水腫量、NSE、hs-CRP的水平相比,P>0.05。治療后,通絡湯組患者腦血腫量、腦水腫量、NSE、hs-CRP水平的平均值分別為(10.22±2.07)ml、(5.34±2.57)ml、(10.44±1.58)μg/L、(12.55±2.81)mg/L,參考組患者腦血腫量、腦水腫量、NSE、hs-CRP水平的平均值分別為(14.86±2.84)ml、(6.87±2.96)ml、(13.28±1.79)μg/L、(18.15±6.33)mg/L;通絡湯組患者的腦血腫量、腦水腫量均少于參考組患者,其NSE、hs-CRP的水平均低于參考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腦血腫量、腦水腫量及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s )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腦血腫量、腦水腫量及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s )
組別 腦血腫量(ml) 腦水腫量(ml) NSE(μg/L) hs-CRP(mg/L)通絡湯組(n=30)治療前 18.34±3.25 8.24±1.09 15.87±4.27 35.88±5.16治療后 10.22±2.07 5.34±2.57 10.44±1.58 12.55±2.81參考組(n=30)治療前 18.25±3.18 8.34±1.12 15.52±4.11 35.67±6.02治療后 14.86±2.84 6.87±2.96 13.28±1.79 18.15±6.33
中風是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或顱內出血導致的腦組織局限性病變。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腦水腫、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等[1]。目前臨床上對中風急性期患者主要進行脫水、降顱壓、改善腦部微循環、保持絕對臥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營養神經等治療[2]。中醫認為,中風的主要誘因包括情志郁怒、飲食不節、勞累過度、氣候變化等[3]。治療此病應從活血化瘀、祛痰熄風等方面入手。有研究表明,用益氣活血通絡湯治療中風可顯著減輕患者腦水腫、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改善其預后。益氣活血通絡湯中的黃芪具有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的作用;當歸具有養血和血、活血止痛的功效;丹參可改善腦部的微循環,顯著減輕腦損傷;雞血藤可活血補血、舒筋活絡;桃仁可活血祛瘀、舒張腦血管;川芎可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地龍可清熱平肝、熄風止痙、平喘、利尿、通絡除痹;水蛭可破血通經、逐瘀消癥;甘草可調和諸藥。上述諸藥合用可共奏活血行氣、通絡除痹、祛風止痛之功[4]。有研究指出,用益氣活血通絡湯對中風急性期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地緩解其腦組織缺血、缺氧的情況,改善其腦部的微循環[5]。在此方中加入厚樸、枳實等具有破氣消積、化痰散痞功效的藥物可顯著改善患者腑氣不通的癥狀。在此方中加入茯苓、白術、陳皮等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功效的藥物可顯著改善患者氣虛痰阻的癥狀。在此方中加入赤芍等具有化瘀、止痛、涼血、消腫功效的藥物可顯著改善患者氣虛血瘀的癥狀[6]。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通絡湯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100%)和參考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6.67%)相比,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腦血腫量、腦水腫量、NSE、hs-CRP的水平相比,P>0.05。治療后,通絡湯組患者的腦血腫量、腦水腫量均少于參考組患者,其NSE、hs-CRP的水平均低于參考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用益氣活血通絡湯對中風急性期患者進行治療可顯著減輕其腦損傷,抑制其體內的炎癥反應,改善其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