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鳳
(新沂市人民醫院,江蘇 新沂 221400)
急腹癥是外科的常見病。此病具有起病急、進展快等特點。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腹部劇烈疼痛[1]。盡早對急腹癥患者的病情進行準確的診斷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對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進行X線檢查、超聲檢查、多層螺旋CT檢查均為臨床上診斷急腹癥的常用方法[2]。本文對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新沂市人民醫院就診的60例急腹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旨在分析多層螺旋CT檢查在診斷急腹癥中的應用價值。
選取新沂市人民醫院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接診的60例急腹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6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其年齡在12歲至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6±10.4)歲;其病程在1 h至20 h之間,平均病程為(12.6±3.2)h;其中有腹部炎癥性疾病患者20例,腹部梗阻性病變患者10例,腹部穿孔性病變患者20例,腹部出血性疾病患者10例。
對這60例患者均實施多層螺旋CT檢查與超聲檢查。進行多層螺旋CT檢查的方法是:使用多層螺旋CT機對患者的腹部進行平掃。將掃描參數設置如下:管電壓為140 kV,管電流為300 mA,掃描層厚為5.0 mm,球管旋轉的時間為0.5 s/360°。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腹部進行增強掃描。在進行增強掃描前,使用高壓注射器經患者的肘靜脈為其注射80~100 ml的碘海醇注射液(將注射的速度控制在3~3.5 ml/s)。完成掃描后,對掃描所得圖像進行后期處理。對上述圖像進行重建,重建層厚為0.62 mm。完成圖像重建后,觀察患者病變部位的具體情況。進行超聲檢查的方法是: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的探頭(頻率為2~8 MHz)對患者的腹部進行斜位、矢狀位及冠狀位掃查。觀察其腹腔內的具體情況,必要時協助其改變體位,以清晰地顯示出其病變的情況。在對患者盆腔病變的情況進行觀察時,協助其取仰臥位,讓其保持膀胱充盈。然后使用超聲探頭對其盆腔內的組織器官進行橫切面、縱切面掃查。完成多層螺旋CT檢查與超聲檢查后,對患者進行手術探查,并將其進行手術探查的結果作為最終的診斷結果。
觀察用多層螺旋CT檢查和超聲檢查診斷本組患者病情的準確率。
采用SPSS 17.0軟件分析本文中的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多層螺旋CT檢查的結果顯示,本組患者中有19例患者患有腹部炎癥性疾病,有10例患者患有腹部梗阻性病變,有20例患者患有腹部穿孔性病變,有10例患者患有腹部出血性疾病。
經手術探查證實,用多層螺旋CT檢查對本組患者的病灶進行定位診斷的準確率為98.3%(58/60),對其病灶進行定性診斷的準確率為99.4%(59/60);用超聲檢查對本組患者的病灶進行定位診斷的準確率為78.3%(47/60),對其病灶進行定性診斷的準確率為81.7%(49/60)。與采用超聲檢查相比,用多層螺旋CT檢查對本組患者的病灶進行定位診斷及定性診斷的準確率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用多層螺旋CT檢查和超聲檢查診斷本組患者病情的準確率[n(%)]
急腹癥是一組發病率較高的外科疾病。此病具有起病急、進展快等特點。急腹癥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急性腹痛[3]。急性闌尾炎、急性胃潰瘍、急性腸梗阻、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均為臨床上常見的急腹癥[4]。進行X線檢查、多普勒超聲檢查、多層螺旋CT檢查均為臨床上診斷急腹癥的常用方法。近年來,多層螺旋CT檢查在診斷急腹癥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此檢查方法具有操作簡單、無創、圖像清晰等優勢。朱玉秀等[5]在臨床研究中對60例急腹癥患者均進行多層螺旋CT檢查和手術探查。研究結果顯示,經手術探查證實,用多層螺旋CT檢查診斷這60例患者病情的準確率為95%(57/60)。何俊等[6]研究指出,用多層螺旋CT檢查診斷急腹癥的準確率較高,能夠及時有效地幫助醫生判斷患者的發病部位、發病時間、疾病類型等情況,為搶救患者贏得時間,從而改善其預后。為了進一步分析多層螺旋CT檢查在診斷急腹癥中的應用價值,筆者對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新沂市人民醫院就診的60例急腹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與采用超聲檢查相比,用多層螺旋CT檢查對本組患者的病灶進行定位診斷及定性診斷的準確率均更高,P<0.05。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檢查在診斷急腹癥中的應用價值較高。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